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李白山水诗的比较研究(附件)

摘 要每当提起山水诗时,人们都会推举王维的山水诗为百家山水诗之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的评价。然而和王维同为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创作了不少写景名篇,在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致的感受上面,较王维也不逊色。因此,将王维、李白二人的山水诗作一比较,应是不无意义的。
目录
绪论 1
1王维和李白山水诗的共同特征 2
1.1极具感情色彩的艺术手法 2
1.2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3
2王维和李白山水诗的差异体现 4
2.1 山水对象上的不同 4
2.2人物形象中的差异 6
2.3诗风上的差异体现 7
3王维和李白山水诗形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9
3.1温和与狂野,造就人物性格上大相径庭 9
3.2坎坷的仕途,政治生涯和个人经历不同 10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绪论
在唐朝,王维作为田园山水诗派的著名诗人,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这是苏轼给他最好的评价。山水诗是王维一生中的典型代表作,备受众人喜欢。在写作中,王维能够做到寓情于景,融情入景,单从这点出发,他的诗就备受推崇。他那简单的笔画就能将景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很能吸引的读者。读者总是很轻易的就陶醉于他那动人的山水诗中,陶醉于他那超凡脱俗的诗句,无法自拔。他写的诗句总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美感,深受读者的喜爱。
李白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所以我认为他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与情感是十分细致的。李白的诗具有气势豪放,独具一格,超凡脱俗,语境和意境都比较新颖,意象清晰的特点。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诗中,描绘的山水惟妙惟肖,在艺术方面,做的非常好。李白一生走过不少地方,游览了很多名胜古迹,很多的诗中都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气势豪放,清新,脱俗,飘逸等特点在他的诗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自然也充满浪漫色彩。他能够将艺术融入到它的诗中,这是他作品最大的特色。
本文将对王维和李白山水诗的异同作出浅要的分析比较,探究他们形成不同诗歌风格背后产生的原因。从中不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以总结出值得后世借鉴的创作手法与技巧,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王维和李白山水诗的内涵。从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李白和王维在写山水诗时,由于存在不同的思想和性格,使得他们的作品也各有各的特点。
1王维和李白山水诗的共同特征
1.1极具感情色彩的艺术手法
在唐朝,很多诗人都会去游遍各地的风景名胜,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光,在游览的过程中,总是会对美景有一番感概,为了自己内心的深情能够的到充分的表达,他们就借助文字来抒发,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句中,所以,在唐朝,很多诗的内容都是关于山水的。这在王、李二人的诗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为了能够将月夜春山的那股静谧充分表现出来,诗人巧妙的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比如借月出,鸟的鸣叫,落花的声音,来衬托,使得作者最终达到如期的效果。诗中,作者不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人能明显感受到环境的优美,另一方面,也间接告诉读者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一派和谐的景象。
又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在这诗中,作者只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内心对那翠绿的景色的喜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时候,恰逢初冬时节,作者轻易的将周围的景色,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那一丝丝的冷意的,水底那白的发亮的小石子,萧瑟的红叶,和碧绿的山峰搭在一起,相互衬托,描绘出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表达了王维对美丽山水的喜爱之情。
如上的特点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如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将自己的五个游览路径,不留痕迹的写入诗中,这些路径依次为,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自己长达千里的蜀江游览图,生动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本诗中,作者将写景物的重心放在了“峨眉山月”上,在抒情上,也并不冗余,简单的“思君”两个字就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其中,“峨眉山月”是本诗的精华,整个诗的意境因为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表达感情的介质。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山水对象上的差异。
还有乘舟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盛唐的时候,王维和李白在政治生涯中,都不顺利,空有满腹的志气,却得不到重用,所以,他们干脆远离官场,行走于山水之中,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苦闷。
如王维的《夜静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在送友人回蓝田之际,诗人不由回想到过去自己隐居辋川的生活是多么惬意。
李白在《望庐山五老峰》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因为对厌倦了政治斗争上的排挤,所以对退隐生活心生向往之情。从而在山水诗中还表现出了对那些已经退隐人士的隐居赞美。
如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和《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士所居之处山环林绕,溪水潺潺,一片世外桃源之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早期,李白在《访天山道士不遇》中,也抒发了因不得志,而有意归隐山林的感情:诗中大意是这样的,在下过一场雨后,山林呈现出一派清新,优雅的景象,狗的叫声此起彼伏,还沾着露水的桃花,欣欣向荣,在静谧的山林中,有道士居住,时不时能看见野鹿的出没。远处青霭迷漫,一川泉水挂在山间。桃花、竹林、野鹿、飞泉,恍如神仙居所。
2王维和李白山水诗的差异体现
2.1 山水对象上的不同
翻阅了《李太白全集》之后,我发现在写山水诗方面,李白的才艺超过了王维,然而,在技巧方面,他们的方法差别却很大。
如果说李白的山水诗能够显示出他那气势磅礴、高尚飘逸的风格的话,那王维就是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来融化实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在王维的诗中,很多都是写他在终南山隐居的时候,或是在辋川别业的时期,所描绘的山水大都在长安的附近,深深的乡土韵味,充分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体现,他用写实的手法,将眼前的佳山丽水细致的刻画出来,以抒写其隐居的恬然宁静的心境,以某一地为对象而写出一系列山水诗的并不多,而王维则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维最先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他的《终南别业》就是他刚隐居时的作品:“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