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员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劳务派遣作为新型的用工方式,在缓解劳动力供求不足,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突破编制限制,根据企业生产需要解决短期临时性用工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西安市劳务派遣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在实例论证某劳务派遣机构的劳务派遣员工的基本情况等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务派遣在西安市的发展情况。明确指出了西安市劳务派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劳务派遣机构设置简单、岗位模糊、劳务派遣三方的权益缺乏保障等问题制约了劳务派遣用工在西安市的发展。针对西安市劳务派遣机构出现的问题,在对各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劳务派遣制度方面、劳务派遣机构方面和用工单位方面出发,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劳务派遣审批和监管,监督派遣机构工作程序、派遣行为等建议,以期探讨促进我国劳务派遣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劳务派遣在国内用工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 3
2劳务派遣概念 4
2.1劳务派遣概念 4
2.2与劳务中介和人事代理的区别 4
3西安劳务派遣发展现状 5
3.1西安市劳务派遣现状 5
3.1.1西安市劳务派遣类型 5
3.1.2劳务派遣的人数、行业分布和报酬 5
3.2西安劳务派遣的积极效应 7
3.2.1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7
3.2.2对劳动者的积极作用 8
3.2.3对用工单位的影响 9
3.3西安市劳务派遣案例分析 10
3.3.1问卷基本情况 10
3.3.2调查结果分析 10
3.3.3访谈结果分析 14
4西安市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5
4.1西安市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 15
4.1.1经营地位不明确 15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经营资质缺乏严格审批 15
4.1.3混业经营问题严重 16
4.1.4劳务派遣岗位缺乏依据和标准 16
4.1.5劳务派遣三方的权益缺乏保障 17
4.2西安市劳务派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7
4.2.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17
4.2.2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17
4.2.3立法空白 17
5西安劳务派遣发展的路径及应对对策 18
5.1劳务派遣制度方面 18
5.2劳务派遣机构方面 18
5.3用工单位方面 19
5.4被派遣劳动者方面 19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绪论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我国是为了解决外国法人驻华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直接招工的政策限制。它伴随着改革开放、国企改制、城市化的进程,在缓解劳动力供求不足,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突破编制限制,根据企业生产需要解决短期临时性用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我国是为了解决外国法人驻华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直接招工的政策限制。随着国内经济市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劳务派遣用工发挥了广泛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性。但在实际发展和运行过程中,这种用工模式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企事业单位的劳务派遣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总结这种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方式的得失,提出不同层面的解决对策,才能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优势。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劳务派遣员工现状进行研究,以被派遣员工为调查对象来反映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员工三方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给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劳务派遣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增加地方收入。但也暴露出发生劳动纠纷时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相互推诿,正式员工与派遣员工内外有别,派遣员工不能享受职称评聘、休假福利、参加决策、参加党团工会活动等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西安劳务派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其完善发展提供对策,以期探讨促进我国劳务派遣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劳务派遣的发展对缓解社会劳动力供求和生产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相应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劳务派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政府及学者肯定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劳动力派遣可以使他们根据订单的波动情况灵活快速地作出增减劳动力需求的反应,而且劳动力派遣还给了失业人员重返劳动市场的机会,使其能够找到新的劳动岗位[14]。
美国学者艾林森[5]从被派遣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将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分成两个方面,自主和非自主。无论是自主原因还是非自主原因,劳务派遣的出现满足了部分劳动者的个人偏好或需求。
美国学者莱茵丹纳德和赫伯特诺斯鲁普[6]认为,美国劳务派遣的盛行可以归纳为三个因素:供给、需求及工会因素。派遣单位降低雇主责任和风险。派遣劳动者缺乏共同的利益,用工单位倾向于没有工会的劳动者。
日本学者大桥弥竹[7]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常态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在他看来,劳务派遣固然有其不少优点,但若无限制使用,却只能适得其反。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出现了劳务派遣用工常态化的不良趋势。不少企业的劳务派遣员工数量远胜正式员工。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只有国家、社会的正确引导,劳务派遣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丹麦学者麦克[8]对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他看来,劳务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都存在着或多或少归属感缺失。造成派遣员工缺乏归属感的原因很多,但是结果则是用工单位最不愿意看到的工作效率下降。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用工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石美遐等[9]认为,劳务派遣机构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很容易获得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信息,并把需就业劳动者的信息传达给雇主,促使雇主及时寻找到需要的人选,提高就业岗位的供求匹配效率,避免招聘与求职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劳务派遣的出现有效降低了用工企业的招聘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张新平[10]在对中国劳务派遣现状问题分析后,提出通过加强立法管理、改变薪水支付方式、限定劳务派遣范围等方式健全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
