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领导特质及现实状况调查分析以江阴市为调查对象
目 录
1 引言 1
2 领导特质的内涵 1
2.1 领导特质的定义 1
2.2 领导特质理论的发展历程 1
3 数据调查过程 3
3.1 问卷设计? 3
3.2 数据收集? 4
4 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现状及分析 3
4.1 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现状 5
4.2 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分析 6
4.2.1 勇敢的品质 6
4.2.2 创新的品质 7
4.2.3 沟通的品质 8
4.2.4 应变的品质 9
4.2.5 自信的品质 11
5 领导特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12
5.1 招聘和甄选 12
5.2 员工培训 12
5.3 员工关系管理 13
6 领导特质与领导力培训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附 录 18
1 引言
领导特质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一个高绩效领导者所具备的质料。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领导绩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特质,成功的领导者必定在特质方面有共同的地方。在领导者的领导下,通过领导结果的好与坏,找出成功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方面与一般领导者的差异,从而确定优秀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关于领导力发展的实践表明,领导者的领导特质与有效领导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单靠培养领导行为并不能实现有效领导。目前领导特质理论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人格特质对领导者影响他人的努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外部环境、外部接触者也会对领导者的领导特质产生影响。有关领导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所以,应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动态的思维来看待领导特质。有效的领导特质可以在领导力的实践和开发中习得,因此,成功的领导特质并不是不可以习得的。此外,领导特质理论广泛地应用于实践,也解释了领导特质理论理性的、科学的、价值的所在。
2 领导特质的内涵
2.1 领导特质的定义
特质狭义是指人格特质。它是指“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直观的领导力,如形象、气质、语言和基本的习惯以及心理结构和行为)。广义是指包括生理、心理、行为和思想的所有特征。特质理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性特征由许多元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励和指导各种反应不断进行的心理结构。
领导的特质就是领导者应具有的质料。包括必须具备的远景和活力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领导特质理论主要是研究一名优秀而成功的领导所具有的内在品质与领导相关行为及绩效方面的关系。
2.2 领导特质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传统管理学的研究中,与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相比,领导特质理论通常被认为是过时的、无用的的理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管理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地增强,领导特质越来越多地在领导效率方面展现其关键作用。领导特质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陷入了低潮。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领导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仅仅依靠领导行为的发展并不能保证开发效果,人格特质在领导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领导特质理论重新获得关注。研究人员将领导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领导素质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于是产生了有效领导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内隐领导理论等现代的领导特质理论,推动了领导研究与实践[1]。
在研究领域中,领导特质被成为了领导者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领导特质被多种学科研究者所重视。领导特质是提高领导者领导能力、学习新的管理技能、实现有效领导以及保持乐观积极心理的最基础和稳定的因素。这一观点被人们开始普遍认同。领导者以领导特质为中介做到对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
早期学者将领导的个人特质经过分析后概括成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分别为身体素质、能力要求、业绩要素、责任感、参与度和性格特征要素。这个时期的研究者多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从而来评价领导者的特质。1948年,斯托格迪尔对一些有关领导特质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领导者和员工在素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二是有些方面的特质非常重要,与领导者的成功领导存在着一定的关联[2]。斯托格迪尔将这些特质分为六个方面: 能力(智力,敏感性,沟通能力,创造力,判断力);成果(学位,知识,学术成果;责任(可靠性,创造能力,毅力,主动,自信,超越欲望);参与(积极性,社会性,合作性,适应性,幽默);状态(社会经济地位,个人威望)。曼(1959)和斯托格迪尔(1974)再次回顾数以百计的研究文献,大量的证据巩固了以上主要的两个结论[3]。
尽管斯托格迪尔(1948、1974)、曼(1959)等人的研究都提出了充分证据,表明拥有正确的特质的领导者更有可能成功。但很多研究者忽略了这一点,却只关注了“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差异”这一结论。由此,他们也错误地得出“个人特质不能被用预测未来领导成功”。于是,领导研究的视角也从特质理论转向其他,领导特质理论研究不再成为主流学派,陷入低潮。直到洛德、韦德、阿林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986)和霍肯、科菲(1994)发表了研讨会论文,领导人格特质才重新受到领导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领导特质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研究视角的转变,又产生了魅力领导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与领导者动机理论。
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低谷期,西方学者对领导特质有了重新认识。从而涌现了一大批有关有效领导特质的研究成果。
图1 国外有效领导特质的研究
3 数据调查过程
3.1 调查提纲设计?
