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闲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社会工作方面,电脑办公的应用趋于广泛,怎样规范员工上班时的电脑使用行为已经成为了新的管理环境下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 网络闲逛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不仅会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更严重的威胁和损失。所以,对调查现今我们国家企业员工网络闲逛行为的现状,并且进一步阐释网络闲逛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作用,因而也使得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不同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网络闲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网络闲逛行为文献的整理和总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闲逛和员工工作绩效关系提出研究假设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基于此,总结出员工网络闲逛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并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意见。? 关键词 网络闲逛,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回顾 1
2.1 网络闲逛理论回顾 1
2.2 工作绩效理论回顾 4
2.3 网络闲逛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 6
3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7
3.1 研究假设 7
3.2 研究设计 8
4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9
4.1 数据收集 9
4.2 样本描述 10
5 调查结果分析 11
5.1 效度分析 11
5.2 信度分析 11
5.3 网络闲逛的描述性分析 12
5.4 相关性分析 18
5.5 网络闲逛与工作绩效的回归性分析 19
6 研究结论与意义 21
6.1 研究主要结论 21
6.2 管理实践建议 21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7
1 引言
现今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因为网络产生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网络发展引起的冲击。一方面,网络对组织的运转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给组织员工办公带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便利;另一方面,随着电脑办公在组织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员工出于私人原因而产生的网络闲逛行为也变得很普遍。
网络闲逛行为一方面和传统的磨洋工行为具有相似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组织的发展造成相当严峻的威胁和损失[1]。国内外众多学者都承认网络闲逛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存在影响,他们通常认为网络闲逛行为会对企业造成消极的影响,并且导致员工工作绩效的降低。
网络闲逛行为是组织在管理上遇到的新问题。虽然对于员工的网络使用企业制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来加以防范和规范,但是总是无法避免员工“网络闲逛”问题的发生。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国背景下的员工网络闲逛行为的基础上,总结出员工网络闲逛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并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意见,对组织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网络闲逛理论回顾
2.1.1 网络闲逛的内涵
网络闲逛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中(1999),不久收录于牛津英语词典和麦克米伦词典,然后对其定义:用企业的网络从事非工作相关的活动[2]。
Teo、Lim和Lai(1997)首先从企业的角度阐述网络闲逛(cyber loafing)是对企业不公的一种行为反应[3]。
Friedman(2000)整理阐述了员工在组织中的一般网络闲逛行为。行为主要包括访问色情网站、浏览新闻、网上购物、网上旅游计划、游戏和网上聊天等等[4]。
Lim(2002)针对学术界对网络闲逛的不同方式的表达定义,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后,认为网络闲逛是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员工主动地使用公司网络但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的行为[5]。
Griffiths M(2003)从社会学角度指出网络闲逛行为是指发生在工作场所的网络性骚扰、在线交友、网络活动以及滥用在线信息甚至是出于犯罪目的的网络滥用等不良行为[6]。经整理发现,国外众多学者对于网络闲逛的定义的区别主要在于网络闲逛行为范围的界定,而他们都认同网络闲逛是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非工作性上网行为。
国内学者对网络闲逛行为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徐阳(1999)关注到了人们工作时的网络闲逛行为,但并未对此行为进行定义或者分析研究。之后,学者们把类似于这种工作偷懒的行为定义为“非工作性上网”。比如网上聊天、网上购物、浏览新闻以及发送私人电子邮件等等[7]。尽管非工作性上网的工具及表现形式在不断变化,从电脑到智能手机;收发私人电子邮件、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上社交网站、玩微博,但该定义基本能涵盖非工作上网的全部内涵[8]。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都认为网络闲逛行为是员工在上班时间出于私人意愿而产生的上网行为。其中网络闲逛行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员工在工作时间进行;(2)通过公司的网络系统进行;(3)源于非工作目的;(4)网络闲逛行为不被公司所允许。
2.1.2 网络闲逛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国内外有关网络闲逛行为理论的梳理以及学者的研究发现,可以将影响员工网络闲逛行为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
(一)个人因素
影响网络闲逛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纪、教育程度、人格特质、工作年限、职务级别等。许多研究表明基于员工层面的个人因素和工作中的网络闲逛行为之间存在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非总是稳定不变的。
