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对女大就业准备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调整人口结构这一宏观目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就业准备作为在校大学生进入工作前的基础,是在校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前提。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女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受到的性别歧视将会加深,她们对就业市场性别歧视加深的预期迫使其改变就业准备,这种由于预期发生的改变反应出了女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信心的缺乏。本文尝试对此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并对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就业市场的新问题提出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 绪论 3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3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
3.研究难点 4
4.研究创新 4
5.研究方法 4
二、文献综述 4
(一)概念明确 4
1.“全面二孩”政策 4
2.性别歧视 5
3.就业准备 5
(二)相关研究 5
1.女大学生性别歧视分析 5
2.就业准备相关研究 6
三、现状 6
(一)提出假设 6
(二)就业压力因政策加大的真实性 7
(三)预期性别歧视加深与就业准备的关系 11
四、结论 12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件 16
全面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影响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015 年 12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自此我国进入“全面二孩”时代。国家提倡一对夫妻能够生育两个子女,就意味着女性劳动者有了第二次休产假的权利,这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新增的一笔开支。早在“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就已有相关学者探究政策出台后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认为生育会对其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1]“全面二孩”政策涉及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围更广,其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此前提之下女大学生为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的就业准备,随着劳动力市场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也是必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探究“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对女大学生就业是否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探究“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是否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源于女大学生本身的预期还是直接的就业压力,以及这种影响与年级、学校的相关性。
(三)研究难点
目前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对就业市场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已经处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而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市场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在文献搜集上有一定难度。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访谈法对企业招聘者进行调查,涉及企业隐私与保密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具有一定难度。
(四)研究创新
本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当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全面二孩”政策、就业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在校女大学生就业准备方面进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政策,这一政策将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均还有待于探索和发现。同时本研究将劳动力市场政策出台后的就业形势与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相联系,这在之前的研究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
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明确“性别歧视”、“就业准备”、“全面二孩”政策等相关概念的定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假设。
2、问卷调查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小范围的问卷填写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后,采用简单抽样法筛选部分“211”高校和非“211”高校作为调查范围,采取线上电子问卷和线下纸质问卷两种形式,正式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一到线上,将线下问卷手动录入线上问卷系统后统一导出。
3、统计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运用描述统计、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得到的结果验证或推翻假设。
4、访谈
对部分企业招聘者进行现场的调查采访,考察企业招聘时的两个态度,是否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女性就业更加艰难,以及这种艰难是否作用于女大学生就业。
二、文献综述
概念明确
1、“全面二孩”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是对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的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主要修改条款的简称,亦称“全面二胎”政策、“普遍二孩”政策、“普二”政策等,其核心内容为“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2、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只是由于性别原因使两个完全同质的劳动者受到不同的对待。[2]本文中性别歧视特指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在面对能力素质相近的男女求职者时对男性求职者的偏好。[3]
3、就业准备
就业准备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和前提。[4]关于就业准备,不同学者在撰写论文时均会给出其认为合理的定义。邵海燕等认为就业准备是大学生为了增加“获得满意度高、竞争性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或接近程度”而进行的心理、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职业规划方面的准备。[5]孙灵认为就业准备包括的方面很多,主要的两方面是就业能力准备和就业期望准备。[6]肖云等则认为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就业之前,为了实现最佳就业目标或贏得较满意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心理、个人规划、政策形势等方面的预先安排或筹划行为。[7]张建奇认为,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最佳就业目标或赢得较满意的工作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包括知识能力准备、心理准备、职业关注和自我认知等。[8]贾元义认为主要包括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身体素质准备、知识能力和技能准备、良好的就业意识的树立、人才市场的进入,参加“双向选择”的准备、心理准备特别是挫折心理准备等几个方面。[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3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