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员工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职业倦怠,在国内也翻译成“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时,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就已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用来描述助人行业内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压力过大、强度过高而产生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本文研究是IT行业内员工的职业倦怠危机,以职业倦怠的现状为论据,从其发展历程、表现症状及其危害、应对策略等几个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IT行业内员工出现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再进行比较,使我们能合理地引导协调,以避免或减轻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威胁和伤害。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一)研究职业倦怠的必要性1
(二)研究IT行业内员工职业倦怠的重要意义2(三)职业倦怠存在的普遍性2
(四)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2
二、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2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2
(二)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历程3
1.职业倦怠的初期研究阶段3
2.职业倦怠研究的发展3
3.职业倦怠的研究趋势3
(三)职业倦怠的表现症状3
1.生理耗竭3
2.心智枯竭3
3.情绪衰竭3
4.价值枯竭3
(四)职业倦怠的危害3
1.影响员工身心健康3
2.员工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降低,影响工作发展前途4
3.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环境质量4
4.员工离职率上升4
三、我国IT行业员工职业倦怠感现状调查分析4
(一)调查对象4
(二)研究工具4
(三)调查方法5
(四)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5
(五)样本特征5
1.统计性描述5
2.IT行业员工职业特征5
3.IT行业未来职业发展趋势5
4.IT行业人员总体职业倦怠程度令人堪忧6
5.人口学变量对IT行业内员工职业倦怠感的分析6
6.影响员工职业倦怠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的社会层面因素分析7
7.影响员工职业倦怠感的组织因素分析8
四、IT行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9
(一)对员工的干预9
1.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9
2.实施EAP(员工援助计划)9
3.加强与员工间交流10
(二)对企业的干预10
1.注重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10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10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10
4.改善工作环境11
五、展望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A IT员工行业倦怠调查问卷13
图1库克曲线模型4
图2员工认为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的主要因素8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统计表5
表2婚姻状况与职业倦怠感的方差分析6
表3性别与职业倦怠感的方差分析6
表4 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倦怠感的方差分析7
IT行业员工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引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职业倦怠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国内经济迅猛增长,全球化和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现代工作场所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过去单一经济体演变成多元经济体,企业员工不仅延长了工作时间,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就需要员工对于持续的变革和不确定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大多数人对组织变革和机构重组等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的难以掌控感,这些都成为员工主要的压力源之一。当人个人在面对这些压力的问题感到难以承受时,便会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如职业倦怠。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报告上可知,有将近4000名职场人士参与了此次调查[1],其中约有70%的员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中等程度的有39.22%,重度职业倦怠患者有13%。职业倦怠似乎渐渐演变为社会性问题。所以,减轻或避免员工产生职业倦怠感成为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议题[2]。
(二)研究IT行业内员工职业倦怠的重要意义
IT领域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汇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随着从事IT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工作强度及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IT员工出现职业倦怠感已是普遍现象,或多或少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而电子科技的热度还在持续,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IT事业中,所以对从事IT行业人员的工作倦怠感的研究一定要重视起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已产生职业倦怠感员工的现状及成因,从而找出使IT从业人员避免或减轻职业倦怠感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地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三)职业倦怠存在的普遍性
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在如今社会已是普遍存在,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上个
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冲击,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敲响了警钟,我们现在也面临着这样的心理考验。上文中也提到,在2014年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中,大约有70%的受调查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4]。这说明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非常普遍且严峻的社会问题。
(四)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
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对员工本身而言,而是对员工所
处的企业而言。职业倦怠感会给员工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如情绪烦躁、对工作丧失热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工作积极性降低,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下降甚至还波及家庭,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家庭从而引起家庭内部关系的矛盾,有弊无利。
对于员工所处的企业而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的直接影响就是工作效率的低下,情绪耗竭影响组织成员间关系,烦躁的心情让员工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一点小事都很容易成为矛盾摩擦的导火索,不仅破坏员工之间关系,甚至造成上下级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的发展。职业倦怠最后产生的也是对企业产生最大负面影响的就是离职率的上升。
二、 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职业倦怠症”又称为“职业枯竭症”、“工作衰竭”、“职业过劳”等。是由工作引起的心理枯竭现象,源于心理的疲乏,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作重压之下的上班族身上。在工作者自身的能力、资历、经验、精力等要求达不到工作的要求后,员工本人容易产生情绪枯竭、精神不济,这便是职业倦怠感。比如某位员工从事某种职业很长时间,日复一日,员工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绪,只依仗惯性来工作。因此也有人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5]。
