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对策研究(附件)【字数:8524】
摘 要摘 要网络招聘作为信息时代的有效招聘方法,方便了招聘双方的及时沟通,减少了招聘成本。但网络招聘信息纷繁复杂,掺杂虚假甚至诈骗信息,对应聘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造成严重伤害。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甄别大量的网络招聘信息就有了相当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甄别网络招聘信息的现状,剖析了目前大学生甄别网络招聘信息存在着求职心切且欠缺社会经验、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等主要问题,运用博弈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大学生精心选择甄别网络招聘信息的方法、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等促进大学生毕业生加强对网络招聘信息有效甄别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网络招聘信息;甄别对策;大学毕业生
目 录
0 引言 1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
1.1 相关概念界定 1
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1
1.3 博弈理论 3
2 我国大学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信息的现状分析 4
2.1 我国网络招聘发展的现状 4
2.2 大学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信息的优点 6
2.3 大学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信息的缺点 7
3 大学毕业生甄别网络招聘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8
3.1 求职心切且欠缺社会经验 8
3.2 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理性不足 8
3.3 大学毕业生自我保护就业权益意识薄弱 9
4 提升大学毕业生对网络招聘信息甄别能力的对策建议 9
4.1大学生精心选择甄别网络招聘信息的方法 9
4.2 强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行为 10
4.3 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对策研究
0 引言
随着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乘机对大学毕业生实施招聘诈骗。应当承认,由于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对虚假信息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加之择业技能培训不足,容易上当,大学毕业生便成了诈骗分子首选的作案目标。造成不必要的钱财损失和精神损失。面对应接不暇的招聘信息,大学毕业生如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识别,获取正确的招聘信息特别是网络招聘信息,成功应聘,就有了相当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在对大学毕业生运用网络招聘信息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学毕业生运用网络招聘信息现状,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博弈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促进大学生毕业生加强对网络招聘信息有效甄别的对策建议,供大学毕业生甄别网络招聘信息有效应聘作参考。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大学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一般是指完成大学学业,取得大学毕业证的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接受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是社会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
1.1.2 招聘
招聘,就是择人活动。一般是由主体、载体以及对象组成,主体就是用人者,载体就是信息的传播体,对象则是符合标准的候选人。三者缺一不可。
招聘是企业有所需转而去招揽人才的一种过程。招聘能够改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组织活动需要招聘来奠定基础。招聘应公平、公开、公正,这样就能使企业高效率的招聘到人岗匹配的人员。同时还能让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以达到双赢。
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1]。之所以会产生信息不对称,那是因为两个原因。主观方面:不同的经济个体因获取信息的能力相不同所以获得的信息不同。客观方面:社会因素的多样性影响各个地方经济个体获取的信息。
不对称信息的形式和表现有三点(表1)。
表1不对称信息的形式和表现表
/
其中第一类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双方都只具有不完全信息,而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招聘方有完全信息而大学毕业生零信息;大学毕业生具有相对完全信息而招聘方处于零信息状态。
1.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框架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的是,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因为信息不一样而签订的一种社会契约,即双方如何均衡的问题,恰巧均衡合同一定要满足参与约束条件、激励相容条件,由此,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就转变成了了均衡的问题。所以,处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参与者的信息行为就是其主要内容。
信息不对称理论划分了两个类型,由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有先后顺序,所以一般会把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叫做事前信息不对称, 事后信息不对称恰恰相反,它是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后[2]。
1.2.2 逆向选择理论
逆向选择 ( adverse selection) ,在签订合同之前,交易市场还有另一个方面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利益,并且占据信息优势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对他们有利,而对方不好的事情。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率会因此而降低[4] 。
逆向选择理论是研究事前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在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招聘的时候,为避免影响到招聘秩序,使得大学毕业生怀才不遇,社会人才的浪费,实现双方的透明。逆向选择所引发的问题就必须切实得到解决。
1.2.3 道德风险理论
道德风险 ( moral hazard) ,大学毕业生和雇主,大学毕业生和雇主的签署合同后,招聘人员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利益,并且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的,道德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招聘人员隐藏行动,招聘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目标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5] 。对于这种问题,大多是从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出发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1.3 博弈理论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当研究一个主体,譬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的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6] 。博弈论因为相互冲突、相互合作、还有竞争等行为是很常见的。所以博弈论涉及很多领域。在博弈论中,大学毕业生和招聘方不仅有利益冲突,还要各自为利益冲突做出优化决策,以此来实现个人利益;大学毕业生的决策和招聘方的决策相互影响。在博弈论中一般假定参与决策的个体均为“理智的”,从而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7]。