陈瑜、邓文君等[11]从劳务派遣制度、用工单位目的、企业理论等角度分析了劳务派遣员工同工不同工酬的现状,用工模式在法律上的不完善、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严格控制运营资本是导致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研究方法 3
2劳务派遣概念 4
2.1劳务派遣概念 4
2.2与劳务中介和人事代理的区别 4
3西安劳务派遣发展现状 5
3.1西安市劳务派遣现状 5
3.1.1西安市劳务派遣类型 5
3.1.2劳务派遣的人数、行业分布和报酬 5
3.2西安劳务派遣的积极效应 7
3.2.1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7
3.2.2对劳动者的积极作用 8
3.2.3对用工单位的影响 9
3.3西安市劳务派遣案例分析 10
3.3.1问卷基本情况 10
3.3.2调查结果分析 10
3.3.3访谈结果分析 14
4西安市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5
4.1西安市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 15
4.1.1经营地位不明确 15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经营资质缺乏严格审批 15
4.1.3混业经营问题严重 16
4.1.4劳务派遣岗位缺乏依据和标准 16
4.1.5劳务派遣三方的权益缺乏保障 17
4.2西安市劳务派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7
4.2.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17
4.2.2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17
4.2.3立法空白 17
5西安劳务派遣发展的路径及应对对策 18
5.1劳务派遣制度方面 18
5.2劳务派遣机构方面 18
5.3用工单位方面 19
5.4被派遣劳动者方面 19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绪论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我国是为了解决外国法人驻华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直接招工的政策限制。它伴随着改革开放、国企改制、城市化的进程,在缓解劳动力供求不足,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突破编制限制,根据企业生产需要解决短期临时性用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我国是为了解决外国法人驻华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直接招工的政策限制。随着国内经济市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劳务派遣用工发挥了广泛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性。但在实际发展和运行过程中,这种用工模式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企事业单位的劳务派遣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总结这种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方式的得失,提出不同层面的解决对策,才能真正发挥劳务派遣的优势。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劳务派遣员工现状进行研究,以被派遣员工为调查对象来反映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员工三方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给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劳务派遣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增加地方收入。但也暴露出发生劳动纠纷时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相互推诿,正式员工与派遣员工内外有别,派遣员工不能享受职称评聘、休假福利、参加决策、参加党团工会活动等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西安劳务派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其完善发展提供对策,以期探讨促进我国劳务派遣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劳务派遣的发展对缓解社会劳动力供求和生产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相应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劳务派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政府及学者肯定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劳动力派遣可以使他们根据订单的波动情况灵活快速地作出增减劳动力需求的反应,而且劳动力派遣还给了失业人员重返劳动市场的机会,使其能够找到新的劳动岗位[14]。
美国学者艾林森[5]从被派遣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将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分成两个方面,自主和非自主。无论是自主原因还是非自主原因,劳务派遣的出现满足了部分劳动者的个人偏好或需求。
美国学者莱茵丹纳德和赫伯特诺斯鲁普[6]认为,美国劳务派遣的盛行可以归纳为三个因素:供给、需求及工会因素。派遣单位降低雇主责任和风险。派遣劳动者缺乏共同的利益,用工单位倾向于没有工会的劳动者。
日本学者大桥弥竹[7]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常态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在他看来,劳务派遣固然有其不少优点,但若无限制使用,却只能适得其反。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出现了劳务派遣用工常态化的不良趋势。不少企业的劳务派遣员工数量远胜正式员工。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只有国家、社会的正确引导,劳务派遣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丹麦学者麦克[8]对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他看来,劳务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都存在着或多或少归属感缺失。造成派遣员工缺乏归属感的原因很多,但是结果则是用工单位最不愿意看到的工作效率下降。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用工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石美遐等[9]认为,劳务派遣机构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很容易获得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信息,并把需就业劳动者的信息传达给雇主,促使雇主及时寻找到需要的人选,提高就业岗位的供求匹配效率,避免招聘与求职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劳务派遣的出现有效降低了用工企业的招聘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张新平[10]在对中国劳务派遣现状问题分析后,提出通过加强立法管理、改变薪水支付方式、限定劳务派遣范围等方式健全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
陈瑜、邓文君等[11]从劳务派遣制度、用工单位目的、企业理论等角度分析了劳务派遣员工同工不同工酬的现状,用工模式在法律上的不完善、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严格控制运营资本是导致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