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比较深入的有Freudenberger的临床学观点[6]、Cherniss的组织学观点、Samson的社会学及历史学观点、Farber的批判性综合观点以及Maslach等的社会心理学观点[7]。通过这些学者从不同方层面对职业倦怠的界定,可以总结出在员工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压力时所产生的身体疲劳、情绪低落、人际关系紧张和对工作厌倦的状态被称为职业倦怠感。
(二)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结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一)研究职业倦怠的必要性1
(二)研究IT行业内员工职业倦怠的重要意义2(三)职业倦怠存在的普遍性2
(四)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2
二、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2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2
(二)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历程3
1.职业倦怠的初期研究阶段3
2.职业倦怠研究的发展3
3.职业倦怠的研究趋势3
(三)职业倦怠的表现症状3
1.生理耗竭3
2.心智枯竭3
3.情绪衰竭3
4.价值枯竭3
(四)职业倦怠的危害3
1.影响员工身心健康3
2.员工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降低,影响工作发展前途4
3.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环境质量4
4.员工离职率上升4
三、我国IT行业员工职业倦怠感现状调查分析4
(一)调查对象4
(二)研究工具4
(三)调查方法5
(四)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5
(五)样本特征5
1.统计性描述5
2.IT行业员工职业特征5
3.IT行业未来职业发展趋势5
4.IT行业人员总体职业倦怠程度令人堪忧6
5.人口学变量对IT行业内员工职业倦怠感的分析6
6.影响员工职业倦怠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的社会层面因素分析7
7.影响员工职业倦怠感的组织因素分析8
四、IT行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9
(一)对员工的干预9
1.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9
2.实施EAP(员工援助计划)9
3.加强与员工间交流10
(二)对企业的干预10
1.注重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10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10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10
4.改善工作环境11
五、展望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A IT员工行业倦怠调查问卷13
图1库克曲线模型4
图2员工认为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的主要因素8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统计表5
表2婚姻状况与职业倦怠感的方差分析6
表3性别与职业倦怠感的方差分析6
表4 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倦怠感的方差分析7
IT行业员工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引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职业倦怠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国内经济迅猛增长,全球化和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现代工作场所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过去单一经济体演变成多元经济体,企业员工不仅延长了工作时间,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就需要员工对于持续的变革和不确定性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大多数人对组织变革和机构重组等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的难以掌控感,这些都成为员工主要的压力源之一。当人个人在面对这些压力的问题感到难以承受时,便会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如职业倦怠。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报告上可知,有将近4000名职场人士参与了此次调查[1],其中约有70%的员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中等程度的有39.22%,重度职业倦怠患者有13%。职业倦怠似乎渐渐演变为社会性问题。所以,减轻或避免员工产生职业倦怠感成为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议题[2]。
(二)研究IT行业内员工职业倦怠的重要意义
IT领域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汇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随着从事IT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工作强度及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IT员工出现职业倦怠感已是普遍现象,或多或少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而电子科技的热度还在持续,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IT事业中,所以对从事IT行业人员的工作倦怠感的研究一定要重视起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已产生职业倦怠感员工的现状及成因,从而找出使IT从业人员避免或减轻职业倦怠感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地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三)职业倦怠存在的普遍性
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在如今社会已是普遍存在,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上个
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冲击,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敲响了警钟,我们现在也面临着这样的心理考验。上文中也提到,在2014年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中,大约有70%的受调查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4]。这说明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非常普遍且严峻的社会问题。
(四)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
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对员工本身而言,而是对员工所
处的企业而言。职业倦怠感会给员工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如情绪烦躁、对工作丧失热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工作积极性降低,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下降甚至还波及家庭,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家庭从而引起家庭内部关系的矛盾,有弊无利。
对于员工所处的企业而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的直接影响就是工作效率的低下,情绪耗竭影响组织成员间关系,烦躁的心情让员工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一点小事都很容易成为矛盾摩擦的导火索,不仅破坏员工之间关系,甚至造成上下级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的发展。职业倦怠最后产生的也是对企业产生最大负面影响的就是离职率的上升。
二、 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职业倦怠症”又称为“职业枯竭症”、“工作衰竭”、“职业过劳”等。是由工作引起的心理枯竭现象,源于心理的疲乏,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作重压之下的上班族身上。在工作者自身的能力、资历、经验、精力等要求达不到工作的要求后,员工本人容易产生情绪枯竭、精神不济,这便是职业倦怠感。比如某位员工从事某种职业很长时间,日复一日,员工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厌倦的情绪,只依仗惯性来工作。因此也有人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5]。
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比较深入的有Freudenberger的临床学观点[6]、Cherniss的组织学观点、Samson的社会学及历史学观点、Farber的批判性综合观点以及Maslach等的社会心理学观点[7]。通过这些学者从不同方层面对职业倦怠的界定,可以总结出在员工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压力时所产生的身体疲劳、情绪低落、人际关系紧张和对工作厌倦的状态被称为职业倦怠感。
(二)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