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沉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理论基础 1
2.1 员工沉默的定义 1
2.2 员工沉默的维度 2
2.3 员工沉默对组织的影响 2
3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3
3.1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的表现 3
3.2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因素 4
4 案例分析: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6
4.1 事件回顾:中荣8.2特大爆炸事故 6
4.2 原因分析:中荣公司员工沉默行为及原因分析 7
5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改进措施 8
5.1 树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培养组织信任氛围 8
5.2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构建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 8
5.3 给予员工宽容和理解,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10
5.4 对员工进谏及时表扬或奖励,及时纠正管理者错误管理理念 11
5.5 构建上下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 11
6 总结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优秀人力资源是保持组织高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鼓励员工积极谏言的重要性。然而,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员工有时候对企业某个发展计划有自己的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却因为一些原因选择保持沉默,比如皇帝的新装,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市民也清楚地看到了,却因为舆论,担心说皇帝没有穿衣服会被认为是傻子,而口是心非地说皇帝新装真好看。
员工沉默是一种特别普遍的现象,这种沉默引起的弊端显而易见,员工沉默不仅会影响企业整个运营环境,而且会阻碍企业和组织长久发展。几年前安然公司突然倒闭,后来经过众多学者对安然公司破产案例的分析发现,安然公司的倒闭与员工沉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安然公司不允许员工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发言,普遍存在着员工沉默现象。这种普遍的沉默现象阻碍了高层领导者重视和解决企业运营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安然公司只能宣告破产。
在中国企业中,员工沉默行为也比较普遍,这种现象会严重阻碍企业内部各类负面信息的向上反馈,会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可小视的损失。因此,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研究员工沉默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员工沉默的定义、维度、影响因素等,提出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措施。
2 理论基础
2.1 员工沉默的定义
从组织角度出发,作为一种群体现象,员工沉默是指员工担心各类负面结果或有意低估自身观点重要性,对组织潜在问题保留个人观点或建议的行为。沉默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员工对于组织潜在的问题产生的个人观点进行保留的具有集体性质的一种现象[1]。从侧面来看,员工沉默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潜在担心。
从员工个人层面出发,员工沉默是指员工有能力改善当前企业现状,却出于各类原因保留对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认知和行为。员工沉默定义如下:员工本可基于自己相关知识和经验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改善所在部门或组织某些方面工作,却因种种原因选择保留观点或提炼和过滤自己观点[2]。界定员工沉默是有条件的,员工沉默不是员工不动脑筋的无意识行为,是需要员工关注和提出有建设性观点,往往发生在面对面交互中。
2.2 员工沉默的维度
从产生动机来看,员工沉默可分为默许性沉默、无作为沉默和亲社会性沉默。默许性沉默指员工对个人观点消极地进行保留;而无作为沉默指员工为进行自我保护,不发表自己意见,对自己构成伤害,形成人际隔阂;亲社会性沉默指员工以他人和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保留相关想法和信息。无作为沉默和默许性沉默,表现在员工不愿意参与组织环境或组织运营状态,满足和局限于现有工作环境和状态,不愿意讲出自身观点或试图改变目前状态。亲社会性沉默是积极行为,具体包括员工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企业利益、不传播评论他人隐私等。
2.3 员工沉默对组织的影响
2.3.1 员工沉默和组织绩效
绩效包括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两种,员工绩效是组织绩效的基础,是衡量企业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组织发展起关键作用。员工绩效的高低和员工沉默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员工沉默对本人工作绩效有显著负面影响,保持沉默会降低员工绩效水平,并通过影响员工绩效影响组织绩效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三国演义中,刘军在荆州战争中寡不敌众,大败而逃,徐庶母亲被曹军虏获,曹操以其母威胁徐庶北上归曹。徐庶虽被迫北上,但不愿与刘备为敌,故从未站在曹营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尽管才华出众,但在曹军数十年从未有过任何谏言行为。
