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论马伯庸的新历史小说(附件)
摘 要流行文化借助网络之力迅猛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形式新颖的历史题材小说,其中马伯庸的“新历史”小说在大量的穿越、架空、新武侠的环绕下显得独树一帜。马伯庸“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题材、详实的史料支持,还有马伯庸特色的亦庄亦谐的幽默语言,吸引了大批读者的目光。“新历史”小说的出现有其历史规律,与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有着史观上的联系,是顺应文化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通过对《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具体作品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马伯庸“新历史”小说将历史与流行结合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特点,以及“新历史”小说中历史真实与艺术性加工的相对关系,其根本在于“新历史”小说中蕴含的时代特征。通过对历史小说发展脉络的分析和对流行文化现状进行的观察,不难看出“新历史”小说是中国历史小说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之下的一种合理的过渡形式,发展“新历史”小说既有利于网络流行文化,也对整个中国文坛的发展大有裨益。
目 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一、概述 2
(一)国内流行文化现况 2
(二)流行作家马伯庸 2
(三)定义“新历史” 3
二、历史小说的发展变化历程 5
(一)发展脉络 5
(二)内在联系 7
三、 马伯庸的“新历史”创作 9
(一)以真实历史为布景 9
(二)历史与流行共存 11
四、“新历史”小说与当代流行文化的结合 15
(一)当代文化流行取向与近年流行文化发展趋势 15
(二)马伯庸的创新写作对新历史小说和流行文化的影响 15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前言
(一)研究背景
曾于20世纪末期兴起于中国文坛的新历史小说造就了一批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红高粱》《白鹿原》都是其中翘楚。可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新历史小说自身的局限和一些客观的外部因素,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逐渐走向了被颠覆的境地,新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坛从此面临边缘化,岌岌可危。
作为一个年轻的作家,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伯庸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他的资料只有寥寥几篇国内期刊的报道。
马伯庸文风多变,涉猎面较广,他的创新历史小说为中国的历史小说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打开了一种全新并且可行的思路。通过研究马伯庸历史小说的文学风格、写作方式和历史观,或许可以使中国历史小说创作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甚至炫目的光彩。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文坛的新历史小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繁盛一时,其中佳作至于今天仍为大众所乐道。然而实际上新历史小说创作却早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就逐渐走向偏路甚至末路,作家们在试图重构历史时不能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体系,以至后来的新历史小说由质疑、重新解读历史变为了对历史客观存在的完全否定和颠覆,最终使这一乌托邦式的艺术偏离了初衷,走向了穷途,在21世纪的当代文坛仍是气若游丝、若有若无。马伯庸的历史小说在详实历史考据的有力依托下,遵循历史重构原则,将历史小说与当下大众流行文化相结合,最终呈现出来的文学效果既延续了历史小说的命脉,又为历史小说写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形成了全新的可行案例。这不仅是对历史小说这一题材的拯救,更是为当代中国文坛注入强大的能量,使之更为丰富和多元化。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从《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等代表性作品着眼,挖掘其历史背景下的现代元素,分析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融为一体的;以及这一类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有何关系,为何将其定性为“新历史”小说;此类小说为何能够吸引读者,又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什么变化。本文将联系作品与现实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一、概述
