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劳动力市场寻求就业机会,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象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在女性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女性就业的歧视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女性求职者的合法就业权利,男女就业的不平等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陈述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意义,概括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理论,以扬州市为例分析了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总结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从法律、文化宣传、女性自身等角度提出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解决措施,最后得出结论。关键词 女性就业,就业歧视,平等就业,劳动力市场目 录
1 引言1
2 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1
2.1 国外研究成果 2
2.2 国内研究成果 3
3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4
3.1 显性就业歧视向隐性就业歧视发展 4
3.2 男女职工同工不同酬 5
3.3 女性缺少晋升与发展机会 5
3.4 女性提前退休,待遇不如男性 7
3.5 “二胎政策”加大女性就业歧视现象7
4 女性就业歧视原因分析8
4.1 经济因素8
4.2 法律因素10
4.3 女性自身因素 11
4.4 社会文化因素 13
5 女性就业歧视应对措施 13
5.1 均衡企业负担,实现生育费用的社会统筹13
5.2 建立健全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14
5.3 全面提高女性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念14
5.4 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强化公众平等就业意识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附录 19
1 引言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每一个社会中,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总的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1]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发展水平俨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今,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4 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强化公众平等就业意识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附录 19
1 引言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每一个社会中,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总的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1]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发展水平俨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今,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改往日在家相夫教子的模式,加入了劳动力市场参与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心理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女性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女性就业歧视,就是指“基于性别因素,用人单位在女性求职、就业过程中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区别对待。”[2]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式下,这种歧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就业机会歧视。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女性求职者,部分企业甚至在招聘广告中打出“只招男性”的字样,这是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剥夺也是对女性的直接歧视。(2)薪酬歧视。具体表现在男女劳动者同工不同酬,男女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3)晋升歧视。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因为性别原因,在男女职工职位晋升、晋级时区别对待,优先考虑男性职工,不给女性职工以机会。(4)怀孕歧视。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因为女性职工怀孕、生育、哺乳时休息休假而对其降职、降薪、转岗,甚至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是在招聘时明文规定聘用期内不准怀孕生子等。(5)福利待遇歧视。具体表现在男女职工不同年龄退休、退休金待遇的不平等。
如今,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由于没有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支出,性别歧视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将会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及时提出解决措施,这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我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现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提倡公平、公正,男女平等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其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在各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极大阻碍了公平、公正社会的实现,所以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社会学界对于这一问题早已有所关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我将谈谈现有的国内外关于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成果。
2.1 国外研究成果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提倡公正、公开、公平这一原则,但是性别歧视问题却极大的阻碍了这一原则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西方各国对性别歧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理论包括: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工资差别理论和就业隔离理论等。
2.1.1 个人偏见歧视理论
为了论证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现象,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了个人偏见歧视理论。贝克尔在个人偏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歧视偏好模型,他将歧视看作是歧视者的一种爱好或者是偏好。该理论首先研究了个人偏见对大多数工人和少数族裔工人的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这种偏见被认为是来源于雇主、雇员和消费者这三个方面。[3]其中:雇主的个人偏见指出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为了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雇主宁愿选择支付费用或者放弃某种收入。[4]例如部分男性雇主对女性雇员抱有偏见,即使女性雇员与男性雇员拥有同等的劳动生产率,他们也只愿意雇佣男性职工,除非在女性雇员的工资远远低于男性雇员的工资,男女雇员的工资差别大到能够抵消雇主对女性的偏见的情况下,雇主才会愿意雇佣女性职工。雇员的偏见是指由于工作中的职位竞争、工作中的相互摩擦以及人们对民族、种族、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偏见。例如部分男性雇员不愿意接受女性上司的领导或者是部分员工不乐意与老人、残疾人一起工作等。消费者歧视是指顾客对提供服务的人员存有偏见。例如顾客在消费时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各种职业的服务人员进行不同的性别选择,相较于女性服务人员他们更偏向于选择男性外科医生、男性司机为其提供的服务,相较于男性服务人员他们更偏向于选择女服务员、女护士、女导游等为其提供的服务。这导致了被歧视人员即使拥有相同的资质,但由于对企业的价值较低,从而会被企业拒之门外。
因此得出个人偏见歧视理论的结果是只有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时用人单位才会考虑雇佣女性求职者:(1)向女性求职者支付的工资低到可以抵消雇主因雇佣她们而产生的不良情绪;(2)向女性求职者支付的工资低到可以抵消因雇员偏见产生的负面效应造成的利润损失;(3)女性求职者自身愿意接受较低工资或者通过提高个人资质的方式来获得与男性共事的机会。
2.1.2 工资差别理论
