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c县乡镇公务员责任感调查研究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2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二、 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3
(一)双因素理论下的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3
(二)需要层次论下的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3
三、 c县乡镇公务员责任感情况调查 4
(一)c县乡镇公务员责任现状c县调研 4
(二)以问卷结果对责任感缺失问题进行分析 6
四、 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7
(一)自身修养不足 7
(二)社会风气的影响 8
(三)体制机制的不健全 8
五、 提升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的建议 10
(一)针对乡镇公务员自身方面的措施 10
(二)针对社会风气方面的措施 11
(三)针对体制机制方面的措施 11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致 谢 17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整治腐败现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推进两学一做的开展,就要提高我们公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尤其是责任感。我国乡镇公务员的责任感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各方肯定,这主要体现在我们服务意识已经明确、已具有了很强的责任意识、其工作的能力的加强等方面。但是我们还是要居安思危,在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由于个人素质能力不够、社会道德约束不足、缺乏相管的监督管理机制、培养方式陈旧等原因,这就导致如今部分乡镇公务员存在着责任感缺失,滥用职权等问题。如何提高公务员责任感,规范公务员行为成为我国改革攻坚的一大难题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责任感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民都意识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各执一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当前人民认识度最高的责任感的意义就是,自觉做好分内事,就是有责任感的体现了,但这太过片面。当前对责任感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谌旻明(2012)责任是指个体分内应做的事,根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成为我国改革攻坚的一大难题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责任感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民都意识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各执一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当前人民认识度最高的责任感的意义就是,自觉做好分内事,就是有责任感的体现了,但这太过片面。当前对责任感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谌旻明(2012)责任是指个体分内应做的事,根据个体在不同场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应做的事情也随之不同。责任是一种职责,伴随着人类社会出现而存在,有社会就有责任;此外责任还具有强制性,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社会规范才能使社会有序的运转。[1] 李明、叶浩生(2010)在责任心的论述中提到责任感侧重于与责任承担和行为后果相关的情感成分;责任意识从字面上似乎更多的是一种意识状态和活动,较少含有情感、动机、意志、信念和价值观等成分。[2]
在国外,Bierhoff和 Klein 等认为,社会责任感是利他人格的首要因素。如果人们重视道德义务,那么行为就会与其自身的道德信念保持一致虽然社会主流的导向一直以来就是助人为乐、扶持弱者,但如何更好的将这种道德信念融入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中一直就是难题。有研究者曾做过紧急状况下助人行为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责任与助人行为之间呈正相关。[3]
Schlenker 等认为责任感是用来表示“对他人负责”,责任感反映了个体遵守社会规范的情况,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评价,因此责任感也属于道德范畴。[4]
2.责任感的管理学角度研究
公共管理学者斯塔林认为一个组织必须对其外部的某些人和某些事负责,在做错事情时,一些人必须承担责任。”[5] 芬纳在《更好的政府员工》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尽管道德规范、内心自律以及所有使它们发挥作用的办法,为行政管理具有创新性、灵活性以及富有成果提供了保障,但在现今还没有任何东西比基本的政治控制和政治责任更为重要。”[6]
张国庆主编的《行政管理学概论》,把行政责任作为一个章节单独列开,他在此书中指出“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7]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文以当前政府加强思想建设为背景,调查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的现状,分析部分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以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应各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提高乡镇公务员责任感。
2.研究内容
一是引言。主要说明研究的背景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以便更好的了解本文。
二是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首先介绍在当今建设责任政府的环境下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三是c县乡镇公务员责任感情况调查。通过对鲁西南c县的调研,进行数据分析。
四是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个人素质能力、社会风气、体制三方面分析导致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并从各个方面分层次讨论,以便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五是培养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的建议。本章借鉴责任感的相关理论,联系管理学理论,结合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对各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乡镇公务员和责任感的定义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确定其调查的方向和衡量标准,并查阅相关文章对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以实地的走访和座谈的形式调查c县,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更好的了解情况当地情况,并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坚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县部分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管理学知识采用相应措施。
二、 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一)双因素理论下的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其认为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因素包括激励和保健因素,想更好地指导和激励组织成员的行为,提倡保健因素消除员工的不满,并通过激励员工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8]
乡镇公务员的行为同基层部门提供的工作条件、岗位的设置、绩效的考核、薪酬福利等息息相关,受组织保健和激励两大因素的双重影响。当前,我国乡镇公务员的薪酬、福利等保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乡镇公务员需求,这就导致保健因素的影响相对稳定。于此同时,乡镇公务员能够合法的做好本职工作,但是,在这种只满足保健因素的前提下,乡镇公务员的行为只是简单重复的执行,没有发挥其自主创新性,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乡镇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建设,例如奖惩方式还不合理、对公务员群体的需求重点把握不当,公务员队伍的干部考核和职位晋升也还存在某些问题。因此,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2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二、 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3
