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话语方式研究

摘 要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和新媒体话语话语方式的特征比较 2
1.1 两套话语方式表现形式比较 2
1.1.1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的表现形式:简洁规范 2
1.1.2 新媒体话语方式的表现形式:多样、个性 2
1.2 两套话语方式内容比较 3
1.2.1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的内容:明显偏向政治元素 3
1.2.2 新媒体话语方式的内容:偏重社会生活和娱乐领域 3
1.3 两套话语方式表达比较 4
1.3.1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表达:客观中性、指向单一 4
1.3.1 新媒体话语方式表达:主观、指向多元 4
第二章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和新媒体话语方式的性质比较 5
2.1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中体现的国家话语方式 5
2.1.1 传统媒体及其流行语的性质 5
2.1.2 国家话语下的传统媒体及其流行语 5
2.2 新媒体话语方式中体现的大众话语性质 6
2.2.1 新媒体话语的生产和传播主体分析 6
2.2.2 我国大众话语的发展 6
2.2.3 新媒体话语的大众话语选择倾向 7
第三章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和新媒体话语方式的抗争与协商 8
3.1 两套话语方式间如何抗争与协商 8
3.1.1 两套话语方式间如何抗争 8
3.1.2 两套话语方式间如何协商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传统媒体起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件,通过传统媒体渠道的宣传报道,而被人们所广泛知晓;新媒体起源于社会普通群众的主观态度,经过网络传播后,形成爆发式的效仿,甚至会对客观事实造成影响[1]。同时,传统媒体更加具有政治元素,而新媒体更加关注普通社会生活[2]。传统媒体话语形式和新媒体的话语形式在表现和内容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传统媒体话语方式与新媒体话语方式的对比方便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套话语体系[3]。
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公信力、原创性和权威性,在传统媒体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传统媒体具有深度报道的优秀传统,并且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忠实读者,并且培养了优秀的编辑队伍,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4]。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新媒体具备了互动性强、报道全面、内容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资源共享快速等优点,传统媒体相对的暴露除了传播空间相对下载、传播方式单一、时效性较差、互动性不强等缺点,导致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5]。新媒体在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和活力[6],在现代社会全媒体大环境下,新媒体体现了毋庸置疑的巨大影响力。
在巴赫金的话语理论中,强调“多部话语共存”,即尽可能让社会上的每个主体都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但是每一种声音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为此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传统媒体话语方式与新媒体话语方式的对比,辩证的分析两种话语体系之间所存在的不同,及其所存在的联系。
第一章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和新媒体话语方式的特征比较
1.1 两套话语方式表现形式比较
1.1.1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的表现形式:简洁规范
传统媒体话语经常以正式的书面语形式表达,文字简单有力,形式简洁规范,让人一目了然。传统媒体话语表现形式简洁规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传统媒体话语的词长、词性和语汇构成两个方面[7]。
首先,从传统媒体话语的词长和词性来看,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媒体话语由名词端与或者是具有动宾结构的端与所组成,这些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具体的事件名称等内容。如“叙利亚危机”、“三聚氰胺”、“钓鱼岛”等。
其次,从语汇构成来看,一些传统媒体话语内容是一种缩略语,例如神舟九号飞船被简称为“神九”,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简称为“十八大”。同时,也有一些传统媒体话语内容代表了一种具体的社会事件,是某一社会事件的标签,例如“三聚氰胺”就是中国奶制品污染实践的标签等。
1.1.2 新媒体话语方式的表现形式多样、个性
与传统媒体的话语形式相比,新媒体的话语形式在词长和词性的多样化,内容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10]。
首先,从词长和词性方面来看,新媒体的话语形式中的长词语的内容更多,例如“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等,同时从词性来看,既有名词和短语,也有一部分由情感动词和形容词所组成,例如“羡慕嫉妒恨”、“相当的”等。
其次,新媒体话语形式的表达内容个性化,是新媒体话语形式最为主要的特征,这些大多是社会公众通过在模仿的基础上或者自主创新上所诞生的,例如“涨姿势”、“算你狠”、“河蟹社会”等通过谐音进行创新的词语;也有“槑”、“囧”等通过形象修辞所创新的流行语;同时还有“躺着也中枪”、“我顶你个肺”、“喜大普奔”等超出了修辞约束,由网民所自主创新的词语。新媒体的话语形式显得个性化十足,同时也具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网名的全体模拟下,很多网络流行语也开始形成一种统一的流行语,例如:基于“我爸是李刚”之后,出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我爸是李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爸是李刚”等流行词语;在“元芳,你怎么看?”的基础上,形成了“元芳体”,“元芳,对幸福你怎么看?”、“工作太忙了,元芳你怎么看?”等。
1.2 两套话语方式内容比较
1.2.1 传统媒体话语方式的内容:明显偏向政治元素
从传统媒体话语内容的构成来看,经济类词汇和时政类词汇占了比较大的比例[8]。例如,“三中全会”、“十八大”、“钓鱼岛”等,这些主题词汇表示了我国或者世界政治领域的重大变化。还有一类传统媒体的话语表现形式为精力类词汇,例如:“自贸区”、“金融危机”、“消费税”等,同时,从“神八”、“神九”也可以看出国内航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禽流感”、“四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词汇,也成为了每年传统媒体话语所必不可少的内容。
总的来说,在传统媒体话语形式内容虽然在社会各大领域都有所体现和覆盖,但是从数量上来看,更加偏向于国家或者政治主题。
1.2.2 新媒体话语方式的内容:偏重社会生活和娱乐领域
与传统媒体话语偏向于政治、国家主题不同,新媒体话语更加倾向于娱乐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11]。
例如,关注与社会生活的传统媒体流行语包括“坑爹”、“高富帅”等社会上对热点问题的集中关注,以及“死者目前情绪稳定”等对传统媒体报道所引起的广泛关注。这些内容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高度概括,或者一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标签,与社会生活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0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