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对大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就业质量与评价指标 2
2.考证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2
3.文献述评 3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
(一)理论基础 3
1.人力资本理论 3
2.工作搜寻理论 3
3.信号传递模型 3
(二)研究假设 4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4
(一)个人特征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4
(二)自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5
(三)因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7
四、大学毕业生考证对就业质量影响分析 8
(一)考证与就业质量指标的交叉制表 8
1.考证与搜寻工作时间的交叉制表 8
2.考证与进入面试几率的交叉制表 8
3.考证与薪酬水平的交叉制表 8
(二)考证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9
五、研究结果 10
(一)大学生考证的特点 10
(二)关于大学生考证与就业质量的相关讨论 10
1.大学生考取证书的数量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10
2.大学生考取证书的类型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10
3.大学生考证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11
六、对策建议 11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11
(二)明确考证目的,理性有效考证 11
(四)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表1 个人特征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5
表2 自变量描述性统计 6
表3 其他考证情况描述性统计 6
表4 因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7
表5 考证与搜寻工作时间交叉制表 8
表6 考证与面试几率交叉制表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7 考证与薪酬水平交叉制表 9
表8 考证对就业质量指标的有序回归 9
引言
引言
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就业质量与评价指标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职业培训和开发委员会提出“Quality of work Life”,其中心思想说明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不只包括技术方面,同时包括相应岗位上人的个性特点以及人岗匹配程度。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末提出“体面劳动”一词之后,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工作质量”和“高质量就业”的观点。
21世纪初,中国开始就业质量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还存在一些争论,将就业质量的不同表述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客观描述,仅涉及工作层面,包括一切与工作状况相关的因素,反映的是整个就业过程中得到工资或报酬的好坏程度。另一类则是主观评价,关注个体层面,包括客观就业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两方面,是对就业过程的综合认知。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包含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多维概念,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将就业质量限定在大学生求职者的微观视角。赖德胜等(2012)以就业率、起薪、就业单位类型三个指标衡量大学生就业,邓江霞(2016)从工作搜寻(投递简历数量、参加面试次数、工作搜寻费用、拒绝工作机会次数)和就业结果(确定工作时间、薪酬水平、工作单位性质)两个维度进行本科毕业生就业指标的选取,刘复兴,朱俊华(2017)以毕业一年且受雇全职工作的大学生为主体,认为大学生就业结果体现在取得就业机会、就业岗位特点、主观满意度三个方面的个体就业特征。这种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出发,以毕业生为主体去定义就业质量的观点,一般而言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正如Llorente(2005)在研究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质量的关系时指出的,工作质量的良好指标应该是那些通常使一项工作被认为优于另一项工作的属性,而工作满意度的主观性较强,不能用作衡量工作质量的指标。
2.考证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就业结果有个体差异性,Drydakis(2016)通过研究大学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的影响发现,考证作为一种提高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是影响就业的其中一种因素,LengnickHall和Aguinis(2012)在研究人力资源证书的价值时,提出了认证证书是否可以作为个人知识和技能的信号的研究问题,并通过调查证明了人力资源证书能够通过影响个人层面的人力资源工作绩效和成果,从而影响就业和职业发展。
3.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招生扩招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对我国人才市场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求学历水平,还要求实际工作技能,推动了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从重文凭转向综合发展。在当前就业难的背景下受社会转型的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取消了四百多项证书,考证热潮在大学生中仍一直持续升温。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包括教育体制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等因素。因此,只有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考证,才能够真正提高与证书内容相对应的能力,使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够更加匹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毕业时能够又好又快地找到工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