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

毕业论文中文 非营利组织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他们在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不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主要领导者的领导力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引导、授权、关系管理、战略制定和执行管理、领导创新和组织变革的能力等等。 本文对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包括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要素构成,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性,中国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及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提升路径等等。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领导力, 提升路径 目 录
1引言1
2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
2.1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概念 1
2.2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相关概念2
2.3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理论基础3
3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重要性4
3.1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制约着组织绩效4
3.2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影响组织的文化与价值取向4
3. 3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左右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5
4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构成要素5
4.1战略管理5
4.2领导决策7
4.3人力资源管理8
5中国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建设面临的挑战9
5.1非营利组织领导力内部构成的影响 9
5.2非营利组织领导伦理的缺失11
5.3非营利组织领导情境的制约11
5.4非营利组织领导监管的缺失12
5.5其他因素的影响12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提升途径13
6.1改革非营利组织的领导选聘制度13
6.2明确和强化理事会的职责 13
6.3形成组织内的民主决策机制 14
6.4注重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管理 14
6.5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机制14
结论 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1引言
非营利组织,简称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的总称。美国学者塞拉蒙认为非营利组织应具备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共性6个要素。目前在我国国内,非营利组织存在“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种同义的称呼。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兴起于改革开放后,得益于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还有相关的改革措施的落实。非营利组织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他们在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不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在主要领导者的领导力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引导、授权、关系管理、战略制定和执行管理、领导创新和组织变革的能力等等。笔者希望通过文献查阅和自主研究等方式完成此篇论文,同时希望能为中国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提升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每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也需要优秀领导者的管理,非营利组织也不例外。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非营利组织不仅需要管理,而且必须以最好的方式来管理,因为做好事也要精益求精。这首先是因为人们对非营利组织抱有比企业组织更高的期望,非营利组织的失败或丑闻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其次,为非营利组织工作 的人大多是志愿者,如果非营利组织管理不善,那么不仅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志愿者, 而且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实际上,比起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更具领导色彩。领导力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在当今动荡环境中生存和成长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重要组织资源和功能。
2.1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概念
2.1.1非营利组织的内涵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 “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等。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 “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使用。本文所提及到的“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 上与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国际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的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在我国,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几乎不存在,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从行为 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因而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非 营利部门发展的角度出发,未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比如有些学者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2.1.2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差异
非营利组织位于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融合了政府与企业的特质,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不仅具有企业的活力,也能承担起促进公共利益的责任与使命。现在我从运营目的、资金筹措、盈余分配三个方面比较非营利组织、政府、企业组织三者的区别,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解:
性质
部门
运营目的
资金筹措方式
盈余分配

非营利组织
非盈利:谋求社会福利或团体利益
私人或团体的无偿捐赠
将盈余保留用作未来发展

企业组织
营利
用价格实现产品或服务等价的交换
分配盈余

政府组织
非盈利:谋求社会福利或团体利益
以税收支付政府支出
不以追求盈余为目的


2.2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相关概念
2.2.1领导力的定义
领导力是决定领导者领导行为的内在力量,是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确保领导过程顺畅运行的动力。美国领导学学者Stogdill将领导力定义为成就、韧性、洞察力、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协调能力、宽容、影响力和社交能力。学者Northouse则在总结多种特质领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领导力的特征归纳为:才智、自信、决策力、正直和社交能力。
2.3 非营利组织领导力的理论基础
2.3.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指的是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依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或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 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 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 在非营利组织中,也存在着相应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为避免出现非营利组织个别领导人或者发起者个人独断的情况,捐赠者、组织内部的志愿者作为委托方,将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决策权委托给组织的领导层—理事会,由理事会代理相应的职责,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持久稳定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