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视角的图书管理员效能研究
精细化管理视角的图书管理员效能研究[2019123119322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广大的读者朋友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成了他们的选择地。但是,由于当今的图书馆们的共性已不再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要求各个图书馆要对自己的管理进行变通,以寻求与众不同的特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本课题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图书管理员效能进行定义。随后还对影响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其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应用科学有效的先进技术,把握细节管理,充分运用图书馆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分工与协作,提高图书管理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图书管理员效能,精细化管理,影响因素,细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1
2.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1
2.2 国内外精细化理理演进发展2
2.3 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内涵4
3 图书管理员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5
3.1 图书管理员效能的现状分析5
3.2 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6
4 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8
4.1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必要性8
4.2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可行性9
5 实施图书管理员精细化管理提高效能的具体对策10
5.1 规范并细化图书馆管理制度10
5.2 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整体素质11
5.3 细化工作,强化细节服务11
5.4 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观念12
5.5 细化职责和岗位12
结论14致谢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知识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适应不了这种更新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开拓出新的管理理念。由于知识数量的逐渐增加,图书管理员已经不能像以前简单地按规定完成相关工作了,他们应该能够主动去获取和筛选信息,能够将无用的信息筛除,保留对读者以及社会进步有益的知识信息。同时,图书馆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借书还书项目逐步转变成书籍的借还和图书信息导航及网络系统的结合起来了,这就造成了图书管理员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工作效率低下。这种新时代的转变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效能,以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而这可以通过对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效能。
本文以学校内部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先阐述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定义,接着详细的分析了影响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因素,再论述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馆员效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合理应用科学有效地方法,把握细节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分工与合作,提高图书管理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
2 相关理论概述
精细化一词是源于上个世纪中期日本针对企业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社会分工要精简、细化服务、提高质量,它是建立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上,并将管理进一步精益求精的方式,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过程中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管理模式。我们知道,在管理学当中,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标准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最后一个层次是个性化。
2.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责任分割和实施到实处,即管理的责任应该是具体的、详细的,并要求管理人员要尽职尽责,将手头工作日清日结,今天做好今天的事,及时整治,绝不拖延。
简单的说,精细化管理要求实现以下目标:准确定位,精益求精,指标细分,考核量化。“定位精确”是指各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是明确的、详细的,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精益求精”是员工对待工作的要求标准要高并且要严格执行,努力达到尽善尽美;“指标细分”是指把任务层层分解为若干单元,并最终实现各单元模块落实到人;“量化考核”是指进行绩效考核时,做到准确,及时的评估,奖励与惩罚并举。精细化管理的主旨和精髓是: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追求永不停歇。
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对精细化管理进行理解:
第一,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以此来调整产品、服务及运营这一流程的一项技术手段,它采用专业技能、数据、信息,把服务人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获得高效率、高效益和强有力的竞争实力;
第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要求、战略决策具体化和明确化;
第三,精细化管理是以操作和管理的精细为主,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漏洞,协作完成任务,从管理过程中提升企业整体利益的管理手段;
第四,精细化管理就是将被管理的事物逐一进行分解并将能够量化的事物进行量化,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
第五,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的一种管理方式,是对社会精细分工、细化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第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永不停歇的追求过程,也是永不停息的企业管理发展的过程;
第七,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益、细化、融合、标准”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 从思想观念看,精细化机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管理理念,构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并最终指明了企业运营管理的目标;从实践环节考察,它又是企业提高自己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渠道,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逐渐进步的性质。
2.2 国内外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演进发展
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将组织做精确、做细致,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过程中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目标的管理手段。同时,它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涵盖三个方面:效率方面、成本方面以及科学发展方面,服务强调“精”与“细”。
在美国的泰勒研究精细化管理之后,于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中首次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论。但它的管理概念则是始于上个世纪中期,由日本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提出。这一概念的产生,解决了丰田的成本问题,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同时精细化管理理念改变了日本,使日本在当时迅速超越了美国,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中。随后,许多学者对精益生产成本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我国最初应用精细化管理是在企业当中。在1992年,精细化管理的初步应用是我国沈阳某一汽车企业,随后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进行研究并深入地学习精细化管理,从而使该企业在汽车行业中业绩遥遥领先。随之,精细化管理在我国的其他领域如金融、政府、贸易、学校等领域也逐渐得到运用。
2.2.1 国外精细化管理的演进
在国外,精细化管理最早源于19世纪末泰勒的科学管理,随后由管理科学学派研究并进一步推广发展至今。
在1881年,二十几岁的泰勒开始在钢铁厂作"时间一动作"研究。经过30年的探索,也就是在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公司发展迅速,生产工艺逐渐复杂,产品创新进一步减少了生产时间,生产协作标准凸显。这样的环境要求组织的领头人必须制订专门的精确性、细致化的标准。后来,经济管理领域广泛吸收了其他范畴的很多理论,如运筹理论、决策理论、工程理论等等。
而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重要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起源于美国,不过倒是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于上个世纪中期提出来的。丰田汽车公司通过查找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现象,以达到降低成本为目的,结果效果斐然。这种精细化生产管理很快在日本应用,从而改变了日本,使日本经济超越了美国的。
