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用典艺术探微(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家家争唱纳兰词,纳兰心事几曾知?”纳兰词于当时风靡一时,家喻户晓,其成就为世人皆叹。纳兰容若信手一阙词便波澜你我的一个世界,纳兰词中用典堪称一绝,古人皆忌用典繁多,言其失掉诗词本色,使之晦涩难懂,容若却反其道而行之,纳兰词中用典颇多且将用典的艺术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其用典的独特性更使人为之折服。
目录
引言 1
1用典概说 2
2 纳兰词何以主观用典 3
3纳兰词用典的分类 5
3.1感人肺腑的神话传说 5
3.2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5
3.3满腹才华的名人轶事 6
4纳兰词用典的独特性 7
4.1用典众多 7
4.2 手法娴熟 7
4.3融情于典 8
4.4所用之典自然亲切、词境空灵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言
从古至今,用典手法在诗词中屡见不鲜,文人骚客们常常借助用典以述不可明言之意,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更是一位用典高手。纳兰词用典独特、意味甚浓,仿佛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本文拟通过纳兰词用典的种类、手法及娴熟的技巧的梳理,对其用典的艺术性、独特性作更深入的认知,借以锻炼提升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材料组织能力、分析鉴别能力,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读懂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其人与事以及他文学造诣,清代被注意,直至1979年,关于纳兰容若其人其事的论述仅是增添了两篇关于他的论文。至于谈到纳兰词中用典及分析研究方面的问题,也只是起步不久。虽然苏樱为后人了解纳兰词供给了材料,但也只是对典故包含的事件略作提点并未全方位的解说。其他学者也只把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如李慧霞的《纳兰容若及其词的研究》和卓清芬的《纳兰性德文学研究》就是这样。由此看来,纳兰词用典方面仍有继续深入探究的必要。故而笔者不揣浅陋,拟对纳兰词用典的艺术作以分类、剖析,借以窥视他使用典故的高超技巧和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1用典概说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张中行先生认为,所谓的“用典”就是“就较少的词语拈指特定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义。”[1]P33《文心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龙事类》在谈到用典时言道“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之,援古以证今者也”便是用古来比今,用古来证今,借古来抒发情怀。谈其巧妙有道“用人若己,古来无懵”。[2]
古代文人大都喜爱借用典故蕴藏于诗词文中,不仅能体现其文采,更使赋予文章深厚的文学底蕴。用典有三大作用,第一用乃:可以使立论有根有据,借用前人的言论与故事,用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的“援古证今”也。第二用乃:诗词中若有不便于直接表明的观点可借用典故说出自己心思,这便是“据事以类义”。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了一则故事:宁王李宪发现卖饼者的妻子有倾城之色便强娶她为妾并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强娶来的这个女子“你还记得卖饼的那个人吗?”她点了点头,于是宁王便召卖饼者进府,当其妾面对故夫,泪流满面、伤心欲绝。当时有许多文士在一旁,都非常的感动,宁王便命人作诗来记下这件事情,王维作诗借用了息夫人的故事说明了卖饼之妻对卖饼者坚贞不渝的感情感动了宁王并放过女子让她与卖饼者团聚;第三用乃:减少诗词繁赘感,诗句组成方面有字数的严格限制,借用典故可以减少字数和繁琐感。如李商隐的《览古》一诗中“长乐”指汉长乐宫、景阳钟的典故出自《南史》、将需要表达的意念完整而又丰富的展示在读者的眼前,很巧妙的减少了内容过多带给语言的繁琐之感。四用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借用典故可以使言语优美、声韵协调、布局清晰,不仅增加了外形的美感也使其具有丰富底蕴。如李商隐《潭州》词中借陶侃和贾谊正反两方面说明人才被埋没生出无穷感叹。用典的手法从古至今依旧广受文人骚客们的喜爱,作词写文都大量使用典故,用来彰显自己的文采。古往今来,除却人们熟知的用典大家,如唐朝的李商隐、李贺、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等人,提及清朝的用典大家时,映入脑海的第一个名字便是纳兰容若了。
2 纳兰词何以主观用典