本文使用的是设计调查提纲的方法来收集数据的,通过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收集到一些数据,并且这种调查方法的成本比较低、问题设置方便灵活并且效率高,因此论文作者大多都采用这种方法。为了保证调查提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施过程中将调查提纲的设计工作分为了三步:第一步,仔细查找国内外关于领导特质的调查方法,在仔细研究相关的文献之后,联系实际,选取最为合适的题目,从而构成本次论文调查提纲的主要内容。其次,在选择并制定主要调查问题时,本研究考虑到员工的文化程度,所以对调查提纲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才形成调查提纲的初稿文字。最后,在调查提纲的实施过程中,在结合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同时,对提纲进行了再次修正,从而形成了最终的调查提纲版本。
3.2 数据收集?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研究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及其现状分析,探索出有效的领导特质及其影响和作用,从而给领导者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定程度上的启示和借鉴。
本研究数据收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现代企业离不开领导者的领导特质对其发展的影响,无论企业有多大规模或者所处的行业如何,都需要在其引导下来发展自身。同时,由于战略领导视角下的领导者是企业发展和运行的主要领导者,领导者的领导特质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研究的领导特质一般为企业领导的领导特质。论文题目将调研地点设定在江阴市,考虑到直接对领导调研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决定将调查提纲的填写者改为企业员工,以企业员工第三者的角度去反映他们的领导特质。
1 引言 1
2 领导特质的内涵 1
2.1 领导特质的定义 1
2.2 领导特质理论的发展历程 1
3 数据调查过程 3
3.1 问卷设计? 3
3.2 数据收集? 4
4 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现状及分析 3
4.1 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现状 5
4.2 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分析 6
4.2.1 勇敢的品质 6
4.2.2 创新的品质 7
4.2.3 沟通的品质 8
4.2.4 应变的品质 9
4.2.5 自信的品质 11
5 领导特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12
5.1 招聘和甄选 12
5.2 员工培训 12
5.3 员工关系管理 13
6 领导特质与领导力培训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附 录 18
1 引言
领导特质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一个高绩效领导者所具备的质料。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领导绩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特质,成功的领导者必定在特质方面有共同的地方。在领导者的领导下,通过领导结果的好与坏,找出成功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方面与一般领导者的差异,从而确定优秀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关于领导力发展的实践表明,领导者的领导特质与有效领导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单靠培养领导行为并不能实现有效领导。目前领导特质理论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人格特质对领导者影响他人的努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外部环境、外部接触者也会对领导者的领导特质产生影响。有关领导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所以,应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动态的思维来看待领导特质。有效的领导特质可以在领导力的实践和开发中习得,因此,成功的领导特质并不是不可以习得的。此外,领导特质理论广泛地应用于实践,也解释了领导特质理论理性的、科学的、价值的所在。
2 领导特质的内涵
2.1 领导特质的定义
特质狭义是指人格特质。它是指“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直观的领导力,如形象、气质、语言和基本的习惯以及心理结构和行为)。广义是指包括生理、心理、行为和思想的所有特征。特质理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性特征由许多元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励和指导各种反应不断进行的心理结构。
领导的特质就是领导者应具有的质料。包括必须具备的远景和活力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领导特质理论主要是研究一名优秀而成功的领导所具有的内在品质与领导相关行为及绩效方面的关系。
