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附件)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与“精英化教育“相“大众化教育”转型的新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就业成为民生问题之一。2018年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将超过150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人岗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特别是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任务还非常繁重,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就业事关广大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独立意识强等特点;存在急功近利、贪图安逸、忽视创造等问题;影响因素有长期居住地、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专业等,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2
2.1 职业价值观 2
2.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2
2.3 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3
3 研究方法 5
3.1 文献研究法 5
3.1 问卷调查法 5
4 研究结果 7
4.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特点 7
4.1.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7
4.1.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 8
4.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9
4.3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 10
4.3.1 社会因素 10
4.3.2 学校因素 11
4.3.3 家庭因素 12
4.3.4 个人因素 16
5 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建议 19
5.1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9
5.2 完善职业价值观教育 19
5.3 创造优良家庭氛围 20
5.4 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 21
结 论 22
致 谢 24
参 考 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献 25
1 引言
1.研究背景
林蕙青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广大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比2017年多25万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这表明我国2018年的毕业生又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成为国家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之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就业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数量较少,虽然近几年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研究还是较少。本文通过借鉴宁维为的职业价值观测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并从总结其影响因素,结合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对象更为具体,研究视角更为宽广。
2、实践意义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95万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比2017年多25万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职业生活的一种信念、态度、价值取向[1]。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使他们找到符合期待自己并且适合自己工作,同时也利于企业在招聘时更高效率的做到人职匹配。因此本文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可以帮助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还有利于高效利用人力资源,维持社会安定。
2 文献综述
2.1 职业价值观
Super(197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2];Elizur(1984)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某种工作结果重要性的看法[3];Ros(1999)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取得的终极状态或行为方式[4]。国外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因此以上观点都不是针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所下的定义。
楼静波(199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有关职业挟择、职业活动的意义、职业等级等方面的价值判别[5]。宁维卫(1991)认为职业价值观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是人们量度社会上各类职业的益处、作用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6]。黄希庭等(1994)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层面上的体现,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要所呈现出的评判[7]。金盛华、李雪(2005)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8]。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不同的在于研究更为抽象,力图从个体中高度概括职业价值观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2.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结构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有两、三、四、五和多维这几种划分方法。
两维度:职业心理学家Herzberg(1959)首先开启了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的讨论,他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后的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根据其观点进行再次细分的。
三维度:Super(1970)在Herzberg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他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Alderfer(1972)将Super的分类中将外在报酬转变为社会价值;Elizur(1984)的划分方法和前两种在实质上是相同的。黄希庭(1994)将职业价值观分为职业目标、职业评判和达到职业价值的途径。
四维度:Surkis(1992)在 Alderfer三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威望价值这一维度,他认为职业价值观包括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社会价值和威望价值四个维度;我国的赵喜顺(1984)把职业价值观分为兴趣爱好型、社会利益型、名望舒适型和经济型。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2
2.1 职业价值观 2
2.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2
2.3 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3
3 研究方法 5
3.1 文献研究法 5
3.1 问卷调查法 5
4 研究结果 7
4.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特点 7
4.1.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7
4.1.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 8
4.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9
4.3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 10
4.3.1 社会因素 10
4.3.2 学校因素 11
4.3.3 家庭因素 12
4.3.4 个人因素 16
5 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建议 19
5.1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9
5.2 完善职业价值观教育 19
5.3 创造优良家庭氛围 20
5.4 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 21
结 论 22
致 谢 24
参 考 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献 25
1 引言
1.研究背景
林蕙青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广大学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比2017年多25万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这表明我国2018年的毕业生又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成为国家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之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就业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数量较少,虽然近几年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研究还是较少。本文通过借鉴宁维为的职业价值观测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特点并从总结其影响因素,结合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对象更为具体,研究视角更为宽广。
2、实践意义
统计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95万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比2017年多25万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职业生活的一种信念、态度、价值取向[1]。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使他们找到符合期待自己并且适合自己工作,同时也利于企业在招聘时更高效率的做到人职匹配。因此本文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可以帮助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还有利于高效利用人力资源,维持社会安定。
2 文献综述
2.1 职业价值观
Super(197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2];Elizur(1984)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某种工作结果重要性的看法[3];Ros(1999)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取得的终极状态或行为方式[4]。国外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因此以上观点都不是针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所下的定义。
楼静波(199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有关职业挟择、职业活动的意义、职业等级等方面的价值判别[5]。宁维卫(1991)认为职业价值观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是人们量度社会上各类职业的益处、作用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6]。黄希庭等(1994)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层面上的体现,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要所呈现出的评判[7]。金盛华、李雪(2005)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8]。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不同的在于研究更为抽象,力图从个体中高度概括职业价值观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2.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结构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有两、三、四、五和多维这几种划分方法。
两维度:职业心理学家Herzberg(1959)首先开启了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的讨论,他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后的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根据其观点进行再次细分的。
三维度:Super(1970)在Herzberg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他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Alderfer(1972)将Super的分类中将外在报酬转变为社会价值;Elizur(1984)的划分方法和前两种在实质上是相同的。黄希庭(1994)将职业价值观分为职业目标、职业评判和达到职业价值的途径。
四维度:Surkis(1992)在 Alderfer三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威望价值这一维度,他认为职业价值观包括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社会价值和威望价值四个维度;我国的赵喜顺(1984)把职业价值观分为兴趣爱好型、社会利益型、名望舒适型和经济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