纳兰容若阅历丰富,词中用典众多,为了更好的去将典故分类以及品味其用典的绝妙之处,若谈及纳兰词中用典的话,首先要知道纳兰容若一生所经历和遇到的人和事,如许更易懂得词中所涉及的典故走进纳兰词,深刻去体会到纳兰词所用典故的绝妙地方。
纳兰容若在与顾贞观及一些好友相交时,他们都叫他成容若,这大致是与汉族好友相交的汉族名字,让人更加增添了几分亲切之意。在此,不得不提及纳兰容若的身世。明初时,满族有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个大的部落,纳兰氏是归属于属于海西女真族的,在这三个部落中建州女真的势力是最强的。当然,各部落会有战争发生。直至明末,爱新觉罗家族里面的努尔哈赤与海西女真的首领金台什,也就是纳兰容若的曾祖父成了满族实力比较大的两个部落。这两个家族实行联姻,用来对抗明朝。爱新觉罗的努尔哈赤娶了海西女真首领的妹妹为妻,又因为部落的一系列抵牾使他们发生战争,海西女真族被建州女真族所击败并吞并,金台什在流血战争中被杀死,努尔哈赤便统一了满族。其后孟古格格所生儿子皇太极征服了全中国,成立了大清帝国。金台什的儿子也就是纳兰容若的祖父归顺了努尔哈赤,在与明朝作战中他屡建战功,叶赫那拉家族也在王朝中重新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娶了阿济格之女和舍里氏,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姑母为妻子,这又是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家族间的第二次通婚。纳兰容若的曾祖父被努尔哈赤所杀,可他又当了康熙皇帝的侍卫,这样的身世背景下,可知当时的成容若大概是很无奈的,这便是他常借典故感慨自己的身世之由。除了成容若出生便注定的东西以外,他的词作也与其后来所遇之人有莫大的关系,他的一生大致是幸福的,但又是痛苦的,就像是他名字中的“若”字,世界上什么字最是凄惨,莫过于“若”字,人生若只如初见,若没有遗憾,一生不必说“若”;而说再多的“若”,却无法不遗憾。对纳兰容若词作影响最大的一个女人便属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家族联姻无非更重的是利益,所幸的是纳兰容若与卢氏十分恩爱、羡煞旁人,可是他自己却未料到几年后,他却为她说尽“若”字,纳兰容若妻子死于难产,这是纳兰容若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他词作的一件大事。还有一件事也不得不提,便是成容若在康熙十一年考中了顺天乡试的举人,康熙十二年二月,会试再次中举。会试之后便是科举最后一关,这次考中的才能获得进士的头衔,这一步,对于容若来说,本来也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奈何造化弄人,一场高烧突如其来,彻底击垮了他,错过了考试。由此可见容若的身子骨也不好,从其词作便可以看出成容若的身体是自小便有寒症。纳兰容若还有一位挚友名为顾贞观,纳兰容若对顾贞观可谓情深义重,他的词中有些用典暗射出自己对顾贞观深厚的友情。成容若作词大量用典暗指这几件事,他总是能够娴熟的借古人、古事、述己之情。
目录
引言 1
1用典概说 2
2 纳兰词何以主观用典 3
3纳兰词用典的分类 5
3.1感人肺腑的神话传说 5
3.2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5
3.3满腹才华的名人轶事 6
4纳兰词用典的独特性 7
4.1用典众多 7
4.2 手法娴熟 7
4.3融情于典 8
4.4所用之典自然亲切、词境空灵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言
从古至今,用典手法在诗词中屡见不鲜,文人骚客们常常借助用典以述不可明言之意,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更是一位用典高手。纳兰词用典独特、意味甚浓,仿佛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本文拟通过纳兰词用典的种类、手法及娴熟的技巧的梳理,对其用典的艺术性、独特性作更深入的认知,借以锻炼提升古典诗词的阅读能力、材料组织能力、分析鉴别能力,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读懂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其人与事以及他文学造诣,清代被注意,直至1979年,关于纳兰容若其人其事的论述仅是增添了两篇关于他的论文。至于谈到纳兰词中用典及分析研究方面的问题,也只是起步不久。虽然苏樱为后人了解纳兰词供给了材料,但也只是对典故包含的事件略作提点并未全方位的解说。其他学者也只把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如李慧霞的《纳兰容若及其词的研究》和卓清芬的《纳兰性德文学研究》就是这样。由此看来,纳兰词用典方面仍有继续深入探究的必要。故而笔者不揣浅陋,拟对纳兰词用典的艺术作以分类、剖析,借以窥视他使用典故的高超技巧和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1用典概说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张中行先生认为,所谓的“用典”就是“就较少的词语拈指特定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义。”[1]P33《文心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龙事类》在谈到用典时言道“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之,援古以证今者也”便是用古来比今,用古来证今,借古来抒发情怀。谈其巧妙有道“用人若己,古来无懵”。[2]
