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对大就业能力影响研究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焦点问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 志愿服务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能够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其顺利就业。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得如火如荼,国内外学者在志愿服务对就业能力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也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参与志愿服务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素质三个维度23种能力)进行研究,从而积极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为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的思路。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研究意义 2
(一)研究意义 2
(二)创新之处 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一)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 3
(二)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3
1.定义 3
2.就业能力的构成 4
(三)志愿服务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5
1.志愿服务有助于扩充社会资本 5
2.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 5
3.志愿服务可以帮助锻炼心理素质 6
(四)文献述评 6
三、研究设计 7
(一)研究目标 7
(二)研究内容 7
(三)研究方法 7
1.访谈法 7
2.问卷调查法 7
四、实证研究方法 7
(一)问卷设计 7
(二)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8
五、实证研究结果 8
(一)样本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8
(二)志愿服务参与情况 9
1.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频率 9
2.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类别 10
3.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途径 10
4.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动机 11
(二)志愿服务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11
六、结论与对策 13
(一)研究结论 13
(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改进对策 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附录(调查问卷)15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志愿服务经历20年的蓬勃发展,在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通过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就业能力的概念和构成,以及志愿服务促进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所发挥的内外因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本领域研究现状,发现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欠缺,提出新的角度和研究方法来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一、 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1.大学生志愿活动可以提供社会福利、提升个人素养并传播社会文化,能够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帮助公民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在我国,关于志愿服务的研究性文献仍然非常有限,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活动却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指导。
2.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焦点问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
3.志愿服务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能够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其顺利就业。本课题拟研究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从而积极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为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创新之处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焦点问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就业能力无疑是一条新思路。不少研究者在研究志愿服务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时多从理论来分析有哪些影响,而少有从大学生的感受角度来研究,志愿者是否感受到就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哪方面就业能力得到提升,本课题可以从这方面深入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就业能力自我评定的方法,访问大学生的具体志愿服务经历和就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具体感受。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
John Wilson(2000)认为志愿服务意味着一种通过免费、自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使得他人、团体或组织受益的行动[1]。Snyder 和 Omoto(1992)则认为志愿活动是一系列长期的助人行动, 是有计划、有准备、前摄性的而非反应性、后置性的行动[2]。丁元竹、江汛清(2001)认为,志愿服务是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3]。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国内外学者对于志愿服务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主要都包括自愿奉献,无偿,助人[5]等特点,关于志愿服务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联合国关于志愿服务的定义。即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谋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特征。
(二)就业能力的概念及构成
1.定义
郑晓明(2002)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的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实现理想,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社会生活中的价值[6]。
朱新秤(2009)的观点是,就业能力是个人在劳动力的市场成功地获取工作机会,保持长期的工作状态,以及调换岗位、行业时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各种条件的能力的合集[8]。
谢志远(2005)的观点是,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书本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获取工作机会的能力,这包括保持了获取工作机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3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