1.3.1 博弈论的分类
现实中各种博弈可以按照不同的办法进行分类。根据参与人的多少,可以将博弈分为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根据参与人是否合作,可以将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根据博弈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将博弈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图 1 表示了常见的博弈分类情况。
目 录
0 引言 1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
1.1 相关概念界定 1
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1
1.3 博弈理论 3
2 我国大学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信息的现状分析 4
2.1 我国网络招聘发展的现状 4
2.2 大学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信息的优点 6
2.3 大学毕业生使用网络招聘信息的缺点 7
3 大学毕业生甄别网络招聘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8
3.1 求职心切且欠缺社会经验 8
3.2 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理性不足 8
3.3 大学毕业生自我保护就业权益意识薄弱 9
4 提升大学毕业生对网络招聘信息甄别能力的对策建议 9
4.1大学生精心选择甄别网络招聘信息的方法 9
4.2 强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行为 10
4.3 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对策研究
0 引言
随着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乘机对大学毕业生实施招聘诈骗。应当承认,由于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对虚假信息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加之择业技能培训不足,容易上当,大学毕业生便成了诈骗分子首选的作案目标。造成不必要的钱财损失和精神损失。面对应接不暇的招聘信息,大学毕业生如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识别,获取正确的招聘信息特别是网络招聘信息,成功应聘,就有了相当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在对大学毕业生运用网络招聘信息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大学毕业生运用网络招聘信息现状,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博弈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促进大学生毕业生加强对网络招聘信息有效甄别的对策建议,供大学毕业生甄别网络招聘信息有效应聘作参考。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大学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一般是指完成大学学业,取得大学毕业证的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接受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是社会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
1.1.2 招聘
招聘,就是择人活动。一般是由主体、载体以及对象组成,主体就是用人者,载体就是信息的传播体,对象则是符合标准的候选人。三者缺一不可。
招聘是企业有所需转而去招揽人才的一种过程。招聘能够改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组织活动需要招聘来奠定基础。招聘应公平、公开、公正,这样就能使企业高效率的招聘到人岗匹配的人员。同时还能让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以达到双赢。
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1]。之所以会产生信息不对称,那是因为两个原因。主观方面:不同的经济个体因获取信息的能力相不同所以获得的信息不同。客观方面:社会因素的多样性影响各个地方经济个体获取的信息。
不对称信息的形式和表现有三点(表1)。
表1不对称信息的形式和表现表
/
其中第一类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双方都只具有不完全信息,而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招聘方有完全信息而大学毕业生零信息;大学毕业生具有相对完全信息而招聘方处于零信息状态。
1.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框架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的是,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因为信息不一样而签订的一种社会契约,即双方如何均衡的问题,恰巧均衡合同一定要满足参与约束条件、激励相容条件,由此,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就转变成了了均衡的问题。所以,处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参与者的信息行为就是其主要内容。
信息不对称理论划分了两个类型,由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有先后顺序,所以一般会把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叫做事前信息不对称, 事后信息不对称恰恰相反,它是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后[2]。
1.2.2 逆向选择理论
逆向选择 ( adverse selection) ,在签订合同之前,交易市场还有另一个方面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利益,并且占据信息优势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对他们有利,而对方不好的事情。市场效率和经济效率会因此而降低[4] 。
逆向选择理论是研究事前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在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招聘的时候,为避免影响到招聘秩序,使得大学毕业生怀才不遇,社会人才的浪费,实现双方的透明。逆向选择所引发的问题就必须切实得到解决。
1.2.3 道德风险理论
道德风险 ( moral hazard) ,大学毕业生和雇主,大学毕业生和雇主的签署合同后,招聘人员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利益,并且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的,道德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招聘人员隐藏行动,招聘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目标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5] 。对于这种问题,大多是从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出发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1.3 博弈理论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当研究一个主体,譬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的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6] 。博弈论因为相互冲突、相互合作、还有竞争等行为是很常见的。所以博弈论涉及很多领域。在博弈论中,大学毕业生和招聘方不仅有利益冲突,还要各自为利益冲突做出优化决策,以此来实现个人利益;大学毕业生的决策和招聘方的决策相互影响。在博弈论中一般假定参与决策的个体均为“理智的”,从而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7]。
1.3.1 博弈论的分类
现实中各种博弈可以按照不同的办法进行分类。根据参与人的多少,可以将博弈分为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根据参与人是否合作,可以将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根据博弈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将博弈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图 1 表示了常见的博弈分类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