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领导力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如今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趋势,因此世界各国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原则。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一个特殊的集体,理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做出新的改变,而当代大学生素质能力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领导力。本研究将江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并且对大学生领导力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现大学生领导力是一个多维结构变量,且与创业倾向和创造力存在正相关。关键词 大学生,领导力,实证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大学生领导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1大学生领导力的概念 3
2.2 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 3
2.3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4
3 对本课题的启示 5
4 研究设计 6
4.1 研究流程 6
4.2 研究样本 6
4.3 研究工具 6
5 研究结果分析 7
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7
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8
5.3 区分效度与理论效度检验 9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10
6.1研究结论 10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竞争格外激烈。因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创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更是国家的希望。因此对其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领导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的素质,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根据调查统计,在美国,已经有六百多所高校开展了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计划。在这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首要任务。
国外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主要是关于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和可学习性以及如何开发教育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等。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1)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根据Brun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gardt(2011)的研究表明,在大学期间学习过领导课程的学生或是受过培训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进入社会时,在社会交往能力往往表现的更为突出。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领袖危机,所以更应该对各大高校的学生进行领导力教育,以此来克服这种危机。Watt(2003)曾经说过,接受过领导力相关课程的高校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更善于应对。(2)领导力的可学习性。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形成。而当今社会更是一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各行各业更加需要具有领导力才能的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培养这类人才。(3)如何开发教育课程。根据Hackman(2004)对美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研究表明,美国高校目前开发的一些教育类课程的方式主要是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导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指导以及一些领导技能的相关培训。(4)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学者Morrisetteetal(2010)提出,高校的大学生除了学习领导力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述的研究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中国国情不同于国外,所以在教育模式方面要结合中国教育制度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国外各大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介绍以及国内外教育模式的对比分析,而对国内各大高校学生的领导力现状的调研分析较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介绍国外发达国家领导力教育项目并将其与国内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学者房欲飞(2008)在研究美国高校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时主要对领导力的内涵、背景、演变、目的和实现的基本途径进行分析[1]。在此之前,国内某些学者针对不同的专题也开展了研究,例如美国高校关于女子领导力教育的方式,教育者塑造计划等。(2)国内对大学生领导力现状的调研分析较少。国内学者李金玲(2010)等人对部分高校领导力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提出培养学生领导力是各大高校的应尽义务,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上述的研究结论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国内的研究大都是对美国高校的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而对我国高校学生领导力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围绕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以及影响因素展开论述,希望对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提供帮助。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对各大高校的学生进行领导力研究涉及到领导学、高等教育和教育心理等领域,因此高校学生领导力是一个新兴学科。据DiPaolo(2004)的调查发现目前针对青年的领导力研究较少;各国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的研究正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我国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尤为稀少,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针对我国的国情开展适合中国教育制度的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有利于进行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践。
1.2.2 实践意义
首先,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领导力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根据Hart的研究结论,接受过高校领导力培养教育的大学生能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领导力培养不但能够使我国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而且能够加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站稳脚跟并且迅速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项目。
其次,高校毕业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领导力技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仅仅依靠我们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安身立命。Paul说过,高校毕业生中的某一部分人总要成为管束别人、为别人做决策、指导评估别人的绩效等的人。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技能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脱颖而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可雇佣性。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大学生领导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1大学生领导力的概念 3
2.2 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 3
2.3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4
3 对本课题的启示 5
4 研究设计 6
4.1 研究流程 6
4.2 研究样本 6
4.3 研究工具 6
5 研究结果分析 7
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7
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8
5.3 区分效度与理论效度检验 9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10
6.1研究结论 10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竞争格外激烈。因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创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更是国家的希望。因此对其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领导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的素质,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根据调查统计,在美国,已经有六百多所高校开展了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计划。在这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首要任务。
国外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主要是关于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和可学习性以及如何开发教育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等。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1)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根据Brun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gardt(2011)的研究表明,在大学期间学习过领导课程的学生或是受过培训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进入社会时,在社会交往能力往往表现的更为突出。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领袖危机,所以更应该对各大高校的学生进行领导力教育,以此来克服这种危机。Watt(2003)曾经说过,接受过领导力相关课程的高校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更善于应对。(2)领导力的可学习性。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形成。而当今社会更是一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各行各业更加需要具有领导力才能的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培养这类人才。(3)如何开发教育课程。根据Hackman(2004)对美国高校领导力教育的研究表明,美国高校目前开发的一些教育类课程的方式主要是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导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指导以及一些领导技能的相关培训。(4)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学者Morrisetteetal(2010)提出,高校的大学生除了学习领导力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述的研究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中国国情不同于国外,所以在教育模式方面要结合中国教育制度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国外各大高校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介绍以及国内外教育模式的对比分析,而对国内各大高校学生的领导力现状的调研分析较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介绍国外发达国家领导力教育项目并将其与国内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学者房欲飞(2008)在研究美国高校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时主要对领导力的内涵、背景、演变、目的和实现的基本途径进行分析[1]。在此之前,国内某些学者针对不同的专题也开展了研究,例如美国高校关于女子领导力教育的方式,教育者塑造计划等。(2)国内对大学生领导力现状的调研分析较少。国内学者李金玲(2010)等人对部分高校领导力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提出培养学生领导力是各大高校的应尽义务,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上述的研究结论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国内的研究大都是对美国高校的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而对我国高校学生领导力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围绕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以及影响因素展开论述,希望对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提供帮助。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对各大高校的学生进行领导力研究涉及到领导学、高等教育和教育心理等领域,因此高校学生领导力是一个新兴学科。据DiPaolo(2004)的调查发现目前针对青年的领导力研究较少;各国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的研究正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我国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尤为稀少,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针对我国的国情开展适合中国教育制度的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项目,有利于进行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践。
1.2.2 实践意义
首先,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领导力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根据Hart的研究结论,接受过高校领导力培养教育的大学生能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领导力培养不但能够使我国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而且能够加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站稳脚跟并且迅速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项目。
其次,高校毕业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领导力技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仅仅依靠我们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安身立命。Paul说过,高校毕业生中的某一部分人总要成为管束别人、为别人做决策、指导评估别人的绩效等的人。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技能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脱颖而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可雇佣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