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模式下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Web3.0的发展与定义 1
2.2 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2
2.3 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与Web3.0的契合点 3
3 现阶段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
3.1 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4
3.2 旅游业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 5
3.3 旅游业人力资源“选育用”模式落后 7
3.4 旅游业人力资源反馈应用效果差 9
3.5 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9
4 Web3.0模式下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0
4.1 Web3.0模式下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4.2 Web3.0模式下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建议 12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引言
近几年来,全世界众多领域在经历了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之后,逐步进入Web3.0模式下的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不能例外。从凭借高管的主观经验进行人员选拔、单一由专家进行测评,到转型为依靠海量数据、科学、客观的数学模型软件进行人力资源的测评,商业智能软件的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开展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旅游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变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旅游业务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是典型的人对人、面对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的服务工作。[1]可以说,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整个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精髓和支柱,也是保持企业基业长青的惟一的能动要素。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消息宣布,自4月起,须对全国景区游客的接待数量设上限,单纯追求旅游人数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业整个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旅游产业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其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旅游企业中应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1月1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6年,我国将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国家旅游局的智慧旅游理念和网络平台建设,加上人力资源管理在Web3.0模式下的信息化改革,决定了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Web3.0的发展与定义
2.1.1 Web3.0的发展
Web是World Wide Web的省略表达,World Wide Web在中文中被称为“万维网”,Web3.0的由来经历了Web1.0和Web2.0两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网上的各种资源可以进行共享,万维网的出现实现了人对信息搜索、聚合的要求,互联网发展的这个阶段被称为“Web1.0”。Web1.0的本质是对海量网络信息进行聚合搜索。这满足了人对信息的需求,但无法满足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互动的需求,于是Web2.0应运而生。
Web2.0的出现弥补了Web1.0在参与、沟通、交流方面的匮乏,使互联网进入可以展示、可以信息互动、以人为本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Web2.0”。Web2.0模式下,人在互联网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但随着Web2.0的存续以及用户产生内容(UGC)的兴起,网络上聚集了各种海量信息。信息数量的增加无法避免的使信息纯净度和可信度大大下降,各种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在精确度上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为了应对信息和内容的繁杂性、低效性,Web3.0由此出现。
2.1.2 Web3.0的定义和特点
Web3.0不是彻底的技术革新,是一种理念的深化。作为Web2.0的替代物,Web3.0仍然是建立在Web2.0基础之上,并且实现了更加“智能化的人与人和人与机器的交流”功能的互联网模式。[2]它是互联网发展第三阶段发展成果的代名词,概括了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方向和特征,并具有以下特点。
1)个性化配置和人性化服务。基于海量数据和用户习惯偏好提供智能筛选,对信息进行配置过滤,将内容整合成高效自由的微内容,增强内容纯净度和个性化。
2)跨平台性,适合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适应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网站内部,优化用户体验。
3)有效有序的数字新技术。使信息可控,从而提高搜索浏览的可信度。
由以上这些特点可以看出,Web3.0的本质可以被概括成深度参与、生命体验以及体现网民参与的价值。这种以人为本的深度化理念,使得Web3.0模式能够提供一个“7天24小时的私人助理”才能提供的服务,你在网络上的每一次搜索,每一个点击,都会产生一份关于你的数据,而这些庞大的数据在Web3.0的模式下,将会转化成这位“私人助理”对你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更贴近你的服务。没有人能预知未来Web技术会怎样发展,但大部分互联网专家对于Web3.0的基本特征都持有相同看法,那就是服务。[3]
2.2 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旅游企业是提供服务产品的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过程,向顾客提供面对面,高接触的服务。[4]旅游企业劳动密集性的特质使其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面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旅游产品是提供面对面接触的服务型产品,而服务的提供是由旅游企业众多一线从业人员提供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旅游服务在数量上的需求迅速增长,在质量上对个性化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这就要求旅游业在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中长期规划上建立合理的继任机制、辅助继任补充计划来满足逐年增长的数量需求,并对一线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以提升服务输出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其次,旅游业极广的涉及面、极强的关联性,致使旅游业在管理上存有相当的复杂性。旅游业服务的提供常常存在地域性的变动,造成了相关一线人员的频繁流动,因此,旅游业在人员与物资匹配协调方面的数据管理十分重要;最后,旅游业中导游群体以“回扣”为特点的薪酬体系,使得整个旅游业在绩效考评和薪酬制度上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反馈机制对旅游服务输出的质量和数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旅游业以一线人员付出服务为基础的特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旅游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近年来各种关于景观过度开发以致环境遭到破坏的报道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业的发展已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资源的开发来维持。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配置人力资源,已成为旅游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切入点。加之众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方式从感情主观经验主义向理性数据决策偏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各种传统行业试水互联网转型时,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程度持续徘徊在低谷,沉溺在价格战争的硝烟中,业界丑闻众多。
4.1.2 Web3.0模式下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0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