大学生社会网络对职业搜寻绩效的影响(附件)
毕业论文中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以及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困扰当今中国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要要弄清楚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而社会网络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本文以问卷星网络调查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相关理论的假设下,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探讨大学生社会网络和职业搜寻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得出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职业搜寻绩效的影响的研究结论。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网络在大学生职业搜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职业搜寻结果,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网络,职业搜寻绩效 目 录
1 引言.............................................................1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
2.1 社会网络理论...................................................1
2.1.1 社会网络相关理论.............................................2
2.1.2 社会网络的维度划分...........................................4
2.2 职业搜寻理论...................................................5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学生社会网络对职业搜寻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6
3 研究方法与设计...................................................7
3.1 研究方法.......................................................8
3.2 研究设计.......................................................8
4 研究结果分析 ....................................................9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9
4.2 信效度分析....................................................11
4.3 相关性分析....................................................12
4.4 假设检验......................................................13
5 研究结论........................................................16
结论...............................................................18
致献...............................................................19
参考文献...........................................................20
附录 A 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调查及对职业搜寻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2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在当前国内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比2014年高校毕业人数多22万人。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然而人才需求却没有明显增加,这样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致使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由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学问题。
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是如何更好的择业,大学生择业的渠道主要分为俩种,一种是正规渠道,另一种是非正规渠道。在中国讲人情,看面子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寻找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非正规渠道,而社会网络就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非正规渠道。社会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工作的理想和有效的途径,在大学生职业搜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利用其社会网络获得物质和情感支持,提升其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
本文在研究社会网络理论和职业搜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的调查,加上大量的文献研究,运用职业搜寻理论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大学生社会网络与职业搜寻绩效的相关性,期望能够通过对于大学生社会网络的研究,来帮助大学生正确构建社会网络;通过探讨社会网络与职业搜寻绩效的相关性,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效用的全面了解和运用,为将来正确构建社会网络和职业搜寻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让大学生更加高效的就业。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最早起源于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把社会网络引入到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国外的社会网络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Roger Brown)(1940),他最早提出“社会网络”一词,将社会网络描述为:“social structure becomes actually visible in an anthill;the movements and contacts one sees are not random but Patterned,We should see that these dots do not randomly approach one another,that some are usually together,some meet often,some never。”他的大体意思是:社会结构在我们的社会中日益突出,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社会活动,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并非随意的,而是经过某种模式化了的。社会结构就像是一个网络,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看起来就像是网络中结点之间的关系[]。关系有强弱之分,正如人际交往频繁、交往一般和从不来往的现象。他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组人或群体形成的一组独特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传递物质、信息、观念、情感等资源的纽带。布朗(1954)给了我们社会网络的初步定义,在进行阶级体系的研究过程中,他首次把社会网络转化为系统性研究,在此研究中社会网络表示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关系,对于这种非正式关系,我们可以想到以我们自己为中心的亲属关系、友谊关系、交易关系等一系列的稳定的社会关系[]。这使我们更深一步的了解社会网络的定义。Adler和Kwon(2002)把网络看作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包括以组织结构为纽带形成的职权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属关系、以社会活动为纽带形成的友谊关系、以市场活动为纽带形成的交易关系,社会网络就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稳定结构[]。
1 引言.............................................................1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
2.1 社会网络理论...................................................1
2.1.1 社会网络相关理论.............................................2
2.1.2 社会网络的维度划分...........................................4
2.2 职业搜寻理论...................................................5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学生社会网络对职业搜寻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6
3 研究方法与设计...................................................7
3.1 研究方法.......................................................8
3.2 研究设计.......................................................8
4 研究结果分析 ....................................................9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9
4.2 信效度分析....................................................11
4.3 相关性分析....................................................12
4.4 假设检验......................................................13
5 研究结论........................................................16
结论...............................................................18
致献...............................................................19
参考文献...........................................................20
附录 A 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调查及对职业搜寻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2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在当前国内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比2014年高校毕业人数多22万人。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然而人才需求却没有明显增加,这样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致使高校毕业生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由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学问题。
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是如何更好的择业,大学生择业的渠道主要分为俩种,一种是正规渠道,另一种是非正规渠道。在中国讲人情,看面子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寻找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非正规渠道,而社会网络就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非正规渠道。社会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工作的理想和有效的途径,在大学生职业搜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利用其社会网络获得物质和情感支持,提升其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
本文在研究社会网络理论和职业搜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的调查,加上大量的文献研究,运用职业搜寻理论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大学生社会网络与职业搜寻绩效的相关性,期望能够通过对于大学生社会网络的研究,来帮助大学生正确构建社会网络;通过探讨社会网络与职业搜寻绩效的相关性,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效用的全面了解和运用,为将来正确构建社会网络和职业搜寻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让大学生更加高效的就业。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最早起源于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把社会网络引入到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国外的社会网络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Roger Brown)(1940),他最早提出“社会网络”一词,将社会网络描述为:“social structure becomes actually visible in an anthill;the movements and contacts one sees are not random but Patterned,We should see that these dots do not randomly approach one another,that some are usually together,some meet often,some never。”他的大体意思是:社会结构在我们的社会中日益突出,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社会活动,人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并非随意的,而是经过某种模式化了的。社会结构就像是一个网络,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看起来就像是网络中结点之间的关系[]。关系有强弱之分,正如人际交往频繁、交往一般和从不来往的现象。他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组人或群体形成的一组独特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传递物质、信息、观念、情感等资源的纽带。布朗(1954)给了我们社会网络的初步定义,在进行阶级体系的研究过程中,他首次把社会网络转化为系统性研究,在此研究中社会网络表示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关系,对于这种非正式关系,我们可以想到以我们自己为中心的亲属关系、友谊关系、交易关系等一系列的稳定的社会关系[]。这使我们更深一步的了解社会网络的定义。Adler和Kwon(2002)把网络看作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包括以组织结构为纽带形成的职权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属关系、以社会活动为纽带形成的友谊关系、以市场活动为纽带形成的交易关系,社会网络就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稳定结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