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背景下企业组织边界探讨
本篇文章以交易成本理论作为主要研究理论依据,并通过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特性,研究互联网特性对交易成本理论的因变量产生的影响,从而导致交易成本边界发生的变化。并结合组织边界理论讨论海尔企业在网络背景下实施的第四五阶段的战略时企业组织边界的跨越过程,希望可以给正在转型中的企业或仍在观望的企业一些启示。具体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互联网可以降低资产专用性,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少机会主义,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2)互联网能够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可以优化组织结构。(3)互联网下企业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 关键词 交易成本理论,互联网,企业边界
目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 1
2.1 企业边界的概念 1
2.2 企业边界理论流派 3
2.2.1 交易属性下的企业边界理论 3
2.2.2 生产属性下的企业边界理论 3
2.3 交易成本理论 5
2.3.1 交易成本理论的概念 5
2.3.2 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边界的研究假设 5
3 网络化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基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 6
3.1 网络化时代的特点 6
3.2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影响企业边界 7
3.2.1 互联网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7
3.2.2 生产成本降低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8
3.3 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影响企业边界 8
3.3.1 互联网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 8
3.3.2 交易成本降低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11
4 海尔在网络化背景下企业边界的跨越过程 11
4.1 企业组织内外部边界的跨越 12
4.1.1 “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减少企业和用户横向边界 12
4.1.2 “自主经营体”减少企业内部销售垂直边界 12
4.1.3 “利益共同体”缩减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横向边界 13
4.1.4 “小微模式”减少企业组织结构的垂直边界和企业与市场的横向边界 14
4.2 海尔实现组织内外部边界跨越的网络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体 14
4.2.1 组织内部间边界跨越的载体 15
4.2.2 企业外部边界的跨越的载体 15
结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而猛烈的发展,使得一大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改变,基于工厂式和流水线式的科层制的这些传统的组织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世界史共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工业革命,在网络经济成熟之前,企业发展的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建国初期的经济落后,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到现在的国力昌盛,源于中国企业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现代资本主义的取得的成功,给中国的很多企业带来这样的一种观念,企业产业越多,规模越大,企业就能够追求到规模经济效应[]。
但是新世界的市场已经迈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的企业增资的动力已经不取决于规模经济,互联网的特殊性,他打破了原来企业的区域限制,冲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已经势如破竹的在壮大。这个时代,增资的动力在于平台。短时间内做到快速增资的途径就是做平台。我们定义的平台是指通过市场快速获取资源的一种生态圈。互联网恰好就是这样的一种工具,可以迅速的交换信息汇集资源[]。
网络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它使之前暂时可以不考虑的一些变量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现代企业边界理论界的学者认为企业边界的变化趋势为,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企业将会产生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相比较传统的的企业组织结构,新型的组织结构更加智能,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够像细胞间物质交换一样,具有选择透过性,虽然细胞膜有自己的结构强度,但不会妨碍营养物质、氧气等的运输。如何更好的让组织结构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成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2 相关理论
2.1 企业边界的概念
企业边界的概念是什么,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观念中探之一二。传统的管理理论学术界关于对企业边界的专项研究非常之少,大多数都是研究企业存在的意义,为什么不能无限扩大,什么样的规模将会产生利益最大化。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从而延伸出了企业边界的问题。
在1937年之前,早期的研究人员没有明确的讨论过关于企业边界的问题,只是对企业边界的思考,他们看到企业规模存在最大量。这个时候我们所谈论的规模指的就是企业的边界。
1937年科斯发表了其著作《企业的性性质》引发了一些学者企业边界的兴趣。其中 威廉姆森(1971,1975)就是在科斯的基础之上完善相关的企业边界理论。他则指出了企业 边界不仅和交易成本有关还和交易的成本有关,不能仅凭其中之一决定企业的边界。威廉姆森更侧重于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研究,他认为企业的边界需要交易成本和成本共同决定才完整。
科斯和威廉姆森认为的企业边界,指的是一种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这个界限来源于企业的性质,当企业内部产生的成本包括生产、管理等自我消耗的成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平衡时,这个时候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就是企业边界[]。但是有些学者认为上述的研究是建立在把企业当成了内部无差别化的组织,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并没有关注企业内部之间发生的经济行为。
企业能力学派将企业定义为拥有特定资源和特殊能力的集合体。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意义在于企业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用属于企业的特殊能力在价值链上创造活动[]。他们认为企业是能力和知识的集合体,企业集合能力和知识的相近或相同的人成为一个集体,以此来满足市场的某些需求。因此,企业的边界是无形的,代表的是企业所能达到的一种范围。
