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以爱情观为核心(附件)【字数:9289】

摘 要 夏洛蒂·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以一个家族的形式著名于文学领域,这并不多见。百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勃朗特三姐妹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多研究她们的作品风格,写作形式等,对三姐妹自身生活经历和性格的探究也很多。三姐妹为人所知的作品都反映了进步的女性意识,爱情是她们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很少有学者将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单独进行比较,分析其爱情观。本文以《简·爱》和《呼啸山庄》为例,使用比较法,着重分析书中主人公的爱情观,试探究勃朗特两姐妹的爱情观及成因,并浅析两姐妹爱情观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并试着分享自己的反思。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爱情观 2
11《简爱》中的爱情观:平等自尊自由 3
12《呼啸山庄》中的爱情观:背叛挣扎重生 3
第二章 爱情观差异原因 5
21童年与成长趋同 5
22成年后经历存异 5
23书籍阅读有别 6
第三章 《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影响 7
31《简爱》的阅读效应 7
32《呼啸山庄》的后世影响 7
33《简爱》和《呼啸山庄》爱情观的当代意义 7
结 语 9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 言
在西方人眼中,一切都来自于上帝的赠与——疾病,健康;快乐,悲伤;愚钝,智慧智慧存在于个人身上,并不稀奇,但智慧同时存在于一家人身上的现象并不多见。这里的智慧可以被一个更为高级的词语所替代——天赋。
然而勃朗特一家的情形表明,天赋是有可能被赋予于一个家庭的。纵然这天赋给他们带来的这是孤独,他们远离尘世,他们远离人群,在自己的生活圈中孤独的创作着。他们是那么的出色,他们的作品几乎无人超越。从很小的时候,勃朗特姐妹们就显示出在文学创作上的天赋,长大后的作品更是轰动了文坛,然而,来自同一个生长环境的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却是不同风格的,所谓的天赋在不同的人身上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诞生了不同的成果。勃朗特两姐妹就像是两朵不同种类的鲜花,同样芬芳,却有不同的韵味。在英国文学史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像勃朗特一家这种以家族形式在文坛上占据一定地位的形式是鲜有的,她们每个人都是引人注目的宝石,当以家族的形式出现,那这种天赋的光芒事如何也无法掩饰的。及时时间不短的向前推移,《简爱》和《呼啸山庄》依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享有难以撼动的地位。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在思想的深度上以及艺术的成就上,都深深吸引着历代的文学爱好者。自勃朗特姐妹署名“贝尔”的小说于1847年秋冬出版直至今日,研究和评论她们作品的文章和书籍难以计算,同她们寥寥的数本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983年杨静远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一百多年来的勃朗特姐妹研究》一文,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人对勃朗特姐妹的研究成果。而1857年出版的《夏洛蒂勃朗特传》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出的关于勃朗特姐妹的一系列传记都在不断的将勃朗特姐妹一次又一次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大量的评论和传记文学为研究勃朗特姐妹提供了很多资料。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视野下的文学作品越来越有研究价值,而勃朗特姐妹这样以家族团体的研究对象更具探究性。
作为勃朗特姐妹书籍的爱好者,我将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及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为例,通过比较法浅析勃朗特两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以爱情观为核心,尝试分析其爱情观的成因,并浅析两姐妹的爱情观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并试着给出笔者的反思。
爱情观
勃朗特姐妹生长在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中,幼年丧母,后又相继失去两位姐姐,勃朗特姐妹从小就经历生死离别,这使得她们的性格内敛而又坚强。像很多天资聪颖的人一样,她们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她们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一起用文字创造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王国。她们从书籍中认识世界,从书籍中知道爱情。当贫穷,丧亲,寄人篱下这样的悲情情节充斥着成长过程,这种痛苦带给姐妹们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这一方面,细心的人能从勃朗特姐妹的作品中感受一二,最好的例子便是夏洛蒂勃朗特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简爱》,小说借女主角简爱之口诉说着夏洛蒂的人生。给悲惨的生活带来希望的是她们毕业自剑桥圣约翰学院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有学识的家长,在勃朗特姐妹童年时期,他经常给她们讲故事,鼓励她们看书读报,他也是勃朗特姐妹幼时创作的最佳听众和最佳读者。也许正是这样一位开明的父亲打开了勃朗特姐妹探索文学新世界的大门。不过,勃朗特姐妹们还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得到了来自父亲给予的超过姐姐们的疼爱,姐姐们也非常照顾弟弟,家中不多的积蓄大多投入到培养这个独子之中。但这一份过分的疼爱与关注,并没有使得这唯一的儿子——勃兰威尔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反而使得他性格软弱,脾气反复,暴躁易怒。这个被给予厚望的弟弟后来却成为勃朗特一家另一个痛苦的根源。父亲虽然让勃朗特姐妹读书看报,送她们去学习,但那个社会,人骨子里就驻扎着男权思想,相对闭塞的生活环境,老套的教育,父亲的宠爱,姐妹们的迁就,都是勃兰威尔由一个极具文学天赋的人变成整日酗酒吸毒没有灵魂的人。而相同的成长环境,姐姐们却从中得到了思想上的进步,她们批判当时的社会,向往在书中看到过得自由生活,继而充满希望的等待未来的生活。
曾经的生活经历和教育使得勃朗特姐妹们的性格有些许内敛,而步入社会后的遭遇就进一步促就了她们各种观念的形成,其中,就包括爱情观。在夏洛蒂短暂的一生中拒绝了为数不多的两位追求者,她觉得他们不是真的爱她。夏洛蒂和艾米丽一起办学失败后,夏洛蒂曾在法语学校学过法语,在那里,她爱上埃热老师,一个有妇之夫,然而这位老师却对夏洛蒂无心,这段感情结束在伦理道德和夏洛蒂性格的驱使下。这里不难看出夏洛蒂内敛,矜持又自尊的性格。相比较于夏洛蒂,艾米丽的性格是开朗的,热情的。但其实她和她的姐姐一样拥有敏感的性格和强硬的自尊心,她的英年早逝使得我们无法从她的感情生活中窥探一二,但从她作品中透露的追求,却是能感受一二的。这个没有恋爱经历的姑娘外表热情,内心却是敏感自尊的,她的双面性格似乎正是她创造出《呼啸山庄》的完美条件。
11《简爱》中的爱情观:平等自尊自由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出版于1847年,一出版便轰动文坛。小说的主人公简爱——一个失去至亲的女孩,她有着坎坷的人生,但通过自己的抗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简爱,反映一个渴望拥有幸福自由生活的平凡心灵的真实心声。而简爱与罗切斯特起起伏伏的爱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格孤僻的女孩通过自己对爱情大胆的追求,最终得到幸福的故事。作品的问世遭遇到了评论界截然相反的反应:一方面是热烈的欢迎和赞誉,另一方面则是恶意的诋毁和中伤。和绝大数评论对小说的评论一样,我认为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具有深刻,真实,新颖,独创,有力,感人的特点,不得不赞赏作者卓越的才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