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悲剧(附件)

摘 要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粱氏姐妹的婚姻悲剧、爱情悲剧,韩新月不圆满的爱情,以及她人生梦想破灭、人生无望的悲剧。通过她们的悲剧向我们揭示出中国现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小说中将女性的悲剧命运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呈现出来,同时也启示着现代女性要自强独立,不再与悲剧同行。
目录
绪论 1
1 三个女性的悲剧 2
1.1 姐妹之间的悲剧 2
1.2 母女之间的悲剧 3
2 悲剧的原因 5
2.1 社会原因 5
2.2 家庭原因 5
2.3 宗教信仰原因 7
3 启示及现实意义 9
3.1 现代女性的独立 9
3.2 女性的时代命运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绪论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穆斯林家庭的兴衰史,主要讲述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三代人的爱情、婚姻、人生、理想以及在民族信仰方面的选择与追求。作品不论从人生理想追求方面、宗教信仰方面,还是从封建的爱情婚姻观的角度看,都深刻地揭示出悲剧的意义,向我们展现了穆斯林民族古老的信仰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堪称“穆斯林的诗魂”。这部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尤为突出,粱氏姐妹的反目成仇,韩新月与楚雁潮死于灰烬的爱情以及韩新月的香消玉损都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悲凉与伤感,由此引发我们对现代女性命运的深沉思考。
自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发表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关注,许多文学家及学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冰心也在为《穆斯林的葬礼》作的序中坦言:“关于回族,我知道得很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1]P1并称赞“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1]P1同时也有来自批评方面的声音,在小说单行本问世后,刘白羽指出:韩子奇在伦敦,楚雁潮突然而至的爱情,由于铺垫不足,过分突兀。尤其指出韩子奇最后承认自己不是回族穆斯林的构想,不仅使读者感到突兀,而且对作品的主旨的理解产生歧义。这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作品目前主要的研究有人物形象方面,例如张雪花《欲上青天览明月——〈穆斯林的葬礼〉之人物形象评析》。意象方面,例如徐冰《悲凄的美学意蕴——赏析〈穆斯林的葬礼〉中“新月”的意象功能》。命运方面,例如胡献锦的《爱情的葬礼——解读(穆斯林的葬礼)的爱情悲剧》。而我的研究属于人物命运范畴,研究女性的命运。《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性是将民族宗教信仰、爱情婚姻与亲情融为一体。全文有着浓厚的穆斯林宗教文化色彩和催人泪下的悲剧气氛,给我们展示了悲剧性的人生历程。人物的悲剧性是贯穿全文的主体。透过看当代的女性悲剧命运,这种悲剧一时间是不可以避免的。是传统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使女性没有真正地摆脱悲剧命运的束缚。所以女性只能接受悲剧的命运降临,留下凄凉与遗憾。本论文通过分析《穆斯林的葬礼》中女性悲剧的表现、女性悲剧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和意义,来探讨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及文化意义,以及穆斯林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学的魅力。
1 三个女性的悲剧
她们一直都在追求幸福,最终还是与悲剧同行。她们只能怨天恨地,出生在那个自己不能选择幸福,不能创造幸福的时代。梁君璧的蛮恨,使她做出了一个个不近情理的决定,给丈夫、妹妹、女儿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梁冰玉一个追求爱与自由的人,但她失去了所有的人,所有的爱。韩新月是姐妹之间悲剧的延续,让人惋惜。
1.1 姐妹之间的悲剧
