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多音多义字成因的研究(附件)【字数:12451】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多音字的成因 3
1.1语音的古今演变 3
1.1.1传统姓氏、人名,地名、族名用字 3
1.1.2古器物名、事物名的传统读音与今音并存 3
1.1.3历史音变造成的多音字 3
1.1.4某些语词的传统读音沿用至今 4
1.2 汉字自身演变成多音字 4
1.2.1古今字并存形成多音字 4
1.2.2现代新创造的同形字与原字并存 5
1.2.3汉字的简化 5
1.3假借字的出现和使用 6
1.4引申义的异读 7
1.5音译外来词的广泛使用 7
1.6方言词的吸收运用与普通话音并存 8
1.7区别字义的破读 9
1.8文白异读造成的多音字 9
第二章 多义字的主要成因 10
2.1汉字简化造成的汉字多义现象 10
2.2同音替代的假借义造成的多义字 10
2.3词义的引申 11
第三章 如何掌握多音多义字 12
3.1根据词性的不同掌握多音多义字 12
3.2根据多音多义字的不同构词特点来掌握 12
3.3根据多音多义字所构词的不同文体色彩来掌握 12
3.4运用排除法掌握多音多义字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引 言
“多音多义字”,俗称“破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汉字,而每一读音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或惯用法。倘以“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概念来表述,“多音多义字”就是每字一形多音多义。例如:“冠”,作名词时,意为“帽子”,念作guān;作动词时,意为“戴帽子”、“超越众人”,念作guàn。
汉字多音多义字从产生、发展到日趋成熟是一个长期且繁复的历史系统工程,就像一棵小树苗逐渐拔高、抽芽、茂密的过程,如今这棵“小树苗”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多音多义字现象无处不在,这使得语言更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丰富,语义表达的技巧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正是由于复杂的语音语义,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少阻碍,难以正确辨识大量的多音多义字或是混淆一部分汉字的音义都是当前汉语学习中的困难所在。夸张讲来,如果不能辨识字音字义,那么就避免不了误读字音和误解含义的窘境,例如与人交谈时叫错对方的名字是较为不礼貌的行为,会使双方都陷入尴尬。所以,正确识读多音多义字是汉字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这之前,我们需得清楚这种现象的成因,然后掌握如何正确识读的方法。
浅读已有的相关研究论文,可以发现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切入点。一些学者以单个字为例,研究这个字的多音多义现象,找出这个字的音变构词的规律,依据这个代表字的字形变化规律来研究其他的多音多义字。这种研究论文的切入点比较小,专于一个观点,对于被研究的字例较为专业,但多音多义字的现象复杂,光用一两个典型的字例是无法很好地将其现象和原因诠释清楚的。有学者是从语音的演变切入,研究一些语音在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读音变化,因语音变化而导致了一些汉字的读音衍变,两者或多者并存产生的多音多义字。语音变化是产生多音字的重要成因之一,学者专而研之,其内容相对严谨、完整且专业,不过多音多义字的成因较多,只研究其中一类,就忽视其他成因的重要性。也有学者就轻声字是否应该归入多音多义字的范畴而切入的论点,其归纳了几类常见的必须要念轻声的字,并列举一些在个别词中读轻声的汉字,以此讨论这些字是应该全部或是部分按多音多义字处理还是将轻声状况排除在外,最后笔者将汉字轻声情况归在多音多义字之外。该论文的切入点较为与众不同,但是没有相关于成因的研究。
综合学者们对于多音多义字成因的研究论文得出,一部分学者主要深入研究其中一点成因,也有一部分学者是结合多种原因进行统一研究的,二者皆有所长也有所短。已有的研究论文都将重点放在了成因及其现象上,明确多音多义字给汉字的识读带来了不便,却少有学者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掌握多音多义字的方法。本篇论文结合其他学者们的观点,完整并修正了一些已有论文中的欠缺或错误,查找、添加了一些易错读的字例,融入了一些主观意见来探讨这个论题,并研究整合了四点关于如何更好地掌握多音多义字的办法,降低学习者认读多音多义字的难度,以便更快地“攻克”这座“大山”。
第一章 多音字的主要成因
1.1语音的古今演变
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主要是记录和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由甲骨文变为金文、篆体、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都是历史变迁和文化记录的必然结果。一代一代下来的汉字记录必定保留了各种传统所固有的字音(例如姓氏、人名、地名)、古代专用相关器皿的读法等,而口传语音容易出现误传、改音等问题,必然会造成读音的改变,这都是需要注意和仔细区分的。
1.1.1传统姓氏、人名,地名、族名用字
由于“名从主人”的语言习惯,这些传统音项与现代使用的某个音项并存,于是形成了一部分多音字。
(1)某些姓氏、人名的传统读音与今音并存。姓氏如万wàn,俟sì,万俟mò qí(复姓);仇chóu,qiú(姓);纪jì,jǐ(姓)等。人名如契qì,殷契xiè(商朝祖先,传说是舜的臣子);员yuán,伍员yún(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人);陶táo,皋陶yáo(传说中上古人名);颉xié,仓颉jié(传说中仓颉造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