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价值观的大就业倾向研究以为例
摘要: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许多,工作价值观就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与方式或者职业人在工作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目前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当前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进行了探讨,将工作价值观分为四个维度对大学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同时揭示了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高校应该注重对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 2
2. 实践意义2
二、工作价值观的界定与研究2
(一) 文献回顾2
1. 概念2
2. 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3
(二)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影响的研究述评3
三、研究结果 3
(一) 研究方案4
(二) 研究样本4
四、 讨论与分析6
(一)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整体分析6
(二)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因素7
1. 工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7
2.工作价值观的年级差异8
(三)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7
五、不足与展望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 10
基于工作价值观的大学生就业倾向研究
——以大学为例
引言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它不仅关系到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的教育水平密不可分,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智力财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我国高校的升学率分析,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的、大众化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阶段,那么随之而来的需要各级关注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由于大学连续多年的扩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预计,2016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70万,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对于2016届的应届毕业生这意味着极为激烈的就业竞争,这对于政府和高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今后的十多年中,“90”后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90”后被赋予了许多新意义,有褒义的也有类似于举止奇异的年轻人等贬义性质。事实上,社会给与“90”后过多的关注,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心理状况,甚至在社会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这更体现在企业招聘以及培训新生代大学生的过程中的偏见。[1]而这一代大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有着不同于以往的价值取向。
社会地不断发展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接受高等教育、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更要就业、将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选择研究以大学生为样本,用更为理性、客观的视角研究这一群体在新时期的工作价值观特征以及关于在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下就业选择的影响。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学术界,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理论界定及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外的研究,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而工作价值观的应用多在于国外研究者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国外对于工作价值观对就业倾向的研究相关资料来说较为丰富。本文将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
2、实践意义
(1)有助于加强自我认知,有更清晰的职业定位,树立更为科学的工作价值观。核心的工作价值观在于“做更优秀的自己”。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应该是初入职场时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做更优秀的自己”在于从员工的个人发展角度提出,更能够让他们接受与认同,将员工发展路径与工作结合起来,能够在工作中全面引导员工的积极行为。[2]
(2)有助于减轻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分析工作价值观对于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择业效能感,在减轻就业焦虑和保持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就业难”的背景下,不少大学生都出现了焦虑的心理,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这也直接阻碍了个人潜能的发挥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因此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对于大学生就业倾向影响的意义尤为重要。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应对复杂的环境及组织,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客观、理性判断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和适应。
二、文献回顾
(一)工作价值观的界定与研究
1.概念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
工作价值观是指个体对工作和与工作相关的各个组织侧面所持有的价值偏好,是人对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工作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稳定心理系统,它能更好地解释与预期员工在工作环境下的独特个性与行为表现。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且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定义各国学者都有不同的侧重点。[2]最早有关工作价值观的定义是由学者Super提出来的,他以为职业价值是每个工作者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追求、目标的表述,是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其从事工作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3]从Super的定义可以看出,其研究更侧重于需求层面。而另一方面,国内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评估、判断标准层面来看待工作价值观。Dose(1997)以为工作价值观是关于工作或工作、单位所在的环境的评估标准,根据个人自身的价值观来评估自身工作的偏好。[4]余华、黄希庭(2000)认为工作价值观是每个个体衡量某种职业的优劣性和重要性的内心准则。从个人、组织两方面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对个体而言,工作价值观是每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对组织而言,研究工作价值观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掌握成员的期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适合成员发展、符合组织战略规划的人力资源体系,促使组织内的每个成员的个人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组织利益等相匹配,并且能够帮助企业塑造现代企业文化、帮助成员建立企业认同感、工作认同感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 2
2. 实践意义2
二、工作价值观的界定与研究2
(一) 文献回顾2
1. 概念2
2. 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3
(二)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影响的研究述评3
三、研究结果 3
(一) 研究方案4
(二) 研究样本4
四、 讨论与分析6
(一)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整体分析6
(二)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影响因素7
1. 工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7
2.工作价值观的年级差异8
(三)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7
五、不足与展望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 10
基于工作价值观的大学生就业倾向研究
——以大学为例
引言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它不仅关系到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更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的教育水平密不可分,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智力财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我国高校的升学率分析,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的、大众化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阶段,那么随之而来的需要各级关注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由于大学连续多年的扩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预计,2016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70万,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在找工作。对于2016届的应届毕业生这意味着极为激烈的就业竞争,这对于政府和高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今后的十多年中,“90”后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90”后被赋予了许多新意义,有褒义的也有类似于举止奇异的年轻人等贬义性质。事实上,社会给与“90”后过多的关注,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心理状况,甚至在社会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这更体现在企业招聘以及培训新生代大学生的过程中的偏见。[1]而这一代大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有着不同于以往的价值取向。
社会地不断发展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接受高等教育、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更要就业、将自己所学为社会服务、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选择研究以大学生为样本,用更为理性、客观的视角研究这一群体在新时期的工作价值观特征以及关于在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下就业选择的影响。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学术界,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理论界定及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外的研究,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而工作价值观的应用多在于国外研究者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国外对于工作价值观对就业倾向的研究相关资料来说较为丰富。本文将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
2、实践意义
(1)有助于加强自我认知,有更清晰的职业定位,树立更为科学的工作价值观。核心的工作价值观在于“做更优秀的自己”。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应该是初入职场时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做更优秀的自己”在于从员工的个人发展角度提出,更能够让他们接受与认同,将员工发展路径与工作结合起来,能够在工作中全面引导员工的积极行为。[2]
(2)有助于减轻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分析工作价值观对于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择业效能感,在减轻就业焦虑和保持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就业难”的背景下,不少大学生都出现了焦虑的心理,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这也直接阻碍了个人潜能的发挥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因此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对于大学生就业倾向影响的意义尤为重要。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应对复杂的环境及组织,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客观、理性判断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和适应。
二、文献回顾
(一)工作价值观的界定与研究
1.概念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
工作价值观是指个体对工作和与工作相关的各个组织侧面所持有的价值偏好,是人对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工作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稳定心理系统,它能更好地解释与预期员工在工作环境下的独特个性与行为表现。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且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定义各国学者都有不同的侧重点。[2]最早有关工作价值观的定义是由学者Super提出来的,他以为职业价值是每个工作者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追求、目标的表述,是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其从事工作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3]从Super的定义可以看出,其研究更侧重于需求层面。而另一方面,国内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评估、判断标准层面来看待工作价值观。Dose(1997)以为工作价值观是关于工作或工作、单位所在的环境的评估标准,根据个人自身的价值观来评估自身工作的偏好。[4]余华、黄希庭(2000)认为工作价值观是每个个体衡量某种职业的优劣性和重要性的内心准则。从个人、组织两方面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对个体而言,工作价值观是每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对组织而言,研究工作价值观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掌握成员的期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适合成员发展、符合组织战略规划的人力资源体系,促使组织内的每个成员的个人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组织利益等相匹配,并且能够帮助企业塑造现代企业文化、帮助成员建立企业认同感、工作认同感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