古代文人大都喜爱借用典故蕴藏于诗词文中,不仅能体现其文采,更使赋予文章深厚的文学底蕴。用典有三大作用,第一用乃:可以使立论有根有据,借用前人的言论与故事,用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的“援古证今”也。第二用乃:诗词中若有不便于直接表明的观点可借用典故说出自己心思,这便是“据事以类义”。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了一则故事:宁王李宪发现卖饼者的妻子有倾城之色便强娶她为妾并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强娶来的这个女子“你还记得卖饼的那个人吗?”她点了点头,于是宁王便召卖饼者进府,当其妾面对故夫,泪流满面、伤心欲绝。当时有许多文士在一旁,都非常的感动,宁王便命人作诗来记下这件事情,王维作诗借用了息夫人的故事说明了卖饼之妻对卖饼者坚贞不渝的感情感动了宁王并放过女子让她与卖饼者团聚;第三用乃:减少诗词繁赘感,诗句组成方面有字数的严格限制,借用典故可以减少字数和繁琐感。如李商隐的《览古》一诗中“长乐”指汉长乐宫、景阳钟的典故出自《南史》、将需要表达的意念完整而又丰富的展示在读者的眼前,很巧妙的减少了内容过多带给语言的繁琐之感。四用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借用典故可以使言语优美、声韵协调、布局清晰,不仅增加了外形的美感也使其具有丰富底蕴。如李商隐《潭州》词中借陶侃和贾谊正反两方面说明人才被埋没生出无穷感叹。用典的手法从古至今依旧广受文人骚客们的喜爱,作词写文都大量使用典故,用来彰显自己的文采。古往今来,除却人们熟知的用典大家,如唐朝的李商隐、李贺、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等人,提及清朝的用典大家时,映入脑海的第一个名字便是纳兰容若了。
2 纳兰词何以主观用典
纳兰容若阅历丰富,词中用典众多,为了更好的去将典故分类以及品味其用典的绝妙之处,若谈及纳兰词中用典的话,首先要知道纳兰容若一生所经历和遇到的人和事,如许更易懂得词中所涉及的典故走进纳兰词,深刻去体会到纳兰词所用典故的绝妙地方。
纳兰容若在与顾贞观及一些好友相交时,他们都叫他成容若,这大致是与汉族好友相交的汉族名字,让人更加增添了几分亲切之意。在此,不得不提及纳兰容若的身世。明初时,满族有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个大的部落,纳兰氏是归属于属于海西女真族的,在这三个部落中建州女真的势力是最强的。当然,各部落会有战争发生。直至明末,爱新觉罗家族里面的努尔哈赤与海西女真的首领金台什,也就是纳兰容若的曾祖父成了满族实力比较大的两个部落。这两个家族实行联姻,用来对抗明朝。爱新觉罗的努尔哈赤娶了海西女真首领的妹妹为妻,又因为部落的一系列抵牾使他们发生战争,海西女真族被建州女真族所击败并吞并,金台什在流血战争中被杀死,努尔哈赤便统一了满族。其后孟古格格所生儿子皇太极征服了全中国,成立了大清帝国。金台什的儿子也就是纳兰容若的祖父归顺了努尔哈赤,在与明朝作战中他屡建战功,叶赫那拉家族也在王朝中重新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纳兰容若的父亲明珠娶了阿济格之女和舍里氏,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姑母为妻子,这又是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家族间的第二次通婚。纳兰容若的曾祖父被努尔哈赤所杀,可他又当了康熙皇帝的侍卫,这样的身世背景下,可知当时的成容若大概是很无奈的,这便是他常借典故感慨自己的身世之由。除了成容若出生便注定的东西以外,他的词作也与其后来所遇之人有莫大的关系,他的一生大致是幸福的,但又是痛苦的,就像是他名字中的“若”字,世界上什么字最是凄惨,莫过于“若”字,人生若只如初见,若没有遗憾,一生不必说“若”;而说再多的“若”,却无法不遗憾。对纳兰容若词作影响最大的一个女人便属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家族联姻无非更重的是利益,所幸的是纳兰容若与卢氏十分恩爱、羡煞旁人,可是他自己却未料到几年后,他却为她说尽“若”字,纳兰容若妻子死于难产,这是纳兰容若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他词作的一件大事。还有一件事也不得不提,便是成容若在康熙十一年考中了顺天乡试的举人,康熙十二年二月,会试再次中举。会试之后便是科举最后一关,这次考中的才能获得进士的头衔,这一步,对于容若来说,本来也应该是没有悬念的,奈何造化弄人,一场高烧突如其来,彻底击垮了他,错过了考试。由此可见容若的身子骨也不好,从其词作便可以看出成容若的身体是自小便有寒症。纳兰容若还有一位挚友名为顾贞观,纳兰容若对顾贞观可谓情深义重,他的词中有些用典暗射出自己对顾贞观深厚的友情。成容若作词大量用典暗指这几件事,他总是能够娴熟的借古人、古事、述己之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