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就业难”和“招聘难”这一相互矛盾的现象。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外,还在于目前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选择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认识。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全面探索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职业选择提供参考,为家庭、学校、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大学生就业指导依据,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因素概括为七种,分别是择业关系、就业政策形势、工作单位吸引力、工作单位管理文化、工作岗位的合意性、应聘者实力和个人特质,然后将其归纳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职业价值观。研究结果认为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自身的人力资本和职业价值观对其影响较大,对其影响较小的是社会资本,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提出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文献综述 2
2.1概念界定 2
2.1.1职业 2
2.1.2职业选择 2
2.2职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3
2.3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4
3研究方法与过程 5
3.1研究工具 5
3.1.1职业选择影响因素问卷 5
3.1.2信度分析 6
3.2调查对象 6
3.3样本情况分析 6
4研究结果 7
4.1影响因素分析 7
5结论与讨论 10
5.1研究结论 10
5.2讨论 11
6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对策与建议 11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9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职业选择越来越多,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职业选择是大学生结束学习生涯的关键环节,这与大学生一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哲学家罗素说“职业选择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一方面,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形式加剧。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727万,2015年749万,2016年765万,2017您795万,2018年将再创新高,估计将达到820万。根据《2017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1.8%,与2015年91.7%比有稍许上升,与2017年91.6%相比有稍许下降。此外,我国的职业种类也在发生着变化,不仅越来越细分化,而且诞生了一批新的职业,原有的职业也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和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与1999版相比新增了347个职业。面对不断增加的毕业人数和不断变化的职业数量,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应学会审时度势,做出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从而选择属于自己的职业,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顺利。
另一方面,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1825岁为探索阶段,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职业选择时有一定的灵活性。职业选择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重大抉择,选择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个体今后的人生发展。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人岗匹配也将间接决定用人单位今后的绩效水平和发展速度。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就业难”和“招聘难”这一相互矛盾的现象。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目前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选择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通过研究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相关因素,建立一套适合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方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职业选择是每个大学生在就业时都将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是做出一个理性、正确的职业选择。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让大学生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程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使大学生在求职时有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同时,为大学生择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从而增强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希望为学校提供就业指导依据,使之能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指导大学生的择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保证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职业
职业早期出现在人类社会分工时,那时的职业只作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所谓的农民、将军、士大夫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分工,人们认为职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的集中体现,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不是独立的而是社会化工作,是人与社会的结合。职业最具普遍性的含义是指个人从事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专门类别的,取得工作报酬的工作,它是一个人职业职责、权利义务、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将职业的概念定义为某一个体为了连续获取一定的收入,进行的具有价值的市场活动。他认为职业具有社会性、技术性和经济性,是个体参与社会分工,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取工作报酬,创造物质财富进而满足生活所需。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职业,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劳动者所获得的一种劳动角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具有社会性、连续性、稳定型和经济性。
2.1.2职业选择
我国学者宋剑祥把职业选择概念定义为个人依据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等要素和性向特质,发挥各自优势,根据职业提供的工作强度、工资高低和职业发展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比较之后做出的一种行为决策或综合判断[18]。
张静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体按照自身的需求动机,依据职业兴趣和职业预期,发挥自身职业能力,运用已掌握的信息来选择职业,从而使个人能力素质和职业需求两者达到平衡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