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研究
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核心心理影响因素,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做了许多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改善现状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是针对于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提出的笼统的方法,没有注意个体的差异化,提出的方法也就不能帮助所有大学生。本文旨在研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化,主要研究性别的差异、不同家庭背景的差异、不同兼职情况的差异、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的差异,同时注重不同类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将之相比,根据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1
2.1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 1
2.1.1 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1
2.1.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2
2.2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研究 2
2.3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 3
2.4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3
3 研究设计 4
3.1 研究样本 4
3.2 研究工具 4
3.3 研究流程 5
4 研究结果分析 5
4.1 性别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5
4.2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6
4.3 兼职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7
4.4 独生子女情况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8
4.5 年龄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8
4.6 专业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10
5 研究结论 11
6 研究建议 11
6.1 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1
6.2 对各大高校的建议 12
6.3 对各位家长的建议 12
7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12
7.1 研究的不足 12
7.2 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展望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价值观体现个人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职业价值观则是个人的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的体现,也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随着教育体制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生日益增多,随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显著。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需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长远角度考虑,也会影响国家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文化变迁、就业制度转变等情况出现,也受一些思想潮流的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逐渐出现差异化特点。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就业压力的升级,给当代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带来了很大挑战。在众多影响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要素中,职业价值观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不同大学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和信念的不同使得价值观存在差异化。因此,本文主要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价值取向的数据,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原因及差异点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大学生认清拥有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本文在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进行调查,并且依据调查结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进行归纳,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并找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点,从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
2.1.1 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职业价值观,又称择业观。Elizur(1991)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分析,职业价值观会在价值上评判人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1]。而于海波和张大均(2011)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信念,能够被认为是一种详细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是能够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要素[2]。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是个人对社会职位的评价,是个人选择职业的标准,能体现个人在职业选择、职业生活上的价值取向(徐碧波、张磊、黄美程,2016;凌文辁、方俐洛,1999[3~4])。在职业价值观差异化方面,杨静和周锋(2016)在研究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中提到,不同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在生活、家庭、发展和尊重这四个维度上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和个性倾向[5]。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价值观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做出了很多研究,但是以大学生作为主体研究的却很少。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并且作为社会的重要分子,应该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结合以上学者对职业价值观概念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定义为对将来工作的认识和评价,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2.1.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Hergzberg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内在和外在价值两种维度,然而,这种划分办法过于笼统[6];Super(1970)将职业价值观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7];凌文栓等人(1999)对中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构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中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可分为三个维度: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4];金盛华等人(2005)依据Rokeach对一般价值观的划分,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8];杨静等人(2016)将分为四个维度,即生活、家庭、发展和尊重[5];李颖等人(2017)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六个维度,生存需求、保障需求、发展需求、情感需求、声望需求以及成就需求[9]。结合以上研究总结,本文将职业价值观分为五个维度:家庭照顾、成就实现、兴趣爱好、稳定轻松、待遇福利。
2.2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研究
不同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亦存在着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一般体现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学者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研究成果。
在性别差异方面,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更重视他人和家庭,而男大学生重视个人发展和收入。(Erica、Rebecca、Lynn,2010;李颖、王文杰,2017)在家庭和利他性维度上男大学生的得分低于女大学生[9~10],但是在社会贡献维度上,于丽坤(2016)经研究发现男生的社会贡献意识比女生高等[11]。
在年龄差异方面李颖和王文杰(2017)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期望要高,或者说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贴近现实、更加理性[9];对其他差异的研究,王伟和雷雳(2013)通过发放了400份问卷后结果发现:在保健因素和自我发展方面非独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差别明显[12]。李颖和王文杰(2017)通过对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背景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关注工作是否符合个人人格特质,更追求在工作中能充分施展才干;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则更希望通过工作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城市学生更为关注个人兴趣爱好和人格特质,而城镇和中小城市的学生则更希望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才能。[9]
目 录
1 引言 1
2 文献综述 1
2.1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 1
2.1.1 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1
2.1.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2
2.2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研究 2
2.3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 3
2.4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3
3 研究设计 4
3.1 研究样本 4
3.2 研究工具 4
3.3 研究流程 5
4 研究结果分析 5
4.1 性别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5
4.2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6
4.3 兼职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7
4.4 独生子女情况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8
4.5 年龄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8
4.6 专业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性影响 10
5 研究结论 11
6 研究建议 11
6.1 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1
6.2 对各大高校的建议 12
6.3 对各位家长的建议 12
7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12
7.1 研究的不足 12
7.2 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展望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价值观体现个人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职业价值观则是个人的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的体现,也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随着教育体制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生日益增多,随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显著。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需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长远角度考虑,也会影响国家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文化变迁、就业制度转变等情况出现,也受一些思想潮流的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随之不断的发生变化,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逐渐出现差异化特点。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就业压力的升级,给当代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带来了很大挑战。在众多影响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要素中,职业价值观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不同大学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和信念的不同使得价值观存在差异化。因此,本文主要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价值取向的数据,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原因及差异点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大学生认清拥有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本文在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进行调查,并且依据调查结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进行归纳,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并找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点,从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
2.1.1 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职业价值观,又称择业观。Elizur(1991)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分析,职业价值观会在价值上评判人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1]。而于海波和张大均(2011)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信念,能够被认为是一种详细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是能够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要素[2]。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是个人对社会职位的评价,是个人选择职业的标准,能体现个人在职业选择、职业生活上的价值取向(徐碧波、张磊、黄美程,2016;凌文辁、方俐洛,1999[3~4])。在职业价值观差异化方面,杨静和周锋(2016)在研究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中提到,不同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在生活、家庭、发展和尊重这四个维度上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和个性倾向[5]。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价值观以及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做出了很多研究,但是以大学生作为主体研究的却很少。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并且作为社会的重要分子,应该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结合以上学者对职业价值观概念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定义为对将来工作的认识和评价,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2.1.2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Hergzberg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内在和外在价值两种维度,然而,这种划分办法过于笼统[6];Super(1970)将职业价值观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7];凌文栓等人(1999)对中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构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中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可分为三个维度: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4];金盛华等人(2005)依据Rokeach对一般价值观的划分,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8];杨静等人(2016)将分为四个维度,即生活、家庭、发展和尊重[5];李颖等人(2017)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六个维度,生存需求、保障需求、发展需求、情感需求、声望需求以及成就需求[9]。结合以上研究总结,本文将职业价值观分为五个维度:家庭照顾、成就实现、兴趣爱好、稳定轻松、待遇福利。
2.2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研究
不同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亦存在着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一般体现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学者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化的研究成果。
在性别差异方面,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更重视他人和家庭,而男大学生重视个人发展和收入。(Erica、Rebecca、Lynn,2010;李颖、王文杰,2017)在家庭和利他性维度上男大学生的得分低于女大学生[9~10],但是在社会贡献维度上,于丽坤(2016)经研究发现男生的社会贡献意识比女生高等[11]。
在年龄差异方面李颖和王文杰(2017)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期望要高,或者说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贴近现实、更加理性[9];对其他差异的研究,王伟和雷雳(2013)通过发放了400份问卷后结果发现:在保健因素和自我发展方面非独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差别明显[12]。李颖和王文杰(2017)通过对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背景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关注工作是否符合个人人格特质,更追求在工作中能充分施展才干;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则更希望通过工作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城市学生更为关注个人兴趣爱好和人格特质,而城镇和中小城市的学生则更希望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才能。[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