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模式研究

毕业论文中文 情绪智力的概念是1990年Salovery和Mayer首次提出的,它是人类的另一种智慧。然而一直以来,各级学校往往更重视智力,却忽视了情绪智力的重要性,致使我们的学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都变成了解题的能手,却是生活的残疾。情绪智力关系着个人日后成就的高低与幸福快乐,因此加强对情绪智力的了解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发现当前大学生情绪智力方面以及高校在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方法上有很多问题。大学生情绪智力整体一般,在学校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他人的情绪不敏感,对自己的情绪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而高校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没有明确的情绪智力培养目标和方案,缺少相应的培训师资力量以及缺少情绪智力的培训资料。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本文为不同年级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大一情绪智力的初级培养、大二情绪智力的系统培养、大三情绪智力的重点培养以及大四EQ高手培养。 关键词 情绪智力,大学生,培养模式 目 录
1 引言 1
2 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理论 1
2.1 情绪智力的概念 1
2.2 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 2
3 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以为例 3
3.1 研究方法 3
3.1.1 研究对象 3
3.1.2 研究工具 3
3.2 数据分析与结果 3
3.2.1 情绪智力的一般特点 3
3.2.2 情绪智力的年级表现 4
3.2.3 情绪智力的学科表现 4
3.3 小结 5
4 情绪智力的培养 5
4.1 高校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方法上的缺陷 5
4.1.1 高校没有明确的情绪智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培养目标和方案 5
4.1.2 高校缺少相应的培训师资力量 5
4.1.3 高校缺少情绪智力的培训资料 6
4.2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模式 7
4.2.1 不同年级情绪智力的培养体系 7
4.2.2 情绪智力培养的课程内容 8
4.2.3 情绪智力培养的方法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199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Salovery和Mayer联合提出“情绪智力”之后,它的概念便渐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智力包括传统智力和情绪智力,传统智力指的是一种认知能力,而情绪智力指的是一种情绪的体验能力,如知觉、审视、辨析、理解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人们已经不再单单依据传统智力的高低来预测个人未来的成就。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在校学习成绩的突出根本不能再保证个人未来的成功。传统智力不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情绪智力才是决定个人将来成就高低的关键因素。情绪智力与个人日后成就的高低与幸福快乐有关,因此加强对情绪智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
2 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理论
2.1 情绪智力的概念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这个概念。情绪智力被定义为正确认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利用这些信息引导自己行为的能力。情绪智力是加工各种情绪信息的总和,它是识别、分析各种情绪,从而控制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智力总结出有四级能力,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顺序先后和层次结构,从一级能力到四级能力,逐步成熟。这四方面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l)情绪的认识和表达能力;(2)情绪对思维的引导能力;(3)对情绪的理解、分析能力;(4)对情绪的控制能力。1995年Goleman提出了他对情绪智力的观点,他在《情绪智力》一书中全面地论述了情绪智力的含义、情绪智力对成功的影响以及情绪智力的培养这些问题。情绪智力被定义为分析他人的情绪、控制自身的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情绪智力也被分成了五种能力,包括:(1)对自身情绪的认识能力;(2)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3)对自身的激励能力;(4)对他人情绪的分析能力;(5)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1985年Baron创造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这个词,1997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情绪智力的标准化量表——《巴昂情商量表》(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简称EQ -i) [1]。同年,他提出了自己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情绪智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aron也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模型,包含五大维度:(l)个体内部因素;(2)人际关系因素;(3)适应性因素;(4)压力管理因素;(5)一般心境因素[1]。
2.2 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
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而能力可以通过培养提高,所以情绪智力不是固定的, 每个人的情绪智力都可以进行培养。而训练和培养情绪智力的关键时期就是大学时期。实证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培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应对方式和职业价值观,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情绪智力影响心理健康。情绪智力是一种调节好自身情绪,能抵抗外界压力以及把握好自身心理平衡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力,那么即使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时,也能快速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乐观、活泼、积极的心态;反之,心理则会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智力难以正常地发挥,不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2]。王才康也得出,情绪智力和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相关[3],而焦虑和抑郁又属于评判个人心理的重要标准,因此,情绪智力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是社会焦虑的基础因素[4],社会焦虑是一种伴随着负性的人内和人际后果的特质,人际交往能力差的人会产生很强的社会互动焦虑。因此,能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解决好人际交往问题,这可以减少社会焦虑。
情绪智力影响应对方式。情绪智力是认识和分析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从而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有关[5]。情绪智力较高的大学生,一般会采取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例如,解决问题和求助),情绪智力较低的大学生则采取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例如,幻想、退避、自责)。这可能是因为情感智力较高的大学生能正确地识别自身和他人的情绪,并且能控制好自身和他人的情绪,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使遇到问题,他们也能快速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寻找解决方法或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情绪智力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如果一个人情绪智力高,他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会重视发展因素,而如果一个人情绪智力低,他会更加重视保健因素。因为情绪智力高的人更注重追求事业的成功,在选择职业时会考虑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发展因素。而情绪智力低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对事业成功没有过多的追求,对个人价值观的实现也没有过多的追求,因此,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会更看重职业是否稳定、是否有社会保险和退休金等保健因素[6]。不同的情绪智力职业价值观不同。
3 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以为例
人数
平均数

对他人情绪的调节
136
3.39
对自己情绪的调节
对他人情绪的评价
136
3.49
情绪运用
136
3.67

对自己情绪的评价
表3 不同学科的情绪智力平均表现
对他人情绪调节
对他人情绪评价
对自己情绪评价
对自己情绪调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9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