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形象分析
摘 要贾政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封建传统的士大夫,对贾母顺亲娱亲,对王夫人体贴尊重,对待“讨人嫌”的赵姨娘包容宽容,对待自己的儿子严厉苛刻,尤其是贾宝玉。宝玉见到贾政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本论文主要讨论贾政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分析贾政这一人物形成悲剧的原因,其中有家庭的原因,当然也有更多的社会的因素,贾政在《红楼梦》中除了在衬托其他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目 录
引言 1
1 《红楼梦》中贾政人物特点 2
1.1 侍亲养亲 顺亲娱亲 2
1.2 体贴信任 包容宽容 3
1.3 严厉苛刻 世俗鄙俗 4
1.4 纠结矛盾 不通世务 5
2 贾政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 7
2.1 复杂的家庭环境 7
2.2 封建的社会制度 8
3 贾政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10
3.1 衬托其他人物形象 10
3.2 象征封建王朝的衰落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既是中国古代乃至全世界举世公认的文学巅峰之作,也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自问世起,就受到了各路文学家的关注。比如清代的评点,民国的考证和索引,为此还形成了当代的“红学”,可谓是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他们基本上都展示了《红楼梦》中所蕴含的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资源,它如冰山一角,仍有许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就贾府中当家人贾政来说,他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尽管《红楼梦》的重点是描写金陵中的女子,但是他作为封建社会下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仍然忠于现实描写了一个在君权父权下的皇权专制社会中的小人物的挣扎起伏,而这个小人物就是贾府中的贾政,他是这个体系中的核心,也是贾府中唯一的正面代言人,针对贾政这个人物,不同时期的人都有不同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人站在家庭的角度来写贾政,但是更多的是站在宝玉的对立面,从2000年以后就有人开始为贾政翻案,新时期对贾政的分析比较全面,对贾政有了新的突破,又赋予了贾政新的内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论文从家庭和社会角度来论述贾政人物特点。
1 《红楼梦》中贾政人物特点
《红楼梦》中贾政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有一妻两妾,分别是正房王夫人,妾室赵姨娘和周姨娘,贾政和王夫人先生下贾珠,但是贾珠不幸早夭,还有一个入宫的贾元春,然后是贾宝玉,与赵姨娘生下贾环和贾探春。贾政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他在贾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贾政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1.1 侍亲养亲 顺亲娱亲
因为贾政自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1]P27贾政从贾代善去世以后就一直侍奉贾母,贾政本是一家之主,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但是贾政却事事以贾母为先,处处让着贾母,顺着贾母,一旦有了好吃的和好玩的,他一定会让贾母享受,在贾政看来,贾母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即使贾母宠爱贾宝玉,贾政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看在贾母的面上,饶了宝玉,古代女子地位是很低的,更别说封建礼教森严的清朝了。而《红楼梦》却打破了这样的窠臼,贾宝玉一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1]P28便是最好的例证。贾政一向遵守传统伦理中的孝道,第七十五回贾政为了讨好贾母,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笑话。如:
