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普希金童话诗》的艺术特色

简论《普希金童话诗》的艺术特色[20191216201528]
内容摘要:普希金首次将民间童话引入了诗歌创作,创作了五篇完整的童话诗,包括《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和《金鸡的故事》。这些童话诗故事情节曲折,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特色鲜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普希金童话诗艺术特色
目 录
一、引言 1
二、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2
(一)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2
(二)人物关系复杂微妙 3
三、 表现手法多样 5
(一)想象夸张 5
(二)比喻象征 5
(三)对比衬托 6
(四)反复递进 7
四、 语言特色鲜明 7
(一)富有“爱恨分明”的感情色彩 7
(二)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8
(三)富有音乐性 8
(四)民间语言的运用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简论《普希金童话诗》的艺术特色
一、引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他曾说过:“我将蜚声整个伟大的俄罗斯土地”,可实际上他的名声却传遍了整个世界!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他以浪漫的爱情抒情诗和政治诗闻名于世,被誉为 “俄国诗歌的太阳”,同时他在童话领域也有着突出的贡献。普希金将充满民间诗歌风格和深刻的现实题材引进了童话领域,在形式上也由散文体童话转变成了诗体童话,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童话诗,包括《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和《金鸡的故事》。这些童话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普希金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后世的童话诗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普希金童话诗的创作集中在1830年至1839年间 ,当时的俄罗斯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这样的生活必然离不开民谣民歌。农村里、田埂上到处回响着悠扬的歌谣声;炉火旁、草垛边都是长辈为孩童诉说着代代相传的童话;节日里、劳动中都伴随着欢快的民歌和舞蹈。生活的一切都反映在歌谣、童话故事中。普希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淳朴的社会背景下。当然,童话诗的创作也离不开普希金的个人人生经历。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而衰落的贵族家庭,著名的诗人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等都是早年家中的常客,他们为少年普希金的成长创作了良好的诗歌氛围,同时普希金还有一位非常熟悉民间文学的奶娘,她从小给普希金讲诉各色各样的民间故事,这也为普希金未来的童话诗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普希金在诗歌与童话的熏陶下成长,并以他独有的诗人的敏锐捕捉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诗为载体,童话为题材,创作了新颖的童话诗。
童话诗,是故事诗 的一种,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叙事诗 。它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儿童,所以丰富饱满的感情、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天马行空的幻想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表现手法上,童话诗多将夸张与幻想色彩相结合,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对事物进行描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现实内涵。
我将从情节、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对《普希金童话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色进行阐释,试揭示出童话诗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二、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不管是小说、喜剧还是童话,都离不开时间、地点、情节这三个要素,情节往往又是作品创作中最大的亮点,一部作品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情节是否有吸引力。对于童话诗来说,由于童话诗的读者主要是儿童,为了符合儿童的阅读喜好,抓住读者的视线,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就尤为重要。
