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以a企业为例
摘要:企业工会是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组织,对企业劳动关系起协调作用,影响着劳动关系氛围。随着经济发展,劳资矛盾激化,研究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情景,选择苏州市一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的机制、动力和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积极的工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氛围的形成,但是民营企业工会建设也存在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工会营造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氛围的可行性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1. 理论意义 2
2. 实践意义 2
(三) 概念的界定 2
1.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 2
2.工会及其相关概念 3
(四)文献综述 3
1.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3
2.工会的作用研究 3
3.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4
(五)研究方法 4
1.文献研究法 4
2.访谈法 4
3.案例研究法 4
一、苏州A企业的基本情况 4
(一) A企业简介 4
(二)工会建设情况 5
(三)劳动关系氛围情况 5
二、苏州A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5
(一)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的机制 5
1.工会在员工维权方面的第三方机制 5
2.工会构建员工参与的劳资对话机制 6
3.工会帮助企业建立员工培训机制 6
4.工会构建员工福利方面的服务机制 6
(二)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的动力 7
1.来自外部环境的推动力量 7
2.来自企业内部的推动力量 7
(三)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面临的困境 7
1.独立性的缺失 7
2.职能的缺失 7
三、结论与建议 8
致谢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民营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市A企业为例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蓬勃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扩大的收入差距、激化的劳资矛盾和高发的群体性事件等问题。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对国家经济繁荣有着巨大功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仅在2014年,国内就爆发了TOTO上海工厂罢工、广东裕元鞋厂罢工、深圳富士康罢工、格兰仕员工打砸工厂等多起大型劳资矛盾事件,可见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工会是保障员工权益的组织,在劳方与资方之间搭建桥梁,代表员工方与企业方谈判协商,化解劳资纠纷;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培训、提供福利、帮助困难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近年来,随着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出台,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中国企业基层工会大多呈现“弱工会”状态,职能履行上存在缺失。在频发的劳资矛盾事件中,工会虽然试图帮助工人维权,但力量薄弱、面临着巨大挑战。
企业工会作为企业劳动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直备受相关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与西方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对工会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传统工会的研究较多,缺少对经济体制转型下不断转换角色、调整职能的新时期工会的研究。此外,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经济体制的政治色彩,不同性质的企业组建的工会,结构和职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在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精华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针对民营企业的性质,分析对民营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为企业工会的架构调整和职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员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感知即是劳动关系氛围,它可以衡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我国对劳动关系氛围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中也缺乏对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特殊色彩的考虑,缺乏对各个影响因素是如何具体作用的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劳动关系氛围领域增添本土化成果。
影响劳动关系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内外都有学者将工会归为影响劳动关系氛围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中西方工会性质的不同,我国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更应结合背景、注意情境化。本研究将市场经济下越发活跃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在该企业性质下,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的实际情况,期望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并对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添补新的理论成果。
实践意义
和谐的劳动关系氛围是符合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的,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民营经济的积极灵活,使民营企业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极具竞争力,但同时也使其更容易产生劳资矛盾。近年来民营企业组建工会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会活动质量也不断提高。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民营企业工会,了解工会职能的履行情况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挖掘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希望帮助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工会现状树立一个整体意识,为企业工会的优化完善提供指导意见,推动工会发挥和谐劳动关系氛围的作用。
概念的界定
1.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
西方学者在工会和企业的互动关系中,开始了对劳动关系氛围的研究。Blyton等提出劳动关系氛围是组织成员对由工会和管理者的互动关系产生的行为和实践的感知[1]。Gordon将劳动关系氛围定义为工会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趋向[2]。
工作场所内的劳动关系冲突事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Nicholson将劳动关系氛围定义为劳资双方产生摩擦、冲突、沟通不良或劳方采取极端方式来争取福利等劳资相处的情况[3]。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强调劳资共赢的新管理理论的出现、欧美国家工会组建率的下降和非工会化工作场所数量的增加[4],企业劳动关系的内涵发生了改变,相应地企业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也进行了拓展。Lee认为劳动关系氛围是员工对其与管理层之间利益共享、相互合作的程度的感知[5]。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劳动关系氛围进行了研究。江永众等人定义劳动关系氛围为员工对企业管理劳动关系的方法和举措的认可程度[6]。胡恩华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角度出发,认为劳动关系氛围折射出资方和劳方是否和睦共处的问题[7]。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劳动关系氛围定义为员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心理感受,是员工对自己与管理者处于合作关系还是对抗关系的主观判断。在组建工会的企业中,员工的这种感知会受到氛围的员工、工会与管理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以往的研究中,往往从劳资双方之间是合作还是对立来划分劳动关系氛围的维度。合作是指员工认为自己与管理者利益一致,双方在工作中互相信任、帮助、配合,实现共同目标;对立是指员工认为自己与管理者利益不一致,双方经常产生摩擦、冲突、争执。但是在中国情境下,由于劳资力量不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会职能履行不完善、员工维权意识不充分等原因,员工即使对企业有诸多不满,也不会选择与企业对立,仅用合作——对立的维度来衡量企业劳动关系氛围不够真实全面。因此,本研究还将引入积极——消极维度,根据员工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来判断劳动关系氛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积极参与的表现有员工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踊跃参加员工代表大会、配合工会的工作等;消极参与的表现有员工对参与活动十分敷衍、对工会工作不予支持、对员工代表征询意见不予理睬等。本研究将合作——对立维度和积极——消极维度结合起来,综合衡量企业的劳动关系氛围。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1. 理论意义 2