从贾母起,然后是贾赦,两个人接过,鼓声在传起,正好落在了贾政的手中,贾政无奈只好饮酒,众姐妹弟兄你拉我一下,我拉你一下,含笑想听是什么笑话,贾政看见贾母脸上喜悦,便笑道:“一家人有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话,大家都笑了”。因为没有见过严肃的贾政说过笑话,想听他如何讲,所以大家才笑。[1]P1052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粗俗,但是却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在中秋节当着一家子的面,如果贾政在像为官那样一板一眼,那就很扫兴了,面对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家庭妇女,只有讲点他们能理解的话,才能逗笑他们,这正是贾政的聪明之举。这透露出贾政对贾母的关怀之情。希望通过娱乐的方式能够从贾母那里多分一点疼爱。从中可以看出贾政对贾母的孝心,贾母作为大观园里面最年长的人,已经是儿孙满堂,希望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而贾政能够投其所好,希望娱乐贾母,让贾母能够安享晚年,在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这是无可厚非的,用如此粗俗的语言是想把大家逗乐,也是情理之中,如果贾政讲的笑话没有把大家逗乐,他就受罚了,肯定会使大家扫兴,之前在元宵节会上,大家都在猜灯谜,但是由于贾政过于正经,大家很拘束放不开,贾母就早早把贾政支走了,现在正逢中秋佳节,十分难得聚在一起,一直盼望着家人和睦的贾母非常珍惜这次聚会,所以贾政才会让他老人家开心,才会讲这个笑话。而这更加体现了贾政对母亲的孝顺,单从贾政对母亲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孝子,这是不可否定的,虽然贾母因为孙子贾宝玉而埋怨贾政,但是贾政毫无怨言,依旧侍奉母亲。可见,贾政对待自己的母亲是遵行儒家的孝道。
1.2 体贴信任 包容宽容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红楼梦》“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人,坏人完全是坏人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2]P338
贾政对王夫人是非常体贴的。从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政实在是忍无可忍,命人拿来宝玉,等到王夫人来时,板子却越来越重,直到王夫人搬出贾母,按宝玉的的两个小斯才忙松了手走开,而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1]P442。
王夫搬出贾母来劝说贾政,贾政更加生气,甚至想要拿绳子勒死宝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贾政这是在针对王夫人,王夫人在情急之下还说出了真心话,老爷想要管教儿子,也要看在我们多年的情分上,王夫人这时已经是五十多岁了,贾政听了这番话,站在王夫人的角度上,理解了王夫人的良苦用心,就算不看在贾母的面子上,也要顾念几十年的夫妻之情,这时贾政已是“泪珠更似一般滚了下来。”[1]P444试想一下,贾政如果不是体贴王夫人,怎么会轻易饶得了宝玉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宝玉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要不是念在王夫人的情分上,宝玉早已被打死了。就是因为王夫人的到来,才保住了宝玉的性命,毕竟老来得子不容易。从中可以看出贾政对正室王夫人的体贴和心疼。
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和对王夫人的宠爱不一样,贾政之所以娶赵姨娘,其实有充分理由的,王夫人共有两个儿子,贾珠不幸死了,大约四十岁才生了贾宝玉,再生一个会很难,才娶了赵姨娘,生了贾环和贾探春,所以贾政对赵姨娘宠爱是理所应当的。如: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前,贾环进谗,也是说:“我母亲告诉我说”[1]P223
目 录
引言 1
1 《红楼梦》中贾政人物特点 2
1.1 侍亲养亲 顺亲娱亲 2
1.2 体贴信任 包容宽容 3
1.3 严厉苛刻 世俗鄙俗 4
1.4 纠结矛盾 不通世务 5
2 贾政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 7
2.1 复杂的家庭环境 7
2.2 封建的社会制度 8
3 贾政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10
3.1 衬托其他人物形象 10
3.2 象征封建王朝的衰落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既是中国古代乃至全世界举世公认的文学巅峰之作,也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自问世起,就受到了各路文学家的关注。比如清代的评点,民国的考证和索引,为此还形成了当代的“红学”,可谓是百家争鸣,百家齐放,他们基本上都展示了《红楼梦》中所蕴含的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资源,它如冰山一角,仍有许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就贾府中当家人贾政来说,他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尽管《红楼梦》的重点是描写金陵中的女子,但是他作为封建社会下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仍然忠于现实描写了一个在君权父权下的皇权专制社会中的小人物的挣扎起伏,而这个小人物就是贾府中的贾政,他是这个体系中的核心,也是贾府中唯一的正面代言人,针对贾政这个人物,不同时期的人都有不同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人站在家庭的角度来写贾政,但是更多的是站在宝玉的对立面,从2000年以后就有人开始为贾政翻案,新时期对贾政的分析比较全面,对贾政有了新的突破,又赋予了贾政新的内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论文从家庭和社会角度来论述贾政人物特点。
1 《红楼梦》中贾政人物特点
