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自主创业问题研究(附件)【字数:7695】
摘 要摘 要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大,就业难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踊跃地进行创业,这样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有一部分成功的案例,但是仍然存在创业成功率低、创业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需要培植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增设服务自主创业的政府管理机构等方面入手。关键词: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
目 录
0 引言 1
1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1
1.1 相关概念 1
1.2 国内外关于创业研究综述 2
2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 4
2.1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工作基本概况 4
2.2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结果 4
3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7
3.1学生层面的问题 7
3.2学校层面的问题 8
3.3政府层面的问题 9
3.4社会层面的问题 9
4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4.1大学生创业者缺少与实务型企业家交流的机会 10
4.2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教育脱节 10
4.3市场缺乏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系统 11
4.4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 11
5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12
5.1大力培植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的创业文化氛围 12
5.2 加大对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 13
5.3增设服务自主创业的政府管理机构 14
5.4明确创业目标提升自我素质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
0 引言
自从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次,比2014年又增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万,再创历史新高[1]。就业难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在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严重不匹配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相当大的课题。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渐渐为大学生所接受,许多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都选择创业替代就业。
大学生创业成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1)有利于转变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看法;(2)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3)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过,就目前国内大学生的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还很低,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对创业不够了解,因此很容易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知所措。为了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在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问题方面,学者们基本都是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初创业的人进行调查,或者就创业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和有关专家和公众进行交流。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唯有加强创业的主观意愿,也就是深化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知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使我国经济成功转型的目的。
1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创业概念的界定
创业一词有很多的定义,《辞海》对创业的定义是:“创业,创立基业”。《孟子.梁慧王》有:“君子创业垂统,未可继也”。诸葛亮《出师表》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所谓的“基业”是宽泛的“事业基础、根基”,既可以是“帝王之业”、“霸王之业”,也可以是百姓的家业和家产。创业,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开端和初创的艰难,突出的还有过程的开拓和创新的意义,是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之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这是和创造不一样的地方,同时创业还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和创新又有一定的区别。
“创业是否是创建新的企业组织”是学者们对于创业定义的主要分歧点。一些学者认为创业就是创建一个新组织的过程;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创业是建立新的经济活动的机会。实际上虽然创业表面上是组织的成长,而不是创建新的企业组织,但是实际上它们都构成了创业。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大学生创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研究我国大学生创建了多少新的组织,只是通过这个途径来了解怎样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以此鼓励大学生了解自主创业,深入探索创业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创业的主动性和提升对于创业的信心,多创业、创好业,最终达到能够提高国民总体生产能力水平,缓解现存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尴尬现状,以至达到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都能上升的目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对创业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依据是否是新创建的企业组织这一简单标准来加以区分。Shane教授在他2000年发表的《创业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未来展望》一文中提到 “创业是一个过程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Robert A. Baron在他编写的《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一书中提出了创业过程图。理论界提出了集动态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一些创业过程理论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识别创业过程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上述几个概念和理论的核心观点都说明了,创业其实是一个过程,而且他们也都非常注重创业过程所需要的条件及条件之间相互支撑关系的研究[2]。
1.2 国内外关于创业研究综述
1.2.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通过不同研究方法得出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创业意愿。
高日光等人以大学生群体为探索创业动机的对象,他们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分析出了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四因素模型,分别是自我实现、追求名利、家庭影响和社会支持这四个方面[3] 。木志荣把大学生创业的胜任力特征分成了这两个维度,分别是创业技能维度和创业素质维度。其中创业技能维度当中包括了商业机会的识别、经营市场、洞察产品、营销生产资源的整合等四项能力。创业素质维度中则囊括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还有创业激情、创新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抗风险能力、完善的知识结构等这些内容。
