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择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以为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绪论 2
一、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2
(一)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2
1.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2
2.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3
3.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3
(二)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4
1.成就动机概念界定 4
2.成就动机的结构与测量 4
3.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4
(三)择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综述 5
二、研究设计 5
(一)研究工具 5
1.择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6
2.成就动机量表 6
(二)研究方法 6
(三)研究假设 6
(四)研究对象 6
(四)数据处理 7
三、研究结果 7
(一)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一般特点 7
1.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7
2.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8
(二)大学生成就动机的一般特点 9
1.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 9
2.大学生成就动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9
(三)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11
1.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皮尔逊相关 11
2.成就动机对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12
3.择业自我效能感对成就动机的多元回归分析 12
四、分析与讨论 12
(一)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统计结果分析 12
1.总体概况 12
2.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3
(二)大学生成就动机统计结果分析 14
1.总体概况 14
2.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4
(三)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 15
六、研究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与展望 16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16
(二)研究启示 16
1.大学生、学校、政府以及社会之间有机配合和共同努力 17
(三)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17
1.研究不足 17
2.研究展望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2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分析
——以大学为例
引言
绪论
自1999年全国各大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有749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2005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人数初次超过300万,2008年突破500万,2011年突破600万,2014年突破700万。大学生的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显著。
其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不仅与当前整个社会的经济和就业形势有关,而且与他们自身的职业选择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择业效能感即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是否能完成与职业有关的任务所具有的信心,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职业选择。
心理学家贝兹和赫克特(1981)最早将班杜拉(1977)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咨询上,后来便形成了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领域。其中,对择业效能感的有关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我国高等教育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高校在强调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中指导。
一、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一)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1.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克特和贝茨在1983年提出,其概念来自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克莱兹的职业成熟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对自我效能感的含义进行阐释,他提出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在应对和处理环境事件过程中的有效性,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任务、实现某一目标所具有的信念或主体的主观感受。班杜拉于1986年对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作了进一步阐述,将自我效能感分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领域自我效能感和特殊任务自我效能感三个层次,其中表现在职业决策上,就是择业自我效能感。
克莱兹的职业成熟理论
克莱兹于1978年提出的职业成熟理论是择业效能感的又一理论基础,他提出了正确的自我评价、收集有效的职业信息、进行目标筛选、制定未来的计划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五种与职业选择过程有关的能力以及与这一过程有关的成熟态度,这五种能力将会促使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做出相对正确的职业选择。由于自我效能是对特定行为领域中相关能力和信心的定义,因此这五个与职业选择过程有关的能力可以作为测量择业效能感的五个维度,使对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更加的清晰可控。
择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赫克特和贝茨在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克莱兹职业成熟理论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择业效能感理论。他们认为择业效能感是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对自身能成功完成求职任务所具备的能力的自我评估和信心。他们将择业效能感的操作性定义为:“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身完成准确的自我评价、搜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项任务所需能力的信心水平。”
择业效能感对决策主体的职业决策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择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的职业探索性和职业发展强于择业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他们能够做出更有效的职业选择。
综合以上观点,择业自我效能感是指择业者在做出就业决策时对自己能够胜任工作任务或实现目标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种评价或信心,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的体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7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