现在竞争激烈,多样化信息、有分歧观点对高效织决策至关重要。员工大面积出现员工沉默会限制决策信息多样化,影响决策效果,降低组织绩效;阻碍企业内部负面反馈,隐瞒或难以传递企业内部不利信息,过滤和扭曲负面信息,组织管理者得到的信息往往不是最真实的,会降低组织对错误的察觉和纠正能力,使得错误会持续扩大,造成更大的失误。更糟糕的是,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有效信息的缺失,而把这视为组织和谐和成功的表现。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沉默的存在,并采取多种措施对这种沉默现象进行干预。
2.3.2 员工沉默和组织变革
首先,员工沉默可能成为组织变革的征兆。员工沉默的出现必然是有原因的,分析出原因才能够根据原因及时进行组织变革。其次,员工沉默可以推动组织变革,员工沉默可能成为解决变革矛盾的润滑剂[3]。在组织变革进行的过程中,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将进行广泛深刻的调整,如果组织变革带来的矛盾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而此时员工选择保持保默,会使变革者感到意见统一、关系和谐,组织变革的整个过程也会顺利实现。最后,最底层员工的沉默行为会阻碍企业获得最真实的负面反馈,这些不利信息会在最基层直接被隐瞒或难以传递,而所有正面有利信息会不断夸大或迅速传递,降低组织纠错能力。在急剧变化的组织环境下,如果员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隐瞒自己真实观点和想法,会限制多元化决策信息的获得,影响组织决策和变革效果。
2.3.3 员工沉默和组织创新
优秀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组织创新,组织的发展活力需要创新来提供。组织创新是组织内不断有各类新奇观点和想法出现,同时组织内部对现有各类想法和决策进行不断质疑和提升。组织创新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活力,激发企业潜能,在很多时候能够帮助处在绝望和迷茫中的企业改变发展方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员工谏言是组织创新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但如果员工不积极谏言、保持沉默,那么组织会丧失很多创新机会。同时,长期普遍的员工沉默容易造成员工"心理罢工”,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组织创新。因为员工如果保持太久时间的沉默,会感到自己不受企业重视、缺乏控制、产生认知失调,认为自己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较容易焦虑,产生压力感。长期以往,员工必然会受不了内心焦虑和压力,选择离职。
1 引言 1
2 理论基础 1
2.1 员工沉默的定义 1
2.2 员工沉默的维度 2
2.3 员工沉默对组织的影响 2
3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3
3.1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的表现 3
3.2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因素 4
4 案例分析: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6
4.1 事件回顾:中荣8.2特大爆炸事故 6
4.2 原因分析:中荣公司员工沉默行为及原因分析 7
5 我国员工沉默行为改进措施 8
5.1 树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培养组织信任氛围 8
5.2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构建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 8
5.3 给予员工宽容和理解,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10
5.4 对员工进谏及时表扬或奖励,及时纠正管理者错误管理理念 11
5.5 构建上下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 11
6 总结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优秀人力资源是保持组织高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鼓励员工积极谏言的重要性。然而,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
法,却因为一些原因选择保持沉默,比如皇帝的新装,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市民也清楚地看到了,却因为舆论,担心说皇帝没有穿衣服会被认为是傻子,而口是心非地说皇帝新装真好看。
员工沉默是一种特别普遍的现象,这种沉默引起的弊端显而易见,员工沉默不仅会影响企业整个运营环境,而且会阻碍企业和组织长久发展。几年前安然公司突然倒闭,后来经过众多学者对安然公司破产案例的分析发现,安然公司的倒闭与员工沉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安然公司不允许员工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发言,普遍存在着员工沉默现象。这种普遍的沉默现象阻碍了高层领导者重视和解决企业运营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安然公司只能宣告破产。
