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认同对女大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影响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每年都会引发大量的社会关注,甚至出现了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年”的情形;同时,高校女性大学生的比例不断上涨,但是由于就业歧视等原因其就业形势相较于男性更加严峻。而据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作为一项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等行为均会产生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本文旨在探究近年来国内备受瞩目的女性主义思潮对女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在校女大学生的相关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最后,基于调查研究的结论,本文从社会及高校、企业、个人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录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概念界定 2
1.女性主义概念的界定 2
2.成就动机概念的界定 2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3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 3
(一)女性主义的文献综述 3
(二)成就动机的研究 3
1.成就动机的理论发展 3
2.女性成就动机的研究 4
3.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 4
(三)女性主义认同对我国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4
三、研究设计 5
(一)研究假设 5
(二)研究对象 5
(三)研究方法 5
1.文献研究法 5
2.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5
(四)问卷修订 6
1.成就动机量表的修订 6
2.女性主义倾向量表的修订 6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7
(一)成就动机的差异分析 7
1.不同年级间的成就动机差异分析 7
2.是否为独生女的成就动机差异分析女权主 8
(二)女性主义认同的差异分析 8
1.不同年级间的女性主义认同差异分析女 8
2.是否为独生女的女性主义认同差异分析 9
(三)女性主义认同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9
1.女性主义认同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就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
2.女性主义认同与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9
五、结论及建议 10
(一)女性大学生女性主义倾向研究 10
1.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总体情况 10
2.人口学维度对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的影响 10
(二)女性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 10
1.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情况 10
2.人口学维度对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11
(三)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义认同对其成就动机的影响 11
(四)结论与不足 11
(五)建议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6
女性主义认同对我国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就业,无论是对人民、对企业、对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业让人们能够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引导社会分工,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建立就业者的社会联系;就业也是就业者生活的主要基础,它对于较少贫困及贫富差距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健康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小康社会的建成密不可分;最后,就业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就业平台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推动,就业能够促进持续学习及个人能力的提升,推动就业者的个人再社会化,并且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进步,女性大学生人数自2008年起连续四年不断提升。截至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的数量达到2391万余人,当中女生人数比男性多64.78万人,占到总数量的51.35%。然而,女性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却依旧具有巨大的竞争压力。通过《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可以看出,近两年男性大学生在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上高于女性10个百分点。而根据具体的薪酬数据来看,女性大学生比男性大学生上年度的平均月薪低495元。在求职过程中女性遭受的就业歧视情况也屡见不鲜。
(二)研究意义
在早期的成就动机相关文献中,学者一般都认为男性成就动机更高,从而忽视了对女性成就动机的研究。直至霍纳提出了“逃避成功”的理论,对于女性成就动机的探索才开始起步。
面对女性在人力资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情况和女性在职场中遇到的窘境,女性的成就动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烈的成就动机,不但能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优异的人才,甚至为促进性别平等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女性主义思想近年来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开始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可能在其成就动机上有所体现,并且提供高校的就业指导、企业的人才聘用的新思路。本文希望通过对于高校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义认同与成就动机的调研,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从特定视角出发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解决思路。
(三)概念界定
1.女性主义概念的界定
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女权类别的著作藉由“留学热”传入中国。在这段时期,引入者多将“feminsm”翻译成为“女权”,强调其在妇女运动中争取权利的重要特点及对法律等制度上的权利平等的渴求。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一理论有了更加多元的理解,“女权主义”也从政治层面向文艺、学术界延伸。由于这一延伸直接涉及到了由政治运动向性别分析的转变,“女性主义”的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 “女性主义”的出现缓解了原本翻译中存在的对抗性,扩展了适用领域,丰富了内涵。本文沿用郭爱妹的定义,女性主义是一种方法论,是倡导两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平的思想,旨在消除歧视,是一种分析方法,而非一种“女性受到了迫害”的政治结论。
