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团队破坏性冲突的影响以南通同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附件)【字数:13452】
摘 要摘 要近年来,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竞争都非常的激烈,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节奏,所以兴起了一种团队工作的模式,但是团队工作中有利有弊,本文就是探索自我牺牲型的领导风格对团队破坏性冲突的影响。以南通同洲电子有限责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团队过程冲突呈现负相关,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团队关系冲突呈现负相关。关键词自我牺牲型领导;关系冲突;任务冲突
目 录
0 引言 1
1 理论研究 1
1.1 自我牺牲型领导理论研究 1
1.2团队破坏性理论研究 3
1.3自我牺牲型领导和团队破坏性冲突的关系研究 4
1.3.1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 5
1.3.2心理权利的调节作用 5
1.3.3验证结论 5
2 南通同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案例研究 6
2.1公司简介 6
2.2 自我牺牲型领导的测量 6
2.3 团队破坏性冲突的测量 7
3案例调查与验证 8
3.1.调查问卷的设计 8
3.2数据收集与分析 8
3.2.1样本个体特征描述性分析 9
3.2.2样本个体数据相关性分析 9
4研究结论 10
4.1 分析与结论 10
4.2 管理启示 11
4.4 反思与总结 14
结 论 17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21
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团队破坏性冲突的影响
0 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的优良的传统就是舍已为人,早在古代就有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范仲淹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有岳飞这种为了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古代有自我牺牲领导的数不胜数。不单单古代有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近现代以来,有焦裕禄和孔繁森这种自我牺牲的领导。生活中还有许多这种人物,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但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有冲突有矛盾,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团队中,有的成员会愿意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做出有利于团队的事情,但是也会存在有人坐享其成的现象,这就会引起团队破坏性冲突。现在当代社会,工作是需要团队成员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一个团队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实现1+1〉2,如果有团队冲突没有很好的去解决,那么团队工作变得没有任何的效率,那么团队的工作形式也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本文就是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目的主要就是探讨自我牺牲型领导和团队破坏性冲突之间的相关性。毕竟现在新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团队工作过程中会有一些摩擦,而自我牺牲型领导能够降低或者消除这些摩擦,对现代团队工作中是很有意义的,可以促进团队工作和谐美好的产生。
1 理论研究
1.1 自我牺牲型领导理论研究
自我牺牲型领导是指为了集体或团队的利益,可以推迟或放弃自己的利益、福利等,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团体目标的领导者或领导行为。
由于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曾经对这一类型的领导方式有过研究,国外学者CHIO和MaiDalton指出:“自我牺牲性领导为了集体的福祉而放弃个人的利益和福利”[8]。而De Cremer认为:“自我牺牲型领导是指领导者致力于团队或组织的目标而自愿采取可能带来个人的风险行为。”[9] Yorges认为:“自我牺牲是人们愿意承受损失去坚持信念和价值观的意愿,自我牺牲型领导追求团队的利益,注意力指向组织的目标,彰显了管理者对组织团队的责任。”[3]并把自我牺牲行为细化为:
(1)在任务分配方面,自我牺牲型领导愿意放弃舒适和简单的工作而承担更具有挑战性、更难完成的任务
(2)在奖金分配上,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推迟或放弃属于自己的奖励
(3)在权力方面,不利用特权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让自己享受舒适的行为
而在我国,也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我国学者张华威和凌文全则总结了管理者自我牺牲行为的三大特点为自愿性、个人利益的损失、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的目标。[4]
从特质观和行为观来理解,Yoon、Suyono&Sunayo、Mulder&Nelissen[1,2]认为自我牺牲型领导也被定义为特质观下领导者为坚持自身的信仰和价值观而甘愿承担风损失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时蕴含着组织及其成员的强烈责任感和员工需求的关心;在行为论角度下则是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展现出的自我牺牲行为,在组织情境下,李晔[5]Hoogervorst、Bout认为表现在权力行使、劳动力分配和奖励分配三个方面。
基于上述学者的理论前提,我将自我牺牲型领导更进一步地定义为是一种为了更大的目标而放弃眼前的一点利益的行为,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境界。虽然每个人对自我牺牲型领导都存在不同的理解,我们还是可以提炼出几点明显的共性:
(1)团队或集体利益优先。领导者(管理者)的自我牺牲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共同利益,以获得组织长久有效的发展。
(2)自我牺牲型领导必然会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使得原先的利益分配局面被打破。
(3)自我牺牲型领导并非使用强制的手段让团队成员信服,而是通过榜样的潜移默化来影响成员,从而达到目标。自我牺牲型领导是领导者本身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不存在被动的性质。
另外,自我牺牲型领导又与自我牺牲型行为存在显著区别,自我牺牲型行为可以是任何内部成员完成的举动,而自我牺牲型的领导更强调领导者的地位作用。Choi和MaiDalton[6]将自我牺牲型领导可以分为渐进式自我牺牲型领导和激进式自我牺牲型领导,前者表现出显著的持续性和柔和性,时间跨度比较长,后者相对激进,时间反应相对更短。自我牺牲型领导在团队出现较为重大的危机的时,作用才会特别的明显。而在内部极为团结,团队成员都愿意为解决危机而牺牲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自我牺牲型领导也就不会表现出巨大作用。