前新古典理论通过研究工资差别来证实性别歧视的存在,该理论认为传统习俗与社会公众舆论是女性低收入的原因,同时女性劳动生产率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面窄,缺乏工会的支持等也影响着女性职工的收入。在此大环境下福西特对女性职工劳动生产率低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她提出了“同工同酬”这一概念,只要劳动者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应该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其实质便是要求均
1 引言1
2 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1
2.1 国外研究成果 2
2.2 国内研究成果 3
3 女性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4
3.1 显性就业歧视向隐性就业歧视发展 4
3.2 男女职工同工不同酬 5
3.3 女性缺少晋升与发展机会 5
3.4 女性提前退休,待遇不如男性 7
3.5 “二胎政策”加大女性就业歧视现象7
4 女性就业歧视原因分析8
4.1 经济因素8
4.2 法律因素10
4.3 女性自身因素 11
4.4 社会文化因素 13
5 女性就业歧视应对措施 13
5.1 均衡企业负担,实现生育费用的社会统筹13
5.2 建立健全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14
5.3 全面提高女性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念14
5.4 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强化公众平等就业意识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附录 19
1 引言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每一个社会中,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总的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1]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发展水平俨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今,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4 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强化公众平等就业意识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附录 19
1 引言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每一个社会中,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总的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1]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发展水平俨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今,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改往日在家相夫教子的模式,加入了劳动力市场参与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心理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女性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女性就业歧视,就是指“基于性别因素,用人单位在女性求职、就业过程中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区别对待。”[2]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式下,这种歧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就业机会歧视。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女性求职者,部分企业甚至在招聘广告中打出“只招男性”的字样,这是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剥夺也是对女性的直接歧视。(2)薪酬歧视。具体表现在男女劳动者同工不同酬,男女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3)晋升歧视。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因为性别原因,在男女职工职位晋升、晋级时区别对待,优先考虑男性职工,不给女性职工以机会。(4)怀孕歧视。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因为女性职工怀孕、生育、哺乳时休息休假而对其降职、降薪、转岗,甚至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是在招聘时明文规定聘用期内不准怀孕生子等。(5)福利待遇歧视。具体表现在男女职工不同年龄退休、退休金待遇的不平等。
如今,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由于没有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支出,性别歧视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将会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及时提出解决措施,这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我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消除女性就业歧视现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提倡公平、公正,男女平等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其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在各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极大阻碍了公平、公正社会的实现,所以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社会学界对于这一问题早已有所关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我将谈谈现有的国内外关于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成果。
2.1 国外研究成果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提倡公正、公开、公平这一原则,但是性别歧视问题却极大的阻碍了这一原则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西方各国对性别歧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理论包括: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工资差别理论和就业隔离理论等。
2.1.1 个人偏见歧视理论
为了论证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现象,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了个人偏见歧视理论。贝克尔在个人偏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歧视偏好模型,他将歧视看作是歧视者的一种爱好或者是偏好。该理论首先研究了个人偏见对大多数工人和少数族裔工人的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这种偏见被认为是来源于雇主、雇员和消费者这三个方面。[3]其中:雇主的个人偏见指出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为了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雇主宁愿选择支付费用或者放弃某种收入。[4]例如部分男性雇主对女性雇员抱有偏见,即使女性雇员与男性雇员拥有同等的劳动生产率,他们也只愿意雇佣男性职工,除非在女性雇员的工资远远低于男性雇员的工资,男女雇员的工资差别大到能够抵消雇主对女性的偏见的情况下,雇主才会愿意雇佣女性职工。雇员的偏见是指由于工作中的职位竞争、工作中的相互摩擦以及人们对民族、种族、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偏见。例如部分男性雇员不愿意接受女性上司的领导或者是部分员工不乐意与老人、残疾人一起工作等。消费者歧视是指顾客对提供服务的人员存有偏见。例如顾客在消费时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各种职业的服务人员进行不同的性别选择,相较于女性服务人员他们更偏向于选择男性外科医生、男性司机为其提供的服务,相较于男性服务人员他们更偏向于选择女服务员、女护士、女导游等为其提供的服务。这导致了被歧视人员即使拥有相同的资质,但由于对企业的价值较低,从而会被企业拒之门外。
因此得出个人偏见歧视理论的结果是只有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时用人单位才会考虑雇佣女性求职者:(1)向女性求职者支付的工资低到可以抵消雇主因雇佣她们而产生的不良情绪;(2)向女性求职者支付的工资低到可以抵消因雇员偏见产生的负面效应造成的利润损失;(3)女性求职者自身愿意接受较低工资或者通过提高个人资质的方式来获得与男性共事的机会。
2.1.2 工资差别理论
前新古典理论通过研究工资差别来证实性别歧视的存在,该理论认为传统习俗与社会公众舆论是女性低收入的原因,同时女性劳动生产率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面窄,缺乏工会的支持等也影响着女性职工的收入。在此大环境下福西特对女性职工劳动生产率低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她提出了“同工同酬”这一概念,只要劳动者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应该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其实质便是要求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