顾桥等人在2005年提出简单的和复杂的创业的动机模型。简单模型包含经济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其中经济性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生理上和安全方面的需求,这是能够区分个体创业行为最原始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建立在在经济性动机的基础上的,主要体现在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社会地位、他人认可、获得赞美、获得尊重,还有自我独立、取得成就、发挥潜能、实现价值等方面。复杂模型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创业者自身的发展、新创企业的发展、创业动机。创业者的成长过程按顺序依次为初次创业时期、经营企业的实践时期、依靠团队进行创业的时期。创业动机伴随着创业者个体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表现出经济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4]。
目 录
0 引言 1
1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1
1.1 相关概念 1
1.2 国内外关于创业研究综述 2
2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 4
2.1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工作基本概况 4
2.2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结果 4
3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7
3.1学生层面的问题 7
3.2学校层面的问题 8
3.3政府层面的问题 9
3.4社会层面的问题 9
4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4.1大学生创业者缺少与实务型企业家交流的机会 10
4.2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教育脱节 10
4.3市场缺乏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系统 11
4.4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 11
5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12
5.1大力培植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的创业文化氛围 12
5.2 加大对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 13
5.3增设服务自主创业的政府管理机构 14
5.4明确创业目标提升自我素质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
0 引言
自从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次,比2014年又增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万,再创历史新高[1]。就业难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在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严重不匹配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相当大的课题。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渐渐为大学生所接受,许多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都选择创业替代就业。
大学生创业成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1)有利于转变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看法;(2)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3)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过,就目前国内大学生的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还很低,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对创业不够了解,因此很容易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知所措。为了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在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问题方面,学者们基本都是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初创业的人进行调查,或者就创业环境方面的一些问题和有关专家和公众进行交流。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唯有加强创业的主观意愿,也就是深化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知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使我国经济成功转型的目的。
1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创业概念的界定
创业一词有很多的定义,《辞海》对创业的定义是:“创业,创立基业”。《孟子.梁慧王》有:“君子创业垂统,未可继也”。诸葛亮《出师表》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所谓的“基业”是宽泛的“事业基础、根基”,既可以是“帝王之业”、“霸王之业”,也可以是百姓的家业和家产。创业,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开端和初创的艰难,突出的还有过程的开拓和创新的意义,是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之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这是和创造不一样的地方,同时创业还是一种实践活动,所以和创新又有一定的区别。
“创业是否是创建新的企业组织”是学者们对于创业定义的主要分歧点。一些学者认为创业就是创建一个新组织的过程;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创业是建立新的经济活动的机会。实际上虽然创业表面上是组织的成长,而不是创建新的企业组织,但是实际上它们都构成了创业。
目前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大学生创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研究我国大学生创建了多少新的组织,只是通过这个途径来了解怎样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以此鼓励大学生了解自主创业,深入探索创业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创业的主动性和提升对于创业的信心,多创业、创好业,最终达到能够提高国民总体生产能力水平,缓解现存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尴尬现状,以至达到整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都能上升的目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对创业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依据是否是新创建的企业组织这一简单标准来加以区分。Shane教授在他2000年发表的《创业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未来展望》一文中提到 “创业是一个过程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Robert A. Baron在他编写的《创业管理——基于过程的观点》一书中提出了创业过程图。理论界提出了集动态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一些创业过程理论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识别创业过程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上述几个概念和理论的核心观点都说明了,创业其实是一个过程,而且他们也都非常注重创业过程所需要的条件及条件之间相互支撑关系的研究[2]。
1.2 国内外关于创业研究综述
1.2.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通过不同研究方法得出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创业意愿。
高日光等人以大学生群体为探索创业动机的对象,他们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分析出了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四因素模型,分别是自我实现、追求名利、家庭影响和社会支持这四个方面[3] 。木志荣把大学生创业的胜任力特征分成了这两个维度,分别是创业技能维度和创业素质维度。其中创业技能维度当中包括了商业机会的识别、经营市场、洞察产品、营销生产资源的整合等四项能力。创业素质维度中则囊括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还有创业激情、创新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抗风险能力、完善的知识结构等这些内容。
顾桥等人在2005年提出简单的和复杂的创业的动机模型。简单模型包含经济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其中经济性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生理上和安全方面的需求,这是能够区分个体创业行为最原始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建立在在经济性动机的基础上的,主要体现在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社会地位、他人认可、获得赞美、获得尊重,还有自我独立、取得成就、发挥潜能、实现价值等方面。复杂模型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创业者自身的发展、新创企业的发展、创业动机。创业者的成长过程按顺序依次为初次创业时期、经营企业的实践时期、依靠团队进行创业的时期。创业动机伴随着创业者个体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表现出经济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