《红楼梦》中贾政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有一妻两妾,分别是正房王夫人,妾室赵姨娘和周姨娘,贾政和王夫人先生下贾珠,但是贾珠不幸早夭,还有一个入宫的贾元春,然后是贾宝玉,与赵姨娘生下贾环和贾探春。贾政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他在贾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贾政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1.1 侍亲养亲 顺亲娱亲
因为贾政自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1]P27贾政从贾代善去世以后就一直侍奉贾母,贾政本是一家之主,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但是贾政却事事以贾母为先,处处让着贾母,顺着贾母,一旦有了好吃的和好玩的,他一定会让贾母享受,在贾政看来,贾母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即使贾母宠爱贾宝玉,贾政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看在贾母的面上,饶了宝玉,古代女子地位是很低的,更别说封建礼教森严的清朝了。而《红楼梦》却打破了这样的窠臼,贾宝玉一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1]P28便是最好的例证。贾政一向遵守传统伦理中的孝道,第七十五回贾政为了讨好贾母,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笑话。如:
从贾母起,然后是贾赦,两个人接过,鼓声在传起,正好落在了贾政的手中,贾政无奈只好饮酒,众姐妹弟兄你拉我一下,我拉你一下,含笑想听是什么笑话,贾政看见贾母脸上喜悦,便笑道:“一家人有一个人最怕老婆的,才说了一句话,大家都笑了”。因为没有见过严肃的贾政说过笑话,想听他如何讲,所以大家才笑。[1]P1052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粗俗,但是却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在中秋节当着一家子的面,如果贾政在像为官那样一板一眼,那就很扫兴了,面对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家庭妇女,只有讲点他们能理解的话,才能逗笑他们,这正是贾政的聪明之举。这透露出贾政对贾母的关怀之情。希望通过娱乐的方式能够从贾母那里多分一点疼爱。从中可以看出贾政对贾母的孝心,贾母作为大观园里面最年长的人,已经是儿孙满堂,希望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而贾政能够投其所好,希望娱乐贾母,让贾母能够安享晚年,在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这是无可厚非的,用如此粗俗的语言是想把大家逗乐,也是情理之中,如果贾政讲的笑话没有把大家逗乐,他就受罚了,肯定会使大家扫兴,之前在元宵节会上,大家都在猜灯谜,但是由于贾政过于正经,大家很拘束放不开,贾母就早早把贾政支走了,现在正逢中秋佳节,十分难得聚在一起,一直盼望着家人和睦的贾母非常珍惜这次聚会,所以贾政才会让他老人家开心,才会讲这个笑话。而这更加体现了贾政对母亲的孝顺,单从贾政对母亲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孝子,这是不可否定的,虽然贾母因为孙子贾宝玉而埋怨贾政,但是贾政毫无怨言,依旧侍奉母亲。可见,贾政对待自己的母亲是遵行儒家的孝道。
1.2 体贴信任 包容宽容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红楼梦》“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人,坏人完全是坏人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2]P338
贾政对王夫人是非常体贴的。从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政实在是忍无可忍,命人拿来宝玉,等到王夫人来时,板子却越来越重,直到王夫人搬出贾母,按宝玉的的两个小斯才忙松了手走开,而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1]P442。
王夫搬出贾母来劝说贾政,贾政更加生气,甚至想要拿绳子勒死宝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贾政这是在针对王夫人,王夫人在情急之下还说出了真心话,老爷想要管教儿子,也要看在我们多年的情分上,王夫人这时已经是五十多岁了,贾政听了这番话,站在王夫人的角度上,理解了王夫人的良苦用心,就算不看在贾母的面子上,也要顾念几十年的夫妻之情,这时贾政已是“泪珠更似一般滚了下来。”[1]P444试想一下,贾政如果不是体贴王夫人,怎么会轻易饶得了宝玉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宝玉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要不是念在王夫人的情分上,宝玉早已被打死了。就是因为王夫人的到来,才保住了宝玉的性命,毕竟老来得子不容易。从中可以看出贾政对正室王夫人的体贴和心疼。
贾政对赵姨娘的宠爱和对王夫人的宠爱不一样,贾政之所以娶赵姨娘,其实有充分理由的,王夫人共有两个儿子,贾珠不幸死了,大约四十岁才生了贾宝玉,再生一个会很难,才娶了赵姨娘,生了贾环和贾探春,所以贾政对赵姨娘宠爱是理所应当的。如: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前,贾环进谗,也是说:“我母亲告诉我说”[1]P22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