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求职强度对求职结果的影响

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业界研究的热门问题,鉴于网络求职已经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求职行为及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搜寻、整理大量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类比传统求职强度,将大学生网络求职强度划分为简历制作、求职频率、求职广度、笔试(面试)准备4个维度,通过发放问卷的调查形式,研究其与求职结果的相关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简历制作与求职结果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求职频率与求职结果间呈现弱相关。3.求职广度与求职结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笔试(面试)准备与求职结果间呈现弱相关。本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求职提出了一些实用建议和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目的2
(三)研究意义2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3
(五)创新之处3
二、网络求职研究综述4
(一)国内外网络求职研究综述3
(二)求职强度研究现状综述4
三、网络求职强度概念的界定5
(一)求职强度的概念与测量5
(二)网络求职强度的概念与测量5
四、研究方案设计与数据收集6
(一)研究量表的设计6
(二)调研对象与调研方法7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7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7
(二)信度分析8
(三)效度分析8
(四)相关性分析10
六、总结与建议11
(一)研究结论11
(二)对策建议12
(三)不足之处12
(四)研究展望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大学生网络求职强度对求职结果的影响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自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24.7万,2013年增长至638.7万,2014年更高达659.4万[1]。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大众讨论的热点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体制全面改革,以往“人浮于事”的局面被打破,伴随着许多岗位的精简,待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民营企业则存在着普遍的性别就业歧视、薪资报酬偏低、劳动风险缺乏保障等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招聘。各种招聘网站、信息资源网站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体之一,也越来越倾向使用网络进行求职。显然,如今网络求职已成为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求职者最为重要的求职途径之一,探讨如今网络求职发展趋势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
纵观以往对于求职行为、网络求职等方面的研究,以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关于网络求职方面的研究则并不多,探求大学生网络求职强度对于求职结果的影响的研究则更少。而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学习如何成功地进行网络求职是极有意义的。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3点:
1.理清网络求职强度的测量维度。网络求职强度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涵盖很多方面,从整个求职行为的过程来看,求职强度涉及到求职者的求职频率、求职广度、笔试(面试)的准备等等。
2.分析网络求职强度的各个维度对于求职结果的影响。在多个维度影响网络求职的情况下,分析哪些维度的影响较大,哪些是正向相关,影响维度分析有助于总结解决措施,提高网络求职的成功率。
3.针对性地提出指导高校应届毕业生如何更有效的进行网络求职的建议。根据分析结果,从多个方面分别提出建议,以求能够有助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网络求职,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改善当下就业环境。
研究意义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就业压力也居高不下。总的来看,许多原因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既受到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由于求职者自身经验不足、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针对性不强、企事业单位的人员需求不稳定等。传统的校园招聘会、来校宣讲等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应届毕业生急速上升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求职已然上升为目前企事业单位招聘、求职者所青睐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求职方式。
1.理论意义:
(1)通过研究网络求职强度的各个维度,探究其如何影响网络求职结果,可以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网络求职提供实用的理论指导,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扩大了国内网络求职领域的研究范围,一定程度上能够补足目前学术界对网络求职强度研究的缺失。
2.实践意义:
(1)能够使大学生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之外进一步学习网络求职的要点,适当调节网络求职强度,及时调整自身的求职规划,进一步提高求职质量,提升求职成功率。
(2)本研究的结论有助于各地政府、各大高校在转型中的经济大环境下开展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并开展一些就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文献梳理法。首先搜寻已有的关于大学生求职、网络求职、求职强度的研究,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总结出大学生网络求职强度对于求职结果的普遍影响因素。
(2)访谈法。通过对部分研究对象的访谈,较为真实有效地了解网络求职强度对于求职结果的影响因素,再结合文献梳理得出的部分,选定为本研究涉及的因素。
(3)问卷调查法。根据之前文献以及访谈得出的因素制作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式的问卷,通过问卷得出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4)数据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对于数据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最后得出结论。
2.技术路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3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