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大职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2
(一)职业决策相关理论 2
(二)家庭功能的研究理论 2
1.国外相关研究 3
2.国内相关研究 3
(三)文献总结 4
二、研究过程 5
(一)研究方法与创新 5
(二)研究内容 6
三、研究结论 9
四、研究建议 9
五、不足之处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件:调查问卷 12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随着中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将高等教育由原本的“精英教育”模式改革为“大众教育”后,高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并渐渐对毕业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产生一定影响。虽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然而现阶段经济的增长仍未能完全满足高校不断递增的毕业生输出量,过高饱和的人才量不断冲击着现阶段稳定的社会结构。据统计2014年我国毕业生人数为727万,2015年增长至750万,2016年为765万,2017年又迅速爬升至795万,到2018年相关人士预计毕业人数将突破800万大关达820万人次,再加之近些年约8成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返国就业,“最难就业季”新闻标题的频频出现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不仅与当时的就业形势有关,更多的在于大学生自我职业认识规划不够,在进行求职活动中盲木的进行职业的寻找,大大降低求职活动的效率与准确性,导致人与职位的不匹配从而影响最终就业的成功与否。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知识的人力资本储备群体,其投入社会劳动的失败不仅是一种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与优质人力资本的浪费,更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难以预估的伤害,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投资意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大量的待就业劳动力在社会中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也会给整个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完成大学生从校园学习到社会劳动贡献的转变,为其提供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准确的就业辅导与就业信息,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过程与在其中起影响作用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文献综述
(一)职业决策相关理论
关于职业决策,英国哲学家罗素曾道:“选择职业是一件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并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更关乎着未来,因此选择好一份即将踏入的工作就是选择好未来自己的模样”。虽然高速发展的现今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从前需单一且从一而终的行业选择现如今也变得多元化。然而对于首次完全进入社会,大学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合理的职业决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成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对于职业决策的起源,赵冯香在《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的编订与应用研究》[1]中提出其最早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的相关理论,具体指的人在进行职业或是目标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一种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方式。当个人面临多方面选择时,每一种选择对其都有不同的价值,职业决策就是个人在多项选择之间权衡利弊,以达到最大价值的过程。 胡玮华,唐昕辉与陈敏三人在《职业决策理论及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启示》[2]中提及到Jepsen关于职业决策的认知——他认为其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几种可供选择的职业的前景,公开承诺作出职业选择。该行为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的,是一种综合分析内外因素进行决策的过程。现在国内学术界对职业决策通行的定义解释则是借用《教育大辞典》中的释义——人们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作出合理的职业方向的抉择过程,内容包括个人的价值探讨和澄清、关于自我和环境的使用、谋划和决定过程。总之,职业决策是一个由主观意识主导并由其最后决定结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会参考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因此为了更好的从根源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我们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具体的考虑因素来设计合适的解决措施。
(二)家庭功能的研究理论
学术界内关于“家庭功能”这一概念的界定,自上世纪70年代家庭被关注研究至今仍未能得到一个统一的具有代表性的结论。简单概括而言,目前对其概念内容的解释主要存在两种取向:一种为结构取向,主要代表人物有Beaver、Olson和sheik,其主要从家庭成员的构成,成员之间的互动程度与亲密度等方面来解释家庭的功能;另一种为过程取向,持此观点的Epstein、Skinner学者主要从家庭任务完成情况来解释家庭的功能。他们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即是提供一定的环境供家庭成员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家庭系统必须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来为其成员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如满足个体成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在大学生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家庭功能的作用表现则是综合了目前学术界内的两种观点即将过程与纵向两种作用方式结合了起来,其功能的发挥不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程度有关,同时也表现在家庭为其所属成员提供的发展环境
1.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基于西方现代高等教育起步早,市场经济发展更为完善,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并非什么新鲜课题。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于1908年便开始了科学职业指导的相关研究,西方关于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研究至今已有了一百多年。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的相关专家学者大都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特征等几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着重思考大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其职业决策的影响。在众多理论中,贝克尔、舒尔茨等人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认为人力资本收益由于受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影响方面,西方的专家学者主要从家庭客观静态因素与家庭系统两个角度来展开相关研究。其中在家庭客观静态因素角度上,根据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14到25岁是职业生涯中的探索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作出人生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家庭在这一重要阶段便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另外Birk J M学者在在其著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