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主城区的调查
摘要: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鼓楼区四大主城区中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揭示老人年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原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与再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讨论进一步利用老年人才资源的问题。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退休前收入不稳定、养老金较少经济生活拮据、有子女支持、当前收入不满足日常开销的低龄女性老年人,其再就业意愿更强;退休前职位及健康状况与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没有显著相关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
1.研究背景2
2.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2
(二)文献综述2
1.老年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2
2.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研究3
(三)研究方法3
1.调查区域及对象设定3
2.调查目的3
3.调查内容3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4
1.创新之处4
(1)视角创新4
(2)方法创新4
2.研究的不足4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4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5
(一)变量说明5
(二)回归分析结果6
三、结论与讨论6
致谢7
文献综述8
附录:调查问卷9
女性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南京市主城区的调查
引言
绪论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都重点关注的问题。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尚好,比较愿意再就业;中龄老年人虽然身体状况相对差一点,有时需要子女进行帮助,但还是有一些老年人能够继续活跃于社会,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现如今政府也出台许多优惠鼓励城市老年人继续工作,本文选择城市中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对中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分析,阐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失衡,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仍然面临许多争议和问题。第一,现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较为零散,不集中,也不正式。老年人再就业缺少法律体制上的保障。第二,许多老年人才被埋没,没有发挥自身的实际能力和作用。相当多的老年人赋闲在家,只是过着接送小孩打理家庭琐碎事务的生活,一些有特殊才能的老年人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许多人对老年人继续工作存有一定误解。他们仍留有旧时的思想观点,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在家怡享晚年,不应在外继续劳苦奔波。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老年人再就业凝聚着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思想,是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1]。本文通过研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问题,阐明老年人再就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可行性措施,丰富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城市中低龄老年人就业较热情,目前已有的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的优惠也主要面向城市[2],农村的较少。本文选择城市中低龄女性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积累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2)现实意义
钱鑫[3],姜向群[3]觉得,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因此要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推进,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经济生活质量。老年人继续工作不仅可以改善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也对社会发展有好处。 从业意愿对老年人是否选择继续工作的影响十分显著,老年人是否继续工作会考虑年龄、子女态度以及收入等许多条件。我国城市老年人退休后身体尚好,还有很多年的时间是赋闲在家的,对他们来说,再就业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再就业有利于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为社会创造财富,有利于实现老年人才的自我价值。老年人再就业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文献综述
1.老年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陈月珺[4]觉得老年人力资本通常指55周岁及以上,有再就业愿望的,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好处的人群。
2.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研究
我国学者已发表的文献大多跟55岁以上人群的工作事实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的人口红利迅速减少,我国可能还没实现社会主义就先成了老龄化严重国家,“刘易斯转折点”出现,劳动力供给逐渐匮乏,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出现停滞。为此要积极发掘“第二次人口红利”, 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深化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延长退休年龄做好准备。退休的老年人为了改善经济生活,提高收入,大多愿意通过亲戚或朋友的关系继续就业或者寻找另一份工作再就业。
贾国年[6]认为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主体主要是中低龄老年人,主要是70岁以下的老人,同时老年人的自身素质,尤其是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因素[7] 。王红漫[8]对北京大学燕园地区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她以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原职业、身体健康状况、个人经济状况等为变量研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结论是文化水平相关性比较显著。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区域及对象设定
本次调查所定义的范围为南京市四大主城区。区域自然人文地理较好,离开工作岗位人员的文化水平不低。研究对象为四大主城区5575岁的女性人群。
2.调查目的
3.调查内容
调研时间从2015年的12 月至2016年3月。
问卷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子女态度、退休前原职位、退休前原单位、当前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本文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变量做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考察各个因素对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作用,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的不足
1.创新之处
(1)视角创新
已有的学术报告大多数将性别也作为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而男性和女性因左右脑发育结构不同,因此擅长领域、情感表达也不尽相同。本文对南京主城区的女性老年人进行专门研究,分析各因素对女性老年人的影响情况。同时多数研究注重对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重点放在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2)方法创新
在分析方式方面,目前对老年人是否愿意再就业影响的文献大多是基于理论角度,本文研究的再就业意愿是分类变量,运用列联表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
2.研究的不足