2.成就动机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者成就动机的解释一般基于宏观、微观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是以宏观社会为背景,家庭和社会的要求会对个人追求的成就产生主要影响,社会关系决定了自我成就。二是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西方学者基于西方社会的实际情况偏向于强调微观层次,而国内学者基于中国社会的集体主义特性偏向于强调宏观层面。本文采用台湾学者余安邦和杨国枢所撰写的“自我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理论”——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形态、结构等研究指出,任何个体都存在自我与社会两种成就取向,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二者比重会发生变化,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
目录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概念界定 2
1.女性主义概念的界定 2
2.成就动机概念的界定 2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3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 3
(一)女性主义的文献综述 3
(二)成就动机的研究 3
1.成就动机的理论发展 3
2.女性成就动机的研究 4
3.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 4
(三)女性主义认同对我国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4
三、研究设计 5
(一)研究假设 5
(二)研究对象 5
(三)研究方法 5
1.文献研究法 5
2.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5
(四)问卷修订 6
1.成就动机量表的修订 6
2.女性主义倾向量表的修订 6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7
(一)成就动机的差异分析 7
1.不同年级间的成就动机差异分析 7
2.是否为独生女的成就动机差异分析女权主 8
(二)女性主义认同的差异分析 8
1.不同年级间的女性主义认同差异分析女 8
2.是否为独生女的女性主义认同差异分析 9
(三)女性主义认同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9
1.女性主义认同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就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
2.女性主义认同与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9
五、结论及建议 10
(一)女性大学生女性主义倾向研究 10
1.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总体情况 10
2.人口学维度对女大学生女性主义认同的影响 10
(二)女性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 10
1.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情况 10
2.人口学维度对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11
(三)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义认同对其成就动机的影响 11
(四)结论与不足 11
(五)建议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6
女性主义认同对我国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就业,无论是对人民、对企业、对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业让人们能够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引导社会分工,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建立就业者的社会联系;就业也是就业者生活的主要基础,它对于较少贫困及贫富差距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健康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小康社会的建成密不可分;最后,就业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就业平台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推动,就业能够促进持续学习及个人能力的提升,推动就业者的个人再社会化,并且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进步,女性大学生人数自2008年起连续四年不断提升。截至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的数量达到2391万余人,当中女生人数比男性多64.78万人,占到总数量的51.35%。然而,女性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却依旧具有巨大的竞争压力。通过《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可以看出,近两年男性大学生在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上高于女性10个百分点。而根据具体的薪酬数据来看,女性大学生比男性大学生上年度的平均月薪低495元。在求职过程中女性遭受的就业歧视情况也屡见不鲜。
(二)研究意义
在早期的成就动机相关文献中,学者一般都认为男性成就动机更高,从而忽视了对女性成就动机的研究。直至霍纳提出了“逃避成功”的理论,对于女性成就动机的探索才开始起步。
面对女性在人力资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情况和女性在职场中遇到的窘境,女性的成就动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烈的成就动机,不但能对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更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优异的人才,甚至为促进性别平等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女性主义思想近年来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开始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可能在其成就动机上有所体现,并且提供高校的就业指导、企业的人才聘用的新思路。本文希望通过对于高校女大学生的女性主义认同与成就动机的调研,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从特定视角出发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解决思路。
(三)概念界定
1.女性主义概念的界定
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女权类别的著作藉由“留学热”传入中国。在这段时期,引入者多将“feminsm”翻译成为“女权”,强调其在妇女运动中争取权利的重要特点及对法律等制度上的权利平等的渴求。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一理论有了更加多元的理解,“女权主义”也从政治层面向文艺、学术界延伸。由于这一延伸直接涉及到了由政治运动向性别分析的转变,“女性主义”的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 “女性主义”的出现缓解了原本翻译中存在的对抗性,扩展了适用领域,丰富了内涵。本文沿用郭爱妹的定义,女性主义是一种方法论,是倡导两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平的思想,旨在消除歧视,是一种分析方法,而非一种“女性受到了迫害”的政治结论。
2.成就动机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者成就动机的解释一般基于宏观、微观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是以宏观社会为背景,家庭和社会的要求会对个人追求的成就产生主要影响,社会关系决定了自我成就。二是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西方学者基于西方社会的实际情况偏向于强调微观层次,而国内学者基于中国社会的集体主义特性偏向于强调宏观层面。本文采用台湾学者余安邦和杨国枢所撰写的“自我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理论”—— 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形态、结构等研究指出,任何个体都存在自我与社会两种成就取向,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二者比重会发生变化,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