(1)性别及年龄
学者们认为非工作上网有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研究指出,男员工相比女员工而言更加容易产生网络闲逛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持续时间上也表现为男员工比女员工持续时间更长。关于网络闲逛在年龄上的差异则体现为年龄小的员工比年龄大的的员工更可能产生网络闲逛行为。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也对员工的网络闲逛行为有影响。许多学者认为网络闲逛是部分员工拖沓、散漫、工作没条理没计划等个性的反应,自控性越强的员工越不容易发生网络闲逛行为,而自控力相对较差的员工比较容易发生网络闲逛。
(3)网络技能及网络使用时间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回顾 1
2.1 网络闲逛理论回顾 1
2.2 工作绩效理论回顾 4
2.3 网络闲逛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 6
3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7
3.1 研究假设 7
3.2 研究设计 8
4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9
4.1 数据收集 9
4.2 样本描述 10
5 调查结果分析 11
5.1 效度分析 11
5.2 信度分析 11
5.3 网络闲逛的描述性分析 12
5.4 相关性分析 18
5.5 网络闲逛与工作绩效的回归性分析 19
6 研究结论与意义 21
6.1 研究主要结论 21
6.2 管理实践建议 21
结论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7
1 引言
现今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因为网络产生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网络发展引起的冲击。一方面,网络对组织的运转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给组织员工办公带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便利;另一方面,随着电脑办公在组织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员工出于私人原因而产生的网络闲逛行为也变得很普遍。
网络闲逛行为一方面和传统的磨洋工行为具有相似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组织的发展造成相当严峻的威胁和损失[1]。国内外众多学者都承认网络闲逛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存在影响,他们通常认为网络闲逛行为会对企业造成消极的影响,并且导致员工工作绩效的降低。
网络闲逛行为是组织在管理上遇到的新问题。虽然对于员工的网络使用企业制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来加以防范和规范,但是总是无法避免员工“网络闲逛”问题的发生。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国背景下的员工网络闲逛行为的基础上,总结出员工网络闲逛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并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意见,对组织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网络闲逛理论回顾
2.1.1 网络闲逛的内涵
网络闲逛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中(1999),不久收录于牛津英语词典和麦克米伦词典,然后对其定义:用企业的网络从事非工作相关的活动[2]。
Teo、Lim和Lai(1997)首先从企业的角度阐述网络闲逛(cyber loafing)是对企业不公的一种行为反应[3]。
Friedman(2000)整理阐述了员工在组织中的一般网络闲逛行为。行为主要包括访问色情网站、浏览新闻、网上购物、网上旅游计划、游戏和网上聊天等等[4]。
Lim(2002)针对学术界对网络闲逛的不同方式的表达定义,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后,认为网络闲逛是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员工主动地使用公司网络但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的行为[5]。
Griffiths M(2003)从社会学角度指出网络闲逛行为是指发生在工作场所的网络性骚扰、在线交友、网络活动以及滥用在线信息甚至是出于犯罪目的的网络滥用等不良行为[6]。经整理发现,国外众多学者对于网络闲逛的定义的区别主要在于网络闲逛行为范围的界定,而他们都认同网络闲逛是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非工作性上网行为。
国内学者对网络闲逛行为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徐阳(1999)关注到了人们工作时的网络闲逛行为,但并未对此行为进行定义或者分析研究。之后,学者们把类似于这种工作偷懒的行为定义为“非工作性上网”。比如网上聊天、网上购物、浏览新闻以及发送私人电子邮件等等[7]。尽管非工作性上网的工具及表现形式在不断变化,从电脑到智能手机;收发私人电子邮件、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上社交网站、玩微博,但该定义基本能涵盖非工作上网的全部内涵[8]。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都认为网络闲逛行为是员工在上班时间出于私人意愿而产生的上网行为。其中网络闲逛行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员工在工作时间进行;(2)通过公司的网络系统进行;(3)源于非工作目的;(4)网络闲逛行为不被公司所允许。
2.1.2 网络闲逛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国内外有关网络闲逛行为理论的梳理以及学者的研究发现,可以将影响员工网络闲逛行为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
(一)个人因素
影响网络闲逛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纪、教育程度、人格特质、工作年限、职务级别等。许多研究表明基于员工层面的个人因素和工作中的网络闲逛行为之间存在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非总是稳定不变的。
(1)性别及年龄
学者们认为非工作上网有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研究指出,男员工相比女员工而言更加容易产生网络闲逛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持续时间上也表现为男员工比女员工持续时间更长。关于网络闲逛在年龄上的差异则体现为年龄小的员工比年龄大的的员工更可能产生网络闲逛行为。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也对员工的网络闲逛行为有影响。许多学者认为网络闲逛是部分员工拖沓、散漫、工作没条理没计划等个性的反应,自控性越强的员工越不容易发生网络闲逛行为,而自控力相对较差的员工比较容易发生网络闲逛。
(3)网络技能及网络使用时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