(一)双因素理论下的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3
(二)需要层次论下的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3
三、 c县乡镇公务员责任感情况调查 4
(一)c县乡镇公务员责任现状c县调研 4
(二)以问卷结果对责任感缺失问题进行分析 6
四、 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7
(一)自身修养不足 7
(二)社会风气的影响 8
(三)体制机制的不健全 8
五、 提升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的建议 10
(一)针对乡镇公务员自身方面的措施 10
(二)针对社会风气方面的措施 11
(三)针对体制机制方面的措施 11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致 谢 17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整治腐败现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推进两学一做的开展,就要提高我们公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尤其是责任感。我国乡镇公务员的责任感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各方肯定,这主要体现在我们服务意识已经明确、已具有了很强的责任意识、其工作的能力的加强等方面。但是我们还是要居安思危,在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由于个人素质能力不够、社会道德约束不足、缺乏相管的监督管理机制、培养方式陈旧等原因,这就导致如今部分乡镇公务员存在着责任感缺失,滥用职权等问题。如何提高公务员责任感,规范公务员行为成为我国改革攻坚的一大难题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责任感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民都意识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各执一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当前人民认识度最高的责任感的意义就是,自觉做好分内事,就是有责任感的体现了,但这太过片面。当前对责任感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谌旻明(2012)责任是指个体分内应做的事,根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成为我国改革攻坚的一大难题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责任感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民都意识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但对责任感的解释各执一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当前人民认识度最高的责任感的意义就是,自觉做好分内事,就是有责任感的体现了,但这太过片面。当前对责任感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谌旻明(2012)责任是指个体分内应做的事,根据个体在不同场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应做的事情也随之不同。责任是一种职责,伴随着人类社会出现而存在,有社会就有责任;此外责任还具有强制性,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社会规范才能使社会有序的运转。[1] 李明、叶浩生(2010)在责任心的论述中提到责任感侧重于与责任承担和行为后果相关的情感成分;责任意识从字面上似乎更多的是一种意识状态和活动,较少含有情感、动机、意志、信念和价值观等成分。[2]
在国外,Bierhoff和 Klein 等认为,社会责任感是利他人格的首要因素。如果人们重视道德义务,那么行为就会与其自身的道德信念保持一致虽然社会主流的导向一直以来就是助人为乐、扶持弱者,但如何更好的将这种道德信念融入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中一直就是难题。有研究者曾做过紧急状况下助人行为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责任与助人行为之间呈正相关。[3]
Schlenker 等认为责任感是用来表示“对他人负责”,责任感反映了个体遵守社会规范的情况,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评价,因此责任感也属于道德范畴。[4]
2.责任感的管理学角度研究
公共管理学者斯塔林认为一个组织必须对其外部的某些人和某些事负责,在做错事情时,一些人必须承担责任。”[5] 芬纳在《更好的政府员工》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尽管道德规范、内心自律以及所有使它们发挥作用的办法,为行政管理具有创新性、灵活性以及富有成果提供了保障,但在现今还没有任何东西比基本的政治控制和政治责任更为重要。”[6]
张国庆主编的《行政管理学概论》,把行政责任作为一个章节单独列开,他在此书中指出“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7]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文以当前政府加强思想建设为背景,调查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的现状,分析部分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以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应各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提高乡镇公务员责任感。
2.研究内容
一是引言。主要说明研究的背景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以便更好的了解本文。
二是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首先介绍在当今建设责任政府的环境下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三是c县乡镇公务员责任感情况调查。通过对鲁西南c县的调研,进行数据分析。
四是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个人素质能力、社会风气、体制三方面分析导致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并从各个方面分层次讨论,以便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五是培养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的建议。本章借鉴责任感的相关理论,联系管理学理论,结合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对各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乡镇公务员和责任感的定义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确定其调查的方向和衡量标准,并查阅相关文章对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以实地的走访和座谈的形式调查c县,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更好的了解情况当地情况,并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坚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县部分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管理学知识采用相应措施。
二、 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一)双因素理论下的乡镇公务员责任感现状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其认为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因素包括激励和保健因素,想更好地指导和激励组织成员的行为,提倡保健因素消除员工的不满,并通过激励员工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8]
乡镇公务员的行为同基层部门提供的工作条件、岗位的设置、绩效的考核、薪酬福利等息息相关,受组织保健和激励两大因素的双重影响。当前,我国乡镇公务员的薪酬、福利等保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乡镇公务员需求,这就导致保健因素的影响相对稳定。于此同时,乡镇公务员能够合法的做好本职工作,但是,在这种只满足保健因素的前提下,乡镇公务员的行为只是简单重复的执行,没有发挥其自主创新性,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乡镇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建设,例如奖惩方式还不合理、对公务员群体的需求重点把握不当,公务员队伍的干部考核和职位晋升也还存在某些问题。因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