在中国企业中,员工沉默行为也比较普遍,这种现象会严重阻碍企业内部各类负面信息的向上反馈,会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可小视的损失。因此,越来越多中外学者研究员工沉默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员工沉默的定义、维度、影响因素等,提出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措施。
2 理论基础
2.1 员工沉默的定义
从组织角度出发,作为一种群体现象,员工沉默是指员工担心各类负面结果或有意低估自身观点重要性,对组织潜在问题保留个人观点或建议的行为。沉默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员工对于组织潜在的问题产生的个人观点进行保留的具有集体性质的一种现象[1]。从侧面来看,员工沉默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潜在担心。
从员工个人层面出发,员工沉默是指员工有能力改善当前企业现状,却出于各类原因保留对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认知和行为。员工沉默定义如下:员工本可基于自己相关知识和经验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改善所在部门或组织某些方面工作,却因种种原因选择保留观点或提炼和过滤自己观点[2]。界定员工沉默是有条件的,员工沉默不是员工不动脑筋的无意识行为,是需要员工关注和提出有建设性观点,往往发生在面对面交互中。
2.2 员工沉默的维度
从产生动机来看,员工沉默可分为默许性沉默、无作为沉默和亲社会性沉默。默许性沉默指员工对个人观点消极地进行保留;而无作为沉默指员工为进行自我保护,不发表自己意见,对自己构成伤害,形成人际隔阂;亲社会性沉默指员工以他人和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保留相关想法和信息。无作为沉默和默许性沉默,表现在员工不愿意参与组织环境或组织运营状态,满足和局限于现有工作环境和状态,不愿意讲出自身观点或试图改变目前状态。亲社会性沉默是积极行为,具体包括员工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企业利益、不传播评论他人隐私等。
2.3 员工沉默对组织的影响
2.3.1 员工沉默和组织绩效
绩效包括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两种,员工绩效是组织绩效的基础,是衡量企业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组织发展起关键作用。员工绩效的高低和员工沉默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员工沉默对本人工作绩效有显著负面影响,保持沉默会降低员工绩效水平,并通过影响员工绩效影响组织绩效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三国演义中,刘军在荆州战争中寡不敌众,大败而逃,徐庶母亲被曹军虏获,曹操以其母威胁徐庶北上归曹。徐庶虽被迫北上,但不愿与刘备为敌,故从未站在曹营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尽管才华出众,但在曹军数十年从未有过任何谏言行为。
现在竞争激烈,多样化信息、有分歧观点对高效织决策至关重要。员工大面积出现员工沉默会限制决策信息多样化,影响决策效果,降低组织绩效;阻碍企业内部负面反馈,隐瞒或难以传递企业内部不利信息,过滤和扭曲负面信息,组织管理者得到的信息往往不是最真实的,会降低组织对错误的察觉和纠正能力,使得错误会持续扩大,造成更大的失误。更糟糕的是,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有效信息的缺失,而把这视为组织和谐和成功的表现。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沉默的存在,并采取多种措施对这种沉默现象进行干预。
2.3.2 员工沉默和组织变革
首先,员工沉默可能成为组织变革的征兆。员工沉默的出现必然是有原因的,分析出原因才能够根据原因及时进行组织变革。其次,员工沉默可以推动组织变革,员工沉默可能成为解决变革矛盾的润滑剂[3]。在组织变革进行的过程中,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将进行广泛深刻的调整,如果组织变革带来的矛盾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而此时员工选择保持保默,会使变革者感到意见统一、关系和谐,组织变革的整个过程也会顺利实现。最后,最底层员工的沉默行为会阻碍企业获得最真实的负面反馈,这些不利信息会在最基层直接被隐瞒或难以传递,而所有正面有利信息会不断夸大或迅速传递,降低组织纠错能力。在急剧变化的组织环境下,如果员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隐瞒自己真实观点和想法,会限制多元化决策信息的获得,影响组织决策和变革效果。
2.3.3 员工沉默和组织创新
优秀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组织创新,组织的发展活力需要创新来提供。组织创新是组织内不断有各类新奇观点和想法出现,同时组织内部对现有各类想法和决策进行不断质疑和提升。组织创新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活力,激发企业潜能,在很多时候能够帮助处在绝望和迷茫中的企业改变发展方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员工谏言是组织创新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但如果员工不积极谏言、保持沉默,那么组织会丧失很多创新机会。同时,长期普遍的员工沉默容易造成员工"心理罢工”,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组织创新。因为员工如果保持太久时间的沉默,会感到自己不受企业重视、缺乏控制、产生认知失调,认为自己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较容易焦虑,产生压力感。长期以往,员工必然会受不了内心焦虑和压力,选择离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