2. 实践意义 2
(三) 概念的界定 2
1.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 2
2.工会及其相关概念 3
(四)文献综述 3
1.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3
2.工会的作用研究 3
3.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4
(五)研究方法 4
1.文献研究法 4
2.访谈法 4
3.案例研究法 4
一、苏州A企业的基本情况 4
(一) A企业简介 4
(二)工会建设情况 5
(三)劳动关系氛围情况 5
二、苏州A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5
(一)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的机制 5
1.工会在员工维权方面的第三方机制 5
2.工会构建员工参与的劳资对话机制 6
3.工会帮助企业建立员工培训机制 6
4.工会构建员工福利方面的服务机制 6
(二)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的动力 7
1.来自外部环境的推动力量 7
2.来自企业内部的推动力量 7
(三)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面临的困境 7
1.独立性的缺失 7
2.职能的缺失 7
三、结论与建议 8
致谢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民营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市A企业为例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蓬勃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扩大的收入差距、激化的劳资矛盾和高发的群体性事件等问题。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对国家经济繁荣有着巨大功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仅在2014年,国内就爆发了TOTO上海工厂罢工、广东裕元鞋厂罢工、深圳富士康罢工、格兰仕员工打砸工厂等多起大型劳资矛盾事件,可见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工会是保障员工权益的组织,在劳方与资方之间搭建桥梁,代表员工方与企业方谈判协商,化解劳资纠纷;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培训、提供福利、帮助困难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近年来,随着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出台,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中国企业基层工会大多呈现“弱工会”状态,职能履行上存在缺失。在频发的劳资矛盾事件中,工会虽然试图帮助工人维权,但力量薄弱、面临着巨大挑战。
企业工会作为企业劳动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直备受相关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与西方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对工会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传统工会的研究较多,缺少对经济体制转型下不断转换角色、调整职能的新时期工会的研究。此外,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经济体制的政治色彩,不同性质的企业组建的工会,结构和职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在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精华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针对民营企业的性质,分析对民营企业工会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为企业工会的架构调整和职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员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感知即是劳动关系氛围,它可以衡量企业劳动关系质量。我国对劳动关系氛围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中也缺乏对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特殊色彩的考虑,缺乏对各个影响因素是如何具体作用的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劳动关系氛围领域增添本土化成果。
影响劳动关系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内外都有学者将工会归为影响劳动关系氛围的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中西方工会性质的不同,我国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更应结合背景、注意情境化。本研究将市场经济下越发活跃的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在该企业性质下,工会作用于劳动关系氛围的实际情况,期望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并对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添补新的理论成果。
实践意义
和谐的劳动关系氛围是符合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的,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民营经济的积极灵活,使民营企业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极具竞争力,但同时也使其更容易产生劳资矛盾。近年来民营企业组建工会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会活动质量也不断提高。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民营企业工会,了解工会职能的履行情况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挖掘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对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希望帮助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工会现状树立一个整体意识,为企业工会的优化完善提供指导意见,推动工会发挥和谐劳动关系氛围的作用。
概念的界定
1.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
西方学者在工会和企业的互动关系中,开始了对劳动关系氛围的研究。Blyton等提出劳动关系氛围是组织成员对由工会和管理者的互动关系产生的行为和实践的感知[1]。Gordon将劳动关系氛围定义为工会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趋向[2]。
工作场所内的劳动关系冲突事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Nicholson将劳动关系氛围定义为劳资双方产生摩擦、冲突、沟通不良或劳方采取极端方式来争取福利等劳资相处的情况[3]。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强调劳资共赢的新管理理论的出现、欧美国家工会组建率的下降和非工会化工作场所数量的增加[4],企业劳动关系的内涵发生了改变,相应地企业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也进行了拓展。Lee认为劳动关系氛围是员工对其与管理层之间利益共享、相互合作的程度的感知[5]。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劳动关系氛围进行了研究。江永众等人定义劳动关系氛围为员工对企业管理劳动关系的方法和举措的认可程度[6]。胡恩华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角度出发,认为劳动关系氛围折射出资方和劳方是否和睦共处的问题[7]。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劳动关系氛围定义为员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心理感受,是员工对自己与管理者处于合作关系还是对抗关系的主观判断。在组建工会的企业中,员工的这种感知会受到氛围的员工、工会与管理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以往的研究中,往往从劳资双方之间是合作还是对立来划分劳动关系氛围的维度。合作是指员工认为自己与管理者利益一致,双方在工作中互相信任、帮助、配合,实现共同目标;对立是指员工认为自己与管理者利益不一致,双方经常产生摩擦、冲突、争执。但是在中国情境下,由于劳资力量不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会职能履行不完善、员工维权意识不充分等原因,员工即使对企业有诸多不满,也不会选择与企业对立,仅用合作——对立的维度来衡量企业劳动关系氛围不够真实全面。因此,本研究还将引入积极——消极维度,根据员工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来判断劳动关系氛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积极参与的表现有员工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踊跃参加员工代表大会、配合工会的工作等;消极参与的表现有员工对参与活动十分敷衍、对工会工作不予支持、对员工代表征询意见不予理睬等。本研究将合作——对立维度和积极——消极维度结合起来,综合衡量企业的劳动关系氛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