(一)国内流行文化现况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网络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供上网的工具也越来越便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民数量激增,网络文化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大众流行文化的代名词。网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人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也更乐于展示自己,思想开放程度大大加强,创新水平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顺势而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与喜爱,成为了文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文学以其种类丰富、便于发布与阅读的巨大优势飞速发展,虽然有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但大浪淘沙,在数以万计甚至上亿人次的鉴阅中,不乏有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脱颖而出,最终印刷为实体书籍发行出版,甚至改编为各类影音作品,受到广泛欢迎。而由于网络受众的特性,网络文学的读者大都是年轻人,那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受到这些年轻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就是每一位网络文学作家所要考虑的事情了。几乎所有的网络文学平台都有这样两个大的作品分区:男频和女频。顾名思义,男频聚集着大部分男性喜欢的作品,如历史、军事、武侠、科幻等类;女频也同样,属言情一类居多。商业写作大抵如此。但许多优秀的作品更依靠作者绝妙的灵感而非对读者喜好的把握,马伯庸就属于这一类常有奇思妙想的作家。他认为太顺从读者的写作是没有意思的,要写出让读者想象不到的东西他们在阅读时才会有惊喜,然后才会喜欢这个作品,因此不能有针对市场而创作的杂念。
(二)流行作家马伯庸
1.马伯庸的代表性
80后是特殊的一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影响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第一批原住民。出生于八十年代元年的马伯庸毫无疑问是80后青年人的代表,他身上有着这一代人非常显著的特点:美好的童年、快速的成长,以及成熟后的怀旧。美好的童年来自于富足的生活和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没有电脑和手机,但那个年代有意思的好东西可不少,动画片、游戏机、连环画、武侠小说、塑料玩具,每一样都足够承载起许多年的回忆,解放了的新思想也从这里起航。但童年再美好也总是要长大,特别是处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的80后,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天所见到的风景都在改变,虽然眼界得以开阔,但适应就伴随着成长。当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一代人步入社会,社会却没有准备好迎接他们,现有的社会岗位并不足以容纳大批的新型人才,于是80后成为开创的一代,新的行业出现并蓬勃发展,新的资本日益壮大,中国社会就加速奔着小康去了。等到终于小有所成,回想过去的时光,最怀念的自然还是最美好的童年。特立独行如文人马伯庸,便写出了《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葫芦兄弟人物赏析》《奇幻金庸》等有理有据的实用性文章。至此也可看出这位作家本就是一个严谨且喜钻研的人。如今正值青壮年的80后一代自然是社会各行业领域尤其是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网络文学论坛上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紧跟潮流的80后不会错过每一项流行文化,擅长创新的他们甚至非常擅长引导流行趋势,大量的幻想小说出现在网络文坛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科幻、玄幻、穿越、新武侠作家们用想象力构筑起一个又一个奇异瑰丽的虚幻世界,引导着读者在其中探索遨游。这其中就有一位风格独特又显眼的作家,精通历史的他引领了网络文学的另一种方向,这位作家人称马亲王,大名马伯庸。
目 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一、概述 2
(一)国内流行文化现况 2
(二)流行作家马伯庸 2
(三)定义“新历史” 3
二、历史小说的发展变化历程 5
(一)发展脉络 5
(二)内在联系 7
三、 马伯庸的“新历史”创作 9
(一)以真实历史为布景 9
(二)历史与流行共存 11
四、“新历史”小说与当代流行文化的结合 15
(一)当代文化流行取向与近年流行文化发展趋势 15
(二)马伯庸的创新写作对新历史小说和流行文化的影响 15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前言
(一)研究背景
曾于20世纪末期兴起于中国文坛的新历史小说造就了一批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红高粱》《白鹿原》都是其中翘楚。可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新历史小说自身的局限和一些客观的外部因素,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逐渐走向了被颠覆的境地,新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坛从此面临边缘化,岌岌可危。
作为一个年轻的作家,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伯庸还没有来得及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他的资料只有寥寥几篇国内期刊的报道。