2.2 领导特质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传统管理学的研究中,与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相比,领导特质理论通常被认为是过时的、无用的的理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管理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地增强,领导特质越来越多地在领导效率方面展现其关键作用。领导特质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陷入了低潮。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领导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仅仅依靠领导行为的发展并不能保证开发效果,人格特质在领导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领导特质理论重新获得关注。研究人员将领导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领导素质以发展的眼光来研究,于是产生了有效领导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内隐领导理论等现代的领导特质理论,推动了领导研究与实践[1]。
在研究领域中,领导特质被成为了领导者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领导特质被多种学科研究者所重视。领导特质是提高领导者领导能力、学习新的管理技能、实现有效领导以及保持乐观积极心理的最基础和稳定的因素。这一观点被人们开始普遍认同。领导者以领导特质为中介做到对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
早期学者将领导的个人特质经过分析后概括成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分别为身体素质、能力要求、业绩要素、责任感、参与度和性格特征要素。这个时期的研究者多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从而来评价领导者的特质。1948年,斯托格迪尔对一些有关领导特质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领导者和员工在素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二是有些方面的特质非常重要,与领导者的成功领导存在着一定的关联[2]。斯托格迪尔将这些特质分为六个方面: 能力(智力,敏感性,沟通能力,创造力,判断力);成果(学位,知识,学术成果;责任(可靠性,创造能力,毅力,主动,自信,超越欲望);参与(积极性,社会性,合作性,适应性,幽默);状态(社会经济地位,个人威望)。曼(1959)和斯托格迪尔(1974)再次回顾数以百计的研究文献,大量的证据巩固了以上主要的两个结论[3]。
尽管斯托格迪尔(1948、1974)、曼(1959)等人的研究都提出了充分证据,表明拥有正确的特质的领导者更有可能成功。但很多研究者忽略了这一点,却只关注了“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差异”这一结论。由此,他们也错误地得出“个人特质不能被用预测未来领导成功”。于是,领导研究的视角也从特质理论转向其他,领导特质理论研究不再成为主流学派,陷入低潮。直到洛德、韦德、阿林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986)和霍肯、科菲(1994)发表了研讨会论文,领导人格特质才重新受到领导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领导特质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研究视角的转变,又产生了魅力领导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与领导者动机理论。
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低谷期,西方学者对领导特质有了重新认识。从而涌现了一大批有关有效领导特质的研究成果。
图1 国外有效领导特质的研究
3 数据调查过程
3.1 调查提纲设计?
本文使用的是设计调查提纲的方法来收集数据的,通过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收集到一些数据,并且这种调查方法的成本比较低、问题设置方便灵活并且效率高,因此论文作者大多都采用这种方法。为了保证调查提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施过程中将调查提纲的设计工作分为了三步:第一步,仔细查找国内外关于领导特质的调查方法,在仔细研究相关的文献之后,联系实际,选取最为合适的题目,从而构成本次论文调查提纲的主要内容。其次,在选择并制定主要调查问题时,本研究考虑到员工的文化程度,所以对调查提纲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才形成调查提纲的初稿文字。最后,在调查提纲的实施过程中,在结合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同时,对提纲进行了再次修正,从而形成了最终的调查提纲版本。
3.2 数据收集?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研究江阴市有效领导特质及其现状分析,探索出有效的领导特质及其影响和作用,从而给领导者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定程度上的启示和借鉴。
本研究数据收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现代企业离不开领导者的领导特质对其发展的影响,无论企业有多大规模或者所处的行业如何,都需要在其引导下来发展自身。同时,由于战略领导视角下的领导者是企业发展和运行的主要领导者,领导者的领导特质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研究的领导特质一般为企业领导的领导特质。论文题目将调研地点设定在江阴市,考虑到直接对领导调研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决定将调查提纲的填写者改为企业员工,以企业员工第三者的角度去反映他们的领导特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