1.2团队破坏性理论研究
团队破坏性冲突是指一个团队中存在损害团队利益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任务冲突[23],任务冲突是团队成员对任务的分配方面存在争议,包括成员间在观点、想法和意见上的分歧。还有另一冲突就是关系冲突[23],关系冲突就是团队中人的脾气、性格等方面的摩擦而产生的冲突。
目 录
0 引言 1
1 理论研究 1
1.1 自我牺牲型领导理论研究 1
1.2团队破坏性理论研究 3
1.3自我牺牲型领导和团队破坏性冲突的关系研究 4
1.3.1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 5
1.3.2心理权利的调节作用 5
1.3.3验证结论 5
2 南通同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的案例研究 6
2.1公司简介 6
2.2 自我牺牲型领导的测量 6
2.3 团队破坏性冲突的测量 7
3案例调查与验证 8
3.1.调查问卷的设计 8
3.2数据收集与分析 8
3.2.1样本个体特征描述性分析 9
3.2.2样本个体数据相关性分析 9
4研究结论 10
4.1 分析与结论 10
4.2 管理启示 11
4.4 反思与总结 14
结 论 17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21
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团队破坏性冲突的影响
0 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的优良的传统就是舍已为人,早在古代就有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范仲淹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有岳飞这种为了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古代有自我牺牲领导的数不胜数。不单单古代有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近现代以来,有焦裕禄和孔繁森这种自我牺牲的领导。生活中还有许多这种人物,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但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有冲突有矛盾,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团队中,有的成员会愿意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做出有利于团队的事情,但是也会存在有人坐享其成的现象,这就会引起团队破坏性冲突。现在当代社会,工作是需要团队成员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一个团队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实现1+1〉2,如果有团队冲突没有很好的去解决,那么团队工作变得没有任何的效率,那么团队的工作形式也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本文就是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目的主要就是探讨自我牺牲型领导和团队破坏性冲突之间的相关性。毕竟现在新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团队工作过程中会有一些摩擦,而自我牺牲型领导能够降低或者消除这些摩擦,对现代团队工作中是很有意义的,可以促进团队工作和谐美好的产生。
1 理论研究
1.1 自我牺牲型领导理论研究
自我牺牲型领导是指为了集体或团队的利益,可以推迟或放弃自己的利益、福利等,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团体目标的领导者或领导行为。
由于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曾经对这一类型的领导方式有过研究,国外学者CHIO和MaiDalton指出:“自我牺牲性领导为了集体的福祉而放弃个人的利益和福利”[8]。而De Cremer认为:“自我牺牲型领导是指领导者致力于团队或组织的目标而自愿采取可能带来个人的风险行为。”[9] Yorges认为:“自我牺牲是人们愿意承受损失去坚持信念和价值观的意愿,自我牺牲型领导追求团队的利益,注意力指向组织的目标,彰显了管理者对组织团队的责任。”[3]并把自我牺牲行为细化为:
(1)在任务分配方面,自我牺牲型领导愿意放弃舒适和简单的工作而承担更具有挑战性、更难完成的任务
(2)在奖金分配上,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推迟或放弃属于自己的奖励
(3)在权力方面,不利用特权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让自己享受舒适的行为
而在我国,也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我国学者张华威和凌文全则总结了管理者自我牺牲行为的三大特点为自愿性、个人利益的损失、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的目标。[4]
从特质观和行为观来理解,Yoon、Suyono&Sunayo、Mulder&Nelissen[1,2]认为自我牺牲型领导也被定义为特质观下领导者为坚持自身的信仰和价值观而甘愿承担风损失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时蕴含着组织及其成员的强烈责任感和员工需求的关心;在行为论角度下则是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展现出的自我牺牲行为,在组织情境下,李晔[5]Hoogervorst、Bout认为表现在权力行使、劳动力分配和奖励分配三个方面。
基于上述学者的理论前提,我将自我牺牲型领导更进一步地定义为是一种为了更大的目标而放弃眼前的一点利益的行为,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境界。虽然每个人对自我牺牲型领导都存在不同的理解,我们还是可以提炼出几点明显的共性:
(1)团队或集体利益优先。领导者(管理者)的自我牺牲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共同利益,以获得组织长久有效的发展。
(2)自我牺牲型领导必然会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使得原先的利益分配局面被打破。
(3)自我牺牲型领导并非使用强制的手段让团队成员信服,而是通过榜样的潜移默化来影响成员,从而达到目标。自我牺牲型领导是领导者本身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不存在被动的性质。
另外,自我牺牲型领导又与自我牺牲型行为存在显著区别,自我牺牲型行为可以是任何内部成员完成的举动,而自我牺牲型的领导更强调领导者的地位作用。Choi和MaiDalton[6]将自我牺牲型领导可以分为渐进式自我牺牲型领导和激进式自我牺牲型领导,前者表现出显著的持续性和柔和性,时间跨度比较长,后者相对激进,时间反应相对更短。自我牺牲型领导在团队出现较为重大的危机的时,作用才会特别的明显。而在内部极为团结,团队成员都愿意为解决危机而牺牲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自我牺牲型领导也就不会表现出巨大作用。
1.2团队破坏性理论研究
团队破坏性冲突是指一个团队中存在损害团队利益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任务冲突[23],任务冲突是团队成员对任务的分配方面存在争议,包括成员间在观点、想法和意见上的分歧。还有另一冲突就是关系冲突[23],关系冲突就是团队中人的脾气、性格等方面的摩擦而产生的冲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