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研究以食品企业为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2
1.研究思路框架 2
2.研究方法 3
一、文献综述 3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内涵 3
(二)消费者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3
1.消费者的概念 3
2.消费者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4
3.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 4
二、研究假设 4
(一)大学生对企业社责任认知的影响因素 4
(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大学生的购买意愿 4
三、研究设计 5
四、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 5
(一)被调查者分布 5
(二)大学生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 5
1.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了解程度 5
2.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渠道 6
3.对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 6
4.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意愿 7
(三)大学生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的差异性研究 7
1.不同性别大学生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程度的差异性研究 7
(四)大学生购买意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10
(五)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 10
五、结论与建议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4
表1 5
表2 7
表3 8
表4 9
表5 9
表6 9
表7 9
表8 9
表9 10
表10 10
图1 6
图2 6
图3 7
图4 8
图5 8
九零后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研究
——以食品企业为例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企业作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细胞,其最重要的目标便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等一系列的内外部问题也开始出现并日益恶化。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登(Oliver Sheldon)于1923年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SR)这个概念后,国内外学者便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的食品行业一直备受关注。诸如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牛肉膏、毒胶囊、松香鸭、福喜腐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引发了公众的焦虑和不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仅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动摇公众对中国食品制造业的信心,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然而,消费者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可以用手中的金钱来决定企业的生存,从而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中最重要的力量,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1]近年来许多学者也不断从消费者的角度入手去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食品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无疑十分重要,因为对CSR的认知程度也引导着消费者对于他们手中“货币选票”的使用。
大学生作为一个较高素质的群体,数量众多,不仅是重要的消费力量,也是未来企业的员工甚至领导者。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未来的企业将会由现在的大学生组成,未来社会的发展也与现在的大学生息息相关。因此,了解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食品行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当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令广大消费者忧心忡忡。食品行业必须反思自身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才是立于市场的长久之计,因为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立身的基础。
消费者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手中的“货币选票”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的重要群体,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未来的企业的领导者,因而更加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较强的感知力。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为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的培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提高大学生对CSR的认知水平,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而对于企业来说,其意义也十分深远。一方面,企业可以借此了解大学生群体对CSR的认知,提高对CSR的重视及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今后在选用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时,企业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力作为一项标准,选择更多具有责任感的人才。
(三)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研究思路框架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确定研究方向后,进一步查阅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资产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在分析和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
问卷分析法:以大学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卡罗尔的企业责任四维度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同时根据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研究,加入大学生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意愿类的题目。
定量研究法:将问卷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导入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对大学生的基本认知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情况有一个了解。对于假设的验证,采用交叉分析法和卡方检验,验证假设。
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自提出以来,依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和可以接受的概念。中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社会责任,见仁见智。
英国学者Sheldon(1923)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在其《管理的哲学》一书中,Sheldon把企业社会责任与满足企业内外各种人类需求的责任之间联系起来,且道德方面不可或缺。Howard.R.Bowen(1953)在其著作《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将企业社会责任描述为企业家有义务依照社会的期望来采取某些行动,他认为商人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2]Keith Davis(1960)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商人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公司的经济利益,还应注意到企业带来的社会影响。[3]Joseph McGuire(1963)扩大了SCR的范围,他认为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定的义务,还包括那些超越前者的对社会的特定责任。[4]CED(全称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1971)提出“三个同心圈”,从内到外依次是企业的经济责任,企业更好行使职经济功能的对于社会价值观、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以及其他更多的责任。[5]Henry Manne(1972)提出社会责任应由企业自愿承担。[6]George Steiner(1975)指出社会责任的发展路径应当是从传统的经济生产到政府规定,再到企业自愿承担,最后达到超出现实情况的期望。[7]Carroll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需要对社会承担的所有义务,包括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四个方面。[8]John Elkington(1997)提出了三重底线理论(即The triple bottom line,简称“TBL”),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角度,作为衡量组织或社会是否成功的新的价值标准,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平衡统一。[9]Mohr, Webb和Harris (2001)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组织减轻或消除负面影响同时扩大对社会的长期有益影响的承诺。[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6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