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动机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提倡创新,而一个组织的整体创新取决于员工的创造力。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因素不计其数,员工的亲社会动机能否影响其创造力是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企业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升员工的亲社会动机,从而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这些都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创造力,从而给企业管理和效益带来较大的好处。本文以南京市销售型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亲社会动机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亲社会动机和员工创造力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研究假设,并运用实证分析法验证提出的假设。研究发现,亲社会动机与创造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关键词 亲社会动机,员工创造力,相关性
目 录
1 引言1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
2.1 亲社会动机相关文献综述1
2.1.1亲社会动机的内涵1
2.1.2亲社会动机内容及维度构成2
2.1.3 员工亲社会动机的影响4
2.2 员工创造力的相关研究5
2.2.1 员工创造力的内涵5
2.2.2 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5
2.2.3 员工创造力的内容维度与测量6
2.3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6
3 研究方法与设计8
3.1 研究方法8
3.2 研究设计9
4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9
4.1 数据收集9
4.2 样本描述9
5 研究结果分析10
5.1 信度分析10
5.2 相关性分析10
5.3假设检验12
6 实证研究结论15
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附录20
引言
亲社会动机是近二十多年前提出的一个研究名词,它是指符合社会期望,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一种行为,比如在社会中常见到的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成果等,它既包括了不计任何回报的纯粹自愿帮助他人行为,也包括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比如得到表扬或者更好的晋升)的助人行为[1]。近年来,对亲社会动机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这表明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员工亲社会行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员工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而且最终可以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相应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南京市销售型企业的员工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创造力的现状数据,接着对员工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用SPSS等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通过激励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实现来提高员工创造力的合理建议。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亲社会动机文献回顾
2.1.1 亲社会动机的内涵
Batson曾经这样定义亲社会动机(prosocial motivation),指的是员工为他人付出而不索取回报以便使他人受益的一种想法[2]。Grant则定义亲社会动机为员工想要帮助他而付诸行动并且不要求回报的一种想法[3]。由此可以看出,早期学者对员工亲社会动机进行定义时,想法比较统一,都认为亲社会动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帮助他人的欲望,在工作中可以表现为关心人,为他人着想,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努力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等行为。
很早之前有很多学习者认为,亲社会动机是一种为他人做贡献的表现行为,是出于一种无私的心理。但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亲社会动机出于自利的心理,员工之所以出现亲社会行为,背后的目的还是想获得赞赏,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进一步获得有形物质回报或无形的精神回报[4]。De Dreu和同事们发现在员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之前总会进行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要多方面的衡量要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用在集体和他人身上,还是全部用在将自己身上,投放在哪里所带来的总收益对自己而言更高一些[5]。De Dreu&Nauta认为在这样的抉择过程中,具有亲社会动机的员工有时候可以提出不仅有利于他人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的双方收益型方案。Grant&Berry认为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动机与自利并不是相互对立,而有可能是互相正交,甚至有可能与自我印象管理、自利性成正相关关系[3]。因此部分学者认为亲社会动机也包含着自利型动机,虽然有时候个体表现出来的是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出贡献,但他并没有建立在牺牲自我利益的基础上,动机不仅仅是只为他人着想的欲望。
以帮助别人为动机,亲社会动机动机与利他主义密切相关。Batson在调研中发现,如果站在受奉献对象的角度,按照不同的受益对象来分,当员工伸手施以援助之前,未从自身的收益和回报的角度考虑,纯粹是想要帮助某个人的时候,这是可以判断员工是出于利他型亲社会动机[2]。然而作为员工本身来说,如果他只是为了坚守道德而表现出亲社会行为,那么此时员工表现出的亲社会动机就不完全是利他型。
综上所述,亲社会动机是有其它企图谋取私利的自利性,还是纯粹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的利他型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所以可以看出亲社会动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助人动机。
2.1.2 亲社会动机内容及维度构成
Grant(2011)借助于心理学领域知识研究,提出员工的亲社会动机也可以被分为三个层级:
