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中的民俗书写

摘 要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通过对故乡的吟唱和对民族文化寻根来展示商州情怀,小说中原生态的再现了商州的人生礼俗(包括诞生礼俗、婚嫁礼俗和丧葬礼俗)、物质民俗(包括饮食民俗和居住民俗)、民间习俗(心理民俗和精神民俗)等,其中不仅仅是良俗,陋俗也包含其中。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体现了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碰撞、互补以及在现代意识下的裂变等特征。贾平凹通过民俗书写,展现商州一代的风土人情,表达自己的家园之思和乡土情结。贾平凹通过商州的风土人情的书写,努力展现商州人身上原始、粗狂、陆离的初民遗风,并将其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展示和揭露人性。贾平凹用全部的情感关注着商州这片土地,并努力发掘着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文化气息。希望这片未经污染的土地,能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
Key words: Jia Pingwa; "Shangzhou"; Folklore 目 录
引 言 1
1 贾平凹的商州情怀 2
1.1对故乡的吟唱 2
1.2对民族文化的寻根 2
2 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中的民俗展现 3
2.1人生礼俗 3
2.1.1诞生礼俗 3
2.1.2婚嫁礼俗 4
2.1.3丧葬礼俗 4
2.2物质民俗 5
2.2.1饮食民俗 5
2.2.2居住民俗 6
2.3民间习俗 6
2.3.1生殖崇拜 6
2.3.2巫鬼信仰 7
3 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民俗原因分析 8
3.1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 8
3.2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互补 8
3.3传统民俗在现代意识下的裂变 10
4.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中民俗书写的价值和意义 11
4.1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的民俗文化 11
4.2精神家园的回归 11
4.3 贾平凹乡土情结的展现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 言
作为一个出身于农村的作家,故乡商州对于贾平凹而言具有深刻的意义。商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一山一水都带给贾平凹创作的灵感,对于故乡商州的情怀已经形成一种情结深深的扎根在贾平凹的心间,同时也成为其小说中的重要元素。贾平凹小说中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于商州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商州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揭示。作为作家,贾平凹以独特的眼光通过商州的风土人情,搜集商州人身上的人情礼俗,并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其提炼和展示,表达其对于原始、神秘、天然、粗狂的生命力量的赞颂,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精神家园的思考。
刘魁立先生在《民俗学的概念和范围》中说:“民俗学是研究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文化的传承现象,探求这些传承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消亡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1]P12民俗于人的生活之中体现出来,是故事和风俗的实际发生。对于商州世界中的生活化民俗,贾平凹几乎是原生态的再现于其商州系列小说之中,期货在那个包括良俗也包括陋俗,将关注的焦点从文化转移到生活中,从生活与社会、生活与人生的关系来研究民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贾平凹的商州情怀
“商州”系列小说指的是贾平凹从1983年7月到1986年创作的重点表现时代变革给商州地区的农民生活和心态变迁的小说,具体包括《商州初录》《商州》《鸡窝洼人家》《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远山野情》《火纸》《水意》《古堡》《浮躁》等等,这些小说主要反映的是商州农民的命运,通过对商州农民行为、心理、生活方式和民俗的展示,传递出浓厚商州情怀。
1.1对故乡的吟唱
贾平凹用“身体在城市,灵魂在乡下”的特殊身份对商州山地古朴、美好风俗进行展现和赞扬,重点展示商州人的日常生活。《(商州世事)序》中,贾平凹写到“(我)自小在秦雄楚秀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中长大,又受着家庭儒家的教育,我更多地沉溺于幻想之中。我欣赏西方的现代文学,努力趋新的潮流而动,但又提醒自己,一定要传达出中国的味道来。”[2]P128作家自身对于生活的感受,对于爱情的向往,对于商州朴素的乡土深厚的情感,都浓缩在了其小说展示的画面之中。贾平凹的小说多数是以回忆的方式,书写作家埋藏的记忆中的商州的山与水、清泉和流水,铁匠的炉火,月下的纺车商州的一切是如此可爱与美好。带着对于自己对于商州深切的爱恋,用真诚和热情的眼光回忆着忍辱负重的母亲和田园牧歌版的商州乡土,向人民展示发生在商州的一个又一个温馨的故事。《纺车声声》赞扬了一种诗化的母爱,生活的压力和苦难并没有将温柔的母亲压垮,而是给予丈夫和儿女更加深沉的爱,母子情、父亲情在小说中深沉且动人。小说中的母亲对于孩子的爱,其实就是对其所哺育和滋养的儿女的深沉的爱的幻化。
1.2对民族文化的寻根
当然,贾平凹对于故乡商州并不是一味的咏唱,而是正视故乡文化愚昧和落后,如在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之中,贾平凹对于商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和审视。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对于商州人民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流露出作家对于物质文明给乡土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深的焦虑。可以说,商州是贾平凹心灵的家园和根据地,在对于商州的回忆和审视中,作家不再是一个心灵上的流浪汉。
2 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中的民俗展现
俗话说“十里风俗九不同”,风俗的形成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促使当地人自觉的形成一种适合自身的习惯。这些习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吃、穿、住、行等方面,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原生态的再现了商州的人生礼俗、物质民俗、心理民俗、精神民俗等,不仅仅是良俗,陋俗也包含其中,从其小说中可以窥视到商州民俗的全貌。
2.1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指的是人一生中几个重要的环节的仪式过程,包括诞生礼俗婚嫁礼俗和丧葬礼俗。人生礼俗最能体现地方风貌,与道德、家庭、责任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当地生死观、世界观和人际关系的直接体现。贾平凹通过向人们展示人生礼俗,展现了商州农民善良却粗野、愚昧的性格特征,透漏出传统文化下商州的伦理观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