马伯庸文风多变,涉猎面较广,他的创新历史小说为中国的历史小说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打开了一种全新并且可行的思路。通过研究马伯庸历史小说的文学风格、写作方式和历史观,或许可以使中国历史小说创作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甚至炫目的光彩。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文坛的新历史小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繁盛一时,其中佳作至于今天仍为大众所乐道。然而实际上新历史小说创作却早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就逐渐走向偏路甚至末路,作家们在试图重构历史时不能建立一种更为合理的体系,以至后来的新历史小说由质疑、重新解读历史变为了对历史客观存在的完全否定和颠覆,最终使这一乌托邦式的艺术偏离了初衷,走向了穷途,在21世纪的当代文坛仍是气若游丝、若有若无。马伯庸的历史小说在详实历史考据的有力依托下,遵循历史重构原则,将历史小说与当下大众流行文化相结合,最终呈现出来的文学效果既延续了历史小说的命脉,又为历史小说写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形成了全新的可行案例。这不仅是对历史小说这一题材的拯救,更是为当代中国文坛注入强大的能量,使之更为丰富和多元化。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从《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长安十二时辰》等代表性作品着眼,挖掘其历史背景下的现代元素,分析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融为一体的;以及这一类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有何关系,为何将其定性为“新历史”小说;此类小说为何能够吸引读者,又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什么变化。本文将联系作品与现实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一、概述
(一)国内流行文化现况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网络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供上网的工具也越来越便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民数量激增,网络文化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大众流行文化的代名词。网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人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也更乐于展示自己,思想开放程度大大加强,创新水平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顺势而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与喜爱,成为了文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文学以其种类丰富、便于发布与阅读的巨大优势飞速发展,虽然有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但大浪淘沙,在数以万计甚至上亿人次的鉴阅中,不乏有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脱颖而出,最终印刷为实体书籍发行出版,甚至改编为各类影音作品,受到广泛欢迎。而由于网络受众的特性,网络文学的读者大都是年轻人,那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受到这些年轻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就是每一位网络文学作家所要考虑的事情了。几乎所有的网络文学平台都有这样两个大的作品分区:男频和女频。顾名思义,男频聚集着大部分男性喜欢的作品,如历史、军事、武侠、科幻等类;女频也同样,属言情一类居多。商业写作大抵如此。但许多优秀的作品更依靠作者绝妙的灵感而非对读者喜好的把握,马伯庸就属于这一类常有奇思妙想的作家。他认为太顺从读者的写作是没有意思的,要写出让读者想象不到的东西他们在阅读时才会有惊喜,然后才会喜欢这个作品,因此不能有针对市场而创作的杂念。
(二)流行作家马伯庸
1.马伯庸的代表性
80后是特殊的一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影响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第一批原住民。出生于八十年代元年的马伯庸毫无疑问是80后青年人的代表,他身上有着这一代人非常显著的特点:美好的童年、快速的成长,以及成熟后的怀旧。美好的童年来自于富足的生活和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没有电脑和手机,但那个年代有意思的好东西可不少,动画片、游戏机、连环画、武侠小说、塑料玩具,每一样都足够承载起许多年的回忆,解放了的新思想也从这里起航。但童年再美好也总是要长大,特别是处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的80后,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天所见到的风景都在改变,虽然眼界得以开阔,但适应就伴随着成长。当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一代人步入社会,社会却没有准备好迎接他们,现有的社会岗位并不足以容纳大批的新型人才,于是80后成为开创的一代,新的行业出现并蓬勃发展,新的资本日益壮大,中国社会就加速奔着小康去了。等到终于小有所成,回想过去的时光,最怀念的自然还是最美好的童年。特立独行如文人马伯庸,便写出了《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葫芦兄弟人物赏析》《奇幻金庸》等有理有据的实用性文章。至此也可看出这位作家本就是一个严谨且喜钻研的人。如今正值青壮年的80后一代自然是社会各行业领域尤其是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网络文学论坛上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紧跟潮流的80后不会错过每一项流行文化,擅长创新的他们甚至非常擅长引导流行趋势,大量的幻想小说出现在网络文坛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科幻、玄幻、穿越、新武侠作家们用想象力构筑起一个又一个奇异瑰丽的虚幻世界,引导着读者在其中探索遨游。这其中就有一位风格独特又显眼的作家,精通历史的他引领了网络文学的另一种方向,这位作家人称马亲王,大名马伯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