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的员工忠诚问题研究

中小型企业的员工忠诚问题研究[201912311932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频繁的人才流动给企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中小型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普遍不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揭示员工忠诚的内涵界定与研究趋势,通过分析目前企业的员工忠诚度现状和影响中小型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层面、员工自身与社会因素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员工忠诚度,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指导。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型企业,员工,忠诚度
目 录
1 引言 1
2 忠诚与员工忠诚度的内涵界定 1
2.1 忠诚的含义 1
2.2 员工忠诚度 2
2.3 员工忠诚的价值分析2
3 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现状 3
3.1 企业员工流动加剧 4
3.2 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念4
3.3 过分追求个人回报5
4 民营企业员工低忠诚度的原因分析 5
4.1 员工个人因素5
4.2 企业管理机制6
4.3 社会环境因素7
5 提高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对策 8
5.1 员工自身层面8
5.2 企业制度层面9
5.3 外部环境层面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发复杂和激烈。企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人员问题始终是关乎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尤其现代社会人才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对于相当多的职业人来说,他们如今不只是去寻求一份职业,而是希望忠诚于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此外,企业的管理者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对企业来说,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已经成为越来越紧迫的现实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与效能息息相关,当代企业迫切需要拥有一支忠诚的员工队伍。因此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已经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1]。
尤其近年来,员工流动率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人员流动对于企业来说无可厚非,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企业保持活力。但是如果企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就会直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往往就会给企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因此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是企业长期发展,维持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的一种主要企业类型,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针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普遍频繁跳槽的现状,作为企业自身来说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忠诚与员工忠诚度的内涵界定
2.1 忠诚的含义
提到忠诚度,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忠诚的含义。虽然我们会在很多的场合谈到忠诚这个词语,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至今仍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型的具体定义。在本人的理解中,忠诚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看作是人们自身的一种行为体现。当然也有人说忠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是一个人在他所担当社会角色的同时也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忠诚的概念也逐渐的渗透到多种领域中,从最初的民族、国家到现在的家庭、组织、经济方面等等。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忠诚是指对国家、民族、他人的尽心尽力”。它通常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同时也强调合理的忠诚,主张双方道义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忠诚是相互的、有条件的,而不是单方向的、无原则的;另外忠诚也具有哲理性和自主选择性[3]。
国外有关忠诚的研究中,美国哲学家乔赛亚·罗伊斯于 1908 年在《忠的哲学》提出的忠诚原则可能更接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他认为对个体的忠诚是处于忠诚等级体系中最底层的类型,其次是对团体的忠诚,而位于顶层的是对价值观和原则的坚守。忠诚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操守,更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
2.2 员工忠诚度
员工忠诚度,也被称为员工承诺或组织承诺,它主要是围绕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的。尽管目前所有的研究都承认员工忠诚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员工忠诚度的含义至今还是没有给出一个统一而标准的认识。通过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员工忠诚做出的定义来看,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是行为忠诚论,这种观点认为员工的忠诚是员工表现出来的对企业的一系列行为,着重强调对企业的贡献标准。第二是态度忠诚论,认为忠诚体现员工对企业的一种态度,可以着重从员工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进行衡量和评定。所谓员工忠诚是指员工自身对企业怀有深厚感情,愿意与企业共同进步与成长,而且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最后是综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忠诚是员工对企业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和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时刻维护企业集体的利益[4]。
综上所述,对于所提及的忠诚言论,以往的研究者将大部分的关注点放在员工对企业单方面的忠诚上,忽视了企业对于员工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所说的员工忠诚是一种体现在平等交往中的忠诚,员工与企业的忠诚关系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一种现代社会关系。忠诚一定是建立在双方平等、自由基础上的相互忠诚。现代企业所说的员工忠诚是指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地企业员工对自主选择所服务的企业尽心竭力的奉献程度。可以理解为使一种双方平等交往中的契约性忠诚。它既表现为员工的道德操守,又体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契约关系。
2.3 员工忠诚的价值分析
2.3.1 员工忠诚度对企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管理较之于传统企业管理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目前企业管理的不肯忽视的一项是对员工忠诚度培养。由于员工的低忠诚度给企业带来的损害,最直观的表现在企业过高的人才流失率。加之市场机制的作用,劳动弹性的增大,人才的自由流动加快,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中意的企业类型,这种情况伴之而来的是人才大量流失。员工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迫使企业重置人才成本;人力资源的严重流失;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企业外部形象等等。与员工能力相比,其忠诚度才是更为重要的。即使员工自身能力再大,一旦缺乏对企业的忠诚,也无法正确发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员工的一些“埋怨”、“懈怠”消极情绪更会降低企业劳动生产率,导致顾客流失和企业声誉下降。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企业想要在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依靠于员工的忠诚奉献。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企业资源实现共享和重新分配时,只有对员工的忠诚和业绩给予高度重视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3.2 提升员工忠诚度的价值意义
关于员工忠诚的价值,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主要体现在如何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发挥生产力以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方面,而相对应地由于员工的忠诚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价值,也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越高,就对企业有更强的奉献精神,也就越能摆脱外在物质名利的束缚而专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员工的忠诚会使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提高。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员工忠诚会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员工内心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企业实现既有的战略目标,这种行为对于企业往往也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和生产率,让企业获得生命力与竞争力。一个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往往会拥有更大的能力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反过来又提高了员工忠诚度,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良性循环状态下忠诚是互动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来回报员工忠诚。
3 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现状
最近《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年流动率已经达到50%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约20%的人寻思跳槽,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现状[5]。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反观企业员工流失率却是急速上升,员工缺乏责任心、工作激情的情况日益严重,很多的员工都抱有得过且过的消极观念。这种对企业缺乏忠诚的观念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也对企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放大来说,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奉献,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利润与生产力。然而,目前的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现状却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0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