总体型亲社会动机、情景型亲社会动机和情况型亲社会动机。总体型亲社会动机是指员工有其固有的亲社会价值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愿意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和好处;第二种是情景型亲社会动机指的是员工在某种特定具体的情景之下为他人提供帮助、奉献自己的力量的想法,比如根据自身不同的社会角色帮助受益对象,如工作情景,利用职业、工作当中所担任的角色来帮助他人,企业员工会尽自己最大能力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第三种是情况型亲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一个具体的,突然发生的事件中施以援手,而表现出帮助他人的动机。比如消防战士会竭尽全力对受困人员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等,这些人的亲社会动机在某些时刻,对于某些人群表现的会十分强烈[7]。
目 录
1 引言1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
2.1 亲社会动机相关文献综述1
2.1.1亲社会动机的内涵1
2.1.2亲社会动机内容及维度构成2
2.1.3 员工亲社会动机的影响4
2.2 员工创造力的相关研究5
2.2.1 员工创造力的内涵5
2.2.2 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5
2.2.3 员工创造力的内容维度与测量6
2.3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6
3 研究方法与设计8
3.1 研究方法8
3.2 研究设计9
4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9
4.1 数据收集9
4.2 样本描述9
5 研究结果分析10
5.1 信度分析10
5.2 相关性分析10
5.3假设检验12
6 实证研究结论15
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附录20
引言
亲社会动机是近二十多年前提出的一个研究名词,它是指符合社会期望,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一种行为,比如在社会中常见到的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成果等,它既包括了不计任何回报的纯粹自愿帮助他人行为,也包括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比如得到表扬或者更好的晋升)的助人行为[1]。近年来,对亲社会动机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这表明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员工亲社会行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员工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而且最终可以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并回顾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相应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南京市销售型企业的员工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创造力的现状数据,接着对员工亲社会动机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用SPSS等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通过激励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实现来提高员工创造力的合理建议。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亲社会动机文献回顾
2.1.1 亲社会动机的内涵
Batson曾经这样定义亲社会动机(prosocial motivation),指的是员工为他人付出而不索取回报以便使他人受益的一种想法[2]。Grant则定义亲社会动机为员工想要帮助他而付诸行动并且不要求回报的一种想法[3]。由此可以看出,早期学者对员工亲社会动机进行定义时,想法比较统一,都认为亲社会动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帮助他人的欲望,在工作中可以表现为关心人,为他人着想,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努力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等行为。
很早之前有很多学习者认为,亲社会动机是一种为他人做贡献的表现行为,是出于一种无私的心理。但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亲社会动机出于自利的心理,员工之所以出现亲社会行为,背后的目的还是想获得赞赏,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进一步获得有形物质回报或无形的精神回报[4]。De Dreu和同事们发现在员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之前总会进行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要多方面的衡量要把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用在集体和他人身上,还是全部用在将自己身上,投放在哪里所带来的总收益对自己而言更高一些[5]。De Dreu&Nauta认为在这样的抉择过程中,具有亲社会动机的员工有时候可以提出不仅有利于他人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的双方收益型方案。Grant&Berry认为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动机与自利并不是相互对立,而有可能是互相正交,甚至有可能与自我印象管理、自利性成正相关关系[3]。因此部分学者认为亲社会动机也包含着自利型动机,虽然有时候个体表现出来的是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出贡献,但他并没有建立在牺牲自我利益的基础上,动机不仅仅是只为他人着想的欲望。
以帮助别人为动机,亲社会动机动机与利他主义密切相关。Batson在调研中发现,如果站在受奉献对象的角度,按照不同的受益对象来分,当员工伸手施以援助之前,未从自身的收益和回报的角度考虑,纯粹是想要帮助某个人的时候,这是可以判断员工是出于利他型亲社会动机[2]。然而作为员工本身来说,如果他只是为了坚守道德而表现出亲社会行为,那么此时员工表现出的亲社会动机就不完全是利他型。
综上所述,亲社会动机是有其它企图谋取私利的自利性,还是纯粹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的利他型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所以可以看出亲社会动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助人动机。
2.1.2 亲社会动机内容及维度构成
Grant(2011)借助于心理学领域知识研究,提出员工的亲社会动机也可以被分为三个层级:
总体型亲社会动机、情景型亲社会动机和情况型亲社会动机。总体型亲社会动机是指员工有其固有的亲社会价值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愿意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和好处;第二种是情景型亲社会动机指的是员工在某种特定具体的情景之下为他人提供帮助、奉献自己的力量的想法,比如根据自身不同的社会角色帮助受益对象,如工作情景,利用职业、工作当中所担任的角色来帮助他人,企业员工会尽自己最大能力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第三种是情况型亲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一个具体的,突然发生的事件中施以援手,而表现出帮助他人的动机。比如消防战士会竭尽全力对受困人员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等,这些人的亲社会动机在某些时刻,对于某些人群表现的会十分强烈[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