还有一批专家学者认为,企业的性质仍属于组织范畴。组织学派理论是侧重组织由于组织结构,内部角色、职责层级等决定的组织边界。组织学派中,以科恩、雷恩思为代表的边界理论是根据组织从事的活动和组织职能划分的,划分成四类,职能边界,等级边界,客户和供应商边界[]。Ashkenas et al.在此基础上,将组织内部划分成水平和垂直边界,外部划分成地理边界和外部边界。水平边界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界线,地理边界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的限制,外部边界是指企业与供应商、政府机构、顾客或者其他社区等外部环境的界线[]。传统的企业外部环境和组织之间的区分异常明显,地理边界一般存在与跨国和跨区域的组织中,由于地理位置产生的一些界线。
目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 1
2.1 企业边界的概念 1
2.2 企业边界理论流派 3
2.2.1 交易属性下的企业边界理论 3
2.2.2 生产属性下的企业边界理论 3
2.3 交易成本理论 5
2.3.1 交易成本理论的概念 5
2.3.2 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边界的研究假设 5
3 网络化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基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 6
3.1 网络化时代的特点 6
3.2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影响企业边界 7
3.2.1 互联网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7
3.2.2 生产成本降低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8
3.3 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影响企业边界 8
3.3.1 互联网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 8
3.3.2 交易成本降低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11
4 海尔在网络化背景下企业边界的跨越过程 11
4.1 企业组织内外部边界的跨越 12
4.1.1 “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减少企业和用户横向边界 12
4.1.2 “自主经营体”减少企业内部销售垂直边界 12
4.1.3 “利益共同体”缩减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横向边界 13
4.1.4 “小微模式”减少企业组织结构的垂直边界和企业与市场的横向边界 14
4.2 海尔实现组织内外部边界跨越的网络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体 14
4.2.1 组织内部间边界跨越的载体 15
4.2.2 企业外部边界的跨越的载体 15
结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而猛烈的发展,使得一大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改变,基于工厂式和流水线式的科层制的这些传统的组织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世界史共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工业革命,在网络经济成熟之前,企业发展的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建国初期的经济落后,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到现在的国力昌盛,源于中国企业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现代资本主义的取得的成功,给中国的很多企业带来这样的一种观念,企业产业越多,规模越大,企业就能够追求到规模经济效应[]。
但是新世界的市场已经迈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的企业增资的动力已经不取决于规模经济,互联网的特殊性,他打破了原来企业的区域限制,冲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已经势如破竹的在壮大。这个时代,增资的动力在于平台。短时间内做到快速增资的途径就是做平台。我们定义的平台是指通过市场快速获取资源的一种生态圈。互联网恰好就是这样的一种工具,可以迅速的交换信息汇集资源[]。
网络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它使之前暂时可以不考虑的一些变量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现代企业边界理论界的学者认为企业边界的变化趋势为,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企业将会产生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相比较传统的的企业组织结构,新型的组织结构更加智能,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够像细胞间物质交换一样,具有选择透过性,虽然细胞膜有自己的结构强度,但不会妨碍营养物质、氧气等的运输。如何更好的让组织结构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成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2 相关理论
2.1 企业边界的概念
企业边界的概念是什么,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观念中探之一二。传统的管理理论学术界关于对企业边界的专项研究非常之少,大多数都是研究企业存在的意义,为什么不能无限扩大,什么样的规模将会产生利益最大化。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从而延伸出了企业边界的问题。
在1937年之前,早期的研究人员没有明确的讨论过关于企业边界的问题,只是对企业边界的思考,他们看到企业规模存在最大量。这个时候我们所谈论的规模指的就是企业的边界。
1937年科斯发表了其著作《企业的性性质》引发了一些学者企业边界的兴趣。其中 威廉姆森(1971,1975)就是在科斯的基础之上完善相关的企业边界理论。他则指出了企业 边界不仅和交易成本有关还和交易的成本有关,不能仅凭其中之一决定企业的边界。威廉姆森更侧重于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研究,他认为企业的边界需要交易成本和成本共同决定才完整。
科斯和威廉姆森认为的企业边界,指的是一种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这个界限来源于企业的性质,当企业内部产生的成本包括生产、管理等自我消耗的成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平衡时,这个时候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就是企业边界[]。但是有些学者认为上述的研究是建立在把企业当成了内部无差别化的组织,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并没有关注企业内部之间发生的经济行为。
企业能力学派将企业定义为拥有特定资源和特殊能力的集合体。企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意义在于企业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用属于企业的特殊能力在价值链上创造活动[]。他们认为企业是能力和知识的集合体,企业集合能力和知识的相近或相同的人成为一个集体,以此来满足市场的某些需求。因此,企业的边界是无形的,代表的是企业所能达到的一种范围。
还有一批专家学者认为,企业的性质仍属于组织范畴。组织学派理论是侧重组织由于组织结构,内部角色、职责层级等决定的组织边界。组织学派中,以科恩、雷恩思为代表的边界理论是根据组织从事的活动和组织职能划分的,划分成四类,职能边界,等级边界,客户和供应商边界[]。Ashkenas et al.在此基础上,将组织内部划分成水平和垂直边界,外部划分成地理边界和外部边界。水平边界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界线,地理边界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的限制,外部边界是指企业与供应商、政府机构、顾客或者其他社区等外部环境的界线[]。传统的企业外部环境和组织之间的区分异常明显,地理边界一般存在与跨国和跨区域的组织中,由于地理位置产生的一些界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