接着,欧美的许多学者也开始对精细化生产管理进行相关研究。由美国著名的顾问及学者戴明提出的“为质量而管理”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另外,1996年美国管理学家James Womack和丹尼尔发表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里,精细化管理实践方式通过了实际操作转变为理论。此后,这种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突破制造的范畴,并且开始渗透到其他的行业。这使精益思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广大的读者朋友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成了他们的选择地。但是,由于当今的图书馆们的共性已不再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就要求各个图书馆要对自己的管理进行变通,以寻求与众不同的特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本课题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图书管理员效能进行定义。随后还对影响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其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应用科学有效的先进技术,把握细节管理,充分运用图书馆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分工与协作,提高图书管理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图书管理员效能,精细化管理,影响因素,细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1
2.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1
2.2 国内外精细化理理演进发展2
2.3 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内涵4
3 图书管理员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5
3.1 图书管理员效能的现状分析5
3.2 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6
4 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8
4.1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必要性8
4.2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可行性9
5 实施图书管理员精细化管理提高效能的具体对策10
5.1 规范并细化图书馆管理制度10
5.2 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整体素质11
5.3 细化工作,强化细节服务11
5.4 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观念12
5.5 细化职责和岗位12
结论14致谢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知识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适应不了这种更新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开拓出新的管理理念。由于知识数量的逐渐增加,图书管理员已经不能像以前简单地按规定完成相关工作了,他们应该能够主动去获取和筛选信息,能够将无用的信息筛除,保留对读者以及社会进步有益的知识信息。同时,图书馆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借书还书项目逐步转变成书籍的借还和图书信息导航及网络系统的结合起来了,这就造成了图书管理员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工作效率低下。这种新时代的转变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效能,以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而这可以通过对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效能。
本文以学校内部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先阐述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定义,接着详细的分析了影响图书管理员效能的因素,再论述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图书馆员效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合理应用科学有效地方法,把握细节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分工与合作,提高图书管理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
2 相关理论概述
精细化一词是源于上个世纪中期日本针对企业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社会分工要精简、细化服务、提高质量,它是建立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上,并将管理进一步精益求精的方式,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过程中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管理模式。我们知道,在管理学当中,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标准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最后一个层次是个性化。
2.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责任分割和实施到实处,即管理的责任应该是具体的、详细的,并要求管理人员要尽职尽责,将手头工作日清日结,今天做好今天的事,及时整治,绝不拖延。
简单的说,精细化管理要求实现以下目标:准确定位,精益求精,指标细分,考核量化。“定位精确”是指各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是明确的、详细的,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精益求精”是员工对待工作的要求标准要高并且要严格执行,努力达到尽善尽美;“指标细分”是指把任务层层分解为若干单元,并最终实现各单元模块落实到人;“量化考核”是指进行绩效考核时,做到准确,及时的评估,奖励与惩罚并举。精细化管理的主旨和精髓是: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追求永不停歇。
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对精细化管理进行理解:
第一,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以此来调整产品、服务及运营这一流程的一项技术手段,它采用专业技能、数据、信息,把服务人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获得高效率、高效益和强有力的竞争实力;
第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要求、战略决策具体化和明确化;
第三,精细化管理是以操作和管理的精细为主,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漏洞,协作完成任务,从管理过程中提升企业整体利益的管理手段;
第四,精细化管理就是将被管理的事物逐一进行分解并将能够量化的事物进行量化,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
第五,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的一种管理方式,是对社会精细分工、细化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第六,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永不停歇的追求过程,也是永不停息的企业管理发展的过程;
第七,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益、细化、融合、标准”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 从思想观念看,精细化机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管理理念,构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并最终指明了企业运营管理的目标;从实践环节考察,它又是企业提高自己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渠道,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逐渐进步的性质。
2.2 国内外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演进发展
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将组织做精确、做细致,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过程中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目标的管理手段。同时,它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涵盖三个方面:效率方面、成本方面以及科学发展方面,服务强调“精”与“细”。
在美国的泰勒研究精细化管理之后,于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中首次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论。但它的管理概念则是始于上个世纪中期,由日本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提出。这一概念的产生,解决了丰田的成本问题,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同时精细化管理理念改变了日本,使日本在当时迅速超越了美国,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中。随后,许多学者对精益生产成本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我国最初应用精细化管理是在企业当中。在1992年,精细化管理的初步应用是我国沈阳某一汽车企业,随后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进行研究并深入地学习精细化管理,从而使该企业在汽车行业中业绩遥遥领先。随之,精细化管理在我国的其他领域如金融、政府、贸易、学校等领域也逐渐得到运用。
2.2.1 国外精细化管理的演进
在国外,精细化管理最早源于19世纪末泰勒的科学管理,随后由管理科学学派研究并进一步推广发展至今。
在1881年,二十几岁的泰勒开始在钢铁厂作"时间一动作"研究。经过30年的探索,也就是在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公司发展迅速,生产工艺逐渐复杂,产品创新进一步减少了生产时间,生产协作标准凸显。这样的环境要求组织的领头人必须制订专门的精确性、细致化的标准。后来,经济管理领域广泛吸收了其他范畴的很多理论,如运筹理论、决策理论、工程理论等等。
而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重要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起源于美国,不过倒是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于上个世纪中期提出来的。丰田汽车公司通过查找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现象,以达到降低成本为目的,结果效果斐然。这种精细化生产管理很快在日本应用,从而改变了日本,使日本经济超越了美国的。
接着,欧美的许多学者也开始对精细化生产管理进行相关研究。由美国著名的顾问及学者戴明提出的“为质量而管理”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另外,1996年美国管理学家James Womack和丹尼尔发表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里,精细化管理实践方式通过了实际操作转变为理论。此后,这种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突破制造的范畴,并且开始渗透到其他的行业。这使精益思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