《普希金童话诗》情节的传奇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普希金童话诗》注重悬念的设计和矛盾的突变,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一波三折。
以《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为例,开头写到傻乎乎的神父逛市场看看有什么和他胃口。接下来,迎面来了巴尔达,问他“你在把什么找?”神父立即回答他“找个长工。” 神父对他的回答不假思索,并不是前面所描述的“看一看有什么合他胃口”,诗人在这里确立了故事情节的走向,由此拉开了整片故事的序幕。全诗第一段也埋下了很多伏笔,比如为什么说神父是傻瓜?巴尔达要求的“工钱”是什么?这些为下面的情节开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为读者们留下很多悬念。
童话诗情节的展开也是矛盾的展开,故事前半部分的主要矛盾点就是巴尔达索要的工钱—“弹脑门”和神父希望巴尔达多干活少拿工钱—“脑门弹得轻点”之间的矛盾。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一矛盾冲突愈加激烈,但当这一矛盾发展到高潮时,作者设计了一个情节的转折,即让巴尔达去向魔鬼索债,前一个矛盾被作者搁置下来,这让读者们感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下来的情节主要围绕巴尔达与魔鬼之间展开,魔鬼要与巴尔达赛跑,巴尔达让他的小弟弟—“兔子”与小鬼赛跑,赢得了比赛;魔鬼要与巴尔达比谁扔木棍扔的高,巴尔达只回答了一句“等那小乌云,我先把棍扔到那里,再跟你们来比高低”吓走了小鬼,赢得了比赛;魔鬼又提出比比谁能把马举起走半里,巴尔达上马就奔,吓得小鬼赶紧逃回家,最终赢得了比赛。巴尔达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赢得比赛,情节设计紧凑有趣。巴尔达赢得比赛之后,情节发展又回到了神父与巴尔达之间,神父向巴尔达收取“工钱”即弹三下脑袋,可怜的神父把额头凑上去,第一下,神父蹦上了天花板;第二下神父打成了哑巴;第三下,神父变成了老傻瓜。故事开头设置的悬念就此解开。同时这一情节的设计十分新奇,告诫人们便宜贪不得,起到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金公鸡的故事》开头写到年轻时霸道好战的沙皇达顿在安详晚年的时候邻国来袭,在沙皇苦恼的时候一位哲人送给了他一只金鸡。开头看似平淡简洁,却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忠诚的金鸡守护着国家,沙皇答应奖励这个为国除忧的智者,什么要求都能满足他,但智者并没有立刻提出愿望,这又为后面的故事买下了伏笔。金鸡守护者国家,故事平稳的发展着,直到有一天金鸡发出了凄惨的叫声,情节在这里发生转折。沙皇达顿令二子出征,但两位王子都一去不回、袅无音讯,充满了悬念。沙皇决定亲兵前往,日夜兼程的行军,一路上却什么都没有看到,没有战场营房,也没有两位王子的踪影。情节一步步的发展,悬念一步步加深。直到在荒野中出现一座帐篷,狭窄的谷底却躺满了战死的兵身躯,两个儿子的尸体出现在沙皇面前。读者读到这里,一定会充满了疑问,会猜测接下去的情节一定会围绕王子之死而展开,但出乎意料的是,从帐门中走美丽的沙玛汗国女皇,沙皇很快就将儿子的死抛到脑后,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并将这个女皇迎娶回国。这一情节的突变充满了出乎人们的意料。沙皇将沙马汗女王迎娶回国,这时前文中的智者再次出现,要沙皇实现他的诺言把沙马汗女王给他,体现了前文埋下的伏笔。国王大怒,打死了智者。金鸡飞了下来,啄向沙皇的头,随即飞上天去沙皇呻吟一声就死了。女王忽然不知去向,王子的死也不知原因,这一切似乎根本没有发生。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悬念丛生,引起读者无限的猜想。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诗的开头,渔夫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 一所破旧的小木棚里三十又三年。他们虽然生活贫穷,却勤劳淳朴。直到有一天老头儿打到一条神奇的小金鱼,小金鱼答应他可以满足他的任何愿望,善良的渔夫不要任何报酬,将她放回了大海。但是,老太婆知道这件事以后破口大骂,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一只新木盆。金鱼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但老太婆并不满足,从一只新木盆到要一座木房子、要做“世袭的贵妇人”、要当个女皇,充分地暴露了老太婆贪得无厌的心理,金鱼一次又一次的满足了她的要求,直到最后一次,老太婆声称她要当海上的女霸王,并且要金鱼亲自侍奉她,听她使唤。这一次,金鱼没有答应她的要求,拍了拍水潜入了海底。渔夫回到家他看到的“仍旧是那所小木房”,老太婆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整篇故事中金鱼和老太婆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情节层层递进,结局前后的强烈反差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人物关系复杂微妙
俄国民间文艺学家普洛普通过收集一百篇民间童话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童话中的人物是多变的。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不多,但每个人物形象的设置都经过作者悉心安排,每个人物形象都是丰富立体的,对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不同的推动作用,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微妙复杂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