第一,在发放问卷的时候,受人流量、区域、天气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调查数据的样本覆盖面不够均匀,样本数量偏小,研究分析不够全面有效;第二,老年人防备心理过重,没有收集到老年人的具体薪资数据,没有能够准确研究分析具体薪资与老年人是否愿意继续工作间的关系;第三,调查的区域较小,受众不够广泛,因此结论说服力不够。我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慢慢减少[19]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失衡,青壮年比率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严重。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或寻找新的工作。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重要影响条件是是否愿意继续工作,因此本文对此进行调研和研究分析得出结果。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
1.研究背景2
2.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2
(二)文献综述2
1.老年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2
2.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研究3
(三)研究方法3
1.调查区域及对象设定3
2.调查目的3
3.调查内容3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4
1.创新之处4
(1)视角创新4
(2)方法创新4
2.研究的不足4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4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5
(一)变量说明5
(二)回归分析结果6
三、结论与讨论6
致谢7
文献综述8
附录:调查问卷9
女性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南京市主城区的调查
引言
绪论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都重点关注的问题。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尚好,比较愿意再就业;中龄老年人虽然身体状况相对差一点,有时需要子女进行帮助,但还是有一些老年人能够继续活跃于社会,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现如今政府也出台许多优惠鼓励城市老年人继续工作,本文选择城市中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对中低龄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分析,阐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失衡,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仍然面临许多争议和问题。第一,现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较为零散,不集中,也不正式。老年人再就业缺少法律体制上的保障。第二,许多老年人才被埋没,没有发挥自身的实际能力和作用。相当多的老年人赋闲在家,只是过着接送小孩打理家庭琐碎事务的生活,一些有特殊才能的老年人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许多人对老年人继续工作存有一定误解。他们仍留有旧时的思想观点,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在家怡享晚年,不应在外继续劳苦奔波。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老年人再就业凝聚着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思想,是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1]。本文通过研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问题,阐明老年人再就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可行性措施,丰富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城市中低龄老年人就业较热情,目前已有的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的优惠也主要面向城市[2],农村的较少。本文选择城市中低龄女性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积累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2)现实意义
钱鑫[3],姜向群[3]觉得,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因此要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推进,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经济生活质量。老年人继续工作不仅可以改善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也对社会发展有好处。 从业意愿对老年人是否选择继续工作的影响十分显著,老年人是否继续工作会考虑年龄、子女态度以及收入等许多条件。我国城市老年人退休后身体尚好,还有很多年的时间是赋闲在家的,对他们来说,再就业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再就业有利于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为社会创造财富,有利于实现老年人才的自我价值。老年人再就业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文献综述
1.老年人力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陈月珺[4]觉得老年人力资本通常指55周岁及以上,有再就业愿望的,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好处的人群。
2.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研究
我国学者已发表的文献大多跟55岁以上人群的工作事实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的人口红利迅速减少,我国可能还没实现社会主义就先成了老龄化严重国家,“刘易斯转折点”出现,劳动力供给逐渐匮乏,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出现停滞。为此要积极发掘“第二次人口红利”, 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深化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延长退休年龄做好准备。退休的老年人为了改善经济生活,提高收入,大多愿意通过亲戚或朋友的关系继续就业或者寻找另一份工作再就业。
贾国年[6]认为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主体主要是中低龄老年人,主要是70岁以下的老人,同时老年人的自身素质,尤其是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因素[7] 。王红漫[8]对北京大学燕园地区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她以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原职业、身体健康状况、个人经济状况等为变量研究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结论是文化水平相关性比较显著。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区域及对象设定
本次调查所定义的范围为南京市四大主城区。区域自然人文地理较好,离开工作岗位人员的文化水平不低。研究对象为四大主城区5575岁的女性人群。
2.调查目的
3.调查内容
调研时间从2015年的12 月至2016年3月。
问卷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子女态度、退休前原职位、退休前原单位、当前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本文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变量做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考察各个因素对女性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作用,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的不足
1.创新之处
(1)视角创新
已有的学术报告大多数将性别也作为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而男性和女性因左右脑发育结构不同,因此擅长领域、情感表达也不尽相同。本文对南京主城区的女性老年人进行专门研究,分析各因素对女性老年人的影响情况。同时多数研究注重对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重点放在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2)方法创新
在分析方式方面,目前对老年人是否愿意再就业影响的文献大多是基于理论角度,本文研究的再就业意愿是分类变量,运用列联表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
2.研究的不足
第一,在发放问卷的时候,受人流量、区域、天气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调查数据的样本覆盖面不够均匀,样本数量偏小,研究分析不够全面有效;第二,老年人防备心理过重,没有收集到老年人的具体薪资数据,没有能够准确研究分析具体薪资与老年人是否愿意继续工作间的关系;第三,调查的区域较小,受众不够广泛,因此结论说服力不够。我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慢慢减少[19]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失衡,青壮年比率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严重。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或寻找新的工作。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重要影响条件是是否愿意继续工作,因此本文对此进行调研和研究分析得出结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