按照中国传统,女人一生的正确道路是做一个勤俭持家、注意社会公德、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梁君璧就是一个典型的有着中国传统的家庭妇女。在少女时期,面对父亲英年早逝,她坚强、刚毅、精明能干、孝顺勤俭,她得体的料理了父亲的丧事;之后,她又把整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赡养母亲,照顾妹妹。在和韩子奇结婚之后,也是精心持家,尽心照顾儿子。三代人的爱恨情仇在她的身上却展现的淋漓尽致。梁君璧和韩子奇的结合更多是出于韩子奇对师傅梁亦清养育之恩传授之恩的报答和韩子奇本身对玉的喜爱。对于梁君璧来说,她的一生没有爱情可言,她和丈夫韩子奇在一起生活的几十年间,没有共同语言,在思想上也没有共鸣,只是在传统婚姻的形势下两个人在一个房檐下共同生活罢了。没有爱情,他们的婚姻有可能随时随地的瓦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梁君璧悲剧命运的开始。在丈夫韩子奇远赴英国十年期间,妹妹梁冰玉夺她之爱。作为一个女人更为悲哀的是面对丈夫的背叛,而丈夫的“新欢”不是别人,则是和她同根同生的姊妹。命运好像在故意捉弄着她,让她哭笑不得,但命运总归是无情。一边是和她青梅竹马的“奇哥哥”,另一边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一母同胞的亲妹妹,这对她来说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我认为她的婚姻已经被定格成了悲剧。
梁冰玉,一个知识女性。在作品中她向往自由,冲破清规戒律,维护了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在梁冰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人的意识、女性的独立意识中与觉醒并支配了她,超越了特定民族的心理意识。”[2]P53梁冰玉在花季的年华就考入燕京大学,正是青春的妙龄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她朴素大方、楚楚动人,有着爱国的激情,肯定同学们宣传抗日的行为。她思想开放、敢爱敢恨,对女人的人生价值,理想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女人也有尊严,女人也应该有自己的人格,认为自己不是传统的中国女人一样只当个管家婆及做饭,生孩子的机器。她身上“有着霍达对回族知识女性与民族文化传统间的理想期待。”[3]P17为了爱情,她义无反顾地与韩子奇相爱结合,生下女儿韩新月。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为了自由,不听从家人的劝诫毅然偷偷地远赴英国。夺姐姐之爱,面对姐姐心里毫无愧疚。只认为姐姐就是姐姐,只是韩子奇曾经的妻子,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但她的结局也是一样摆脱不了悲剧命运,她失去了所有的人,所有的爱,在有生之年连见一面爱的人都没有办法实现,实在可悲。
1.2 母女之间的悲剧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里,没有多少爱情是可以两情相悦,总是凌驾门于当户对之上。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更像中牛郎与织女,像《白蛇传》中许仙与白素贞。有着其故有的模式,所谓门不当户不对,人仙不能相恋,不能结婚,人妖殊途。由于楚雁潮是“卡斐尔”,韩新月是穆斯林,韩太太的一句隔着教门,棒打鸳鸯式的爱情悲剧又重现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在小说中,新月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她美丽、清高而有才华。“不必特别的打扮自己,便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1]P28“认为爱情总不等于同情、怜悯和自我牺牲。”[1]P488而是建立在有共同的人生追求上。当她与楚雁潮的爱情母亲的阻挠时,她便宣称:“我只认为爱是自发的、天然的、无条件的、神圣不可侵犯的。”[1]P528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扑向了爱情。但他们的爱情受到新月的“母亲”韩太太的阻挠。韩新月离开人世也没有被得到认可,带着凄凉与遗憾。对于韩新月的爱情而言,更可怕的是自己“母亲”的思维方式与处事原则,“母亲”韩太太即是棒打鸳鸯的“棒”——“我宁可看着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给我丢人现眼。”[1]P524他们的爱是违背伊斯兰教的教规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完美的结局的。韩太太冷言相击,坚决制止,“我爱了你一辈子,还要接着爱你女儿吗?”[1]P524“这是从哪儿传下来的贱根儿呀?”[1]P524“你不知道自个儿是个回回吗?回回怎么能嫁个‘卡斐尔’!”[1]P523她这几句尖酸刻薄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新月的心。而这些就导致了韩新月爱情悲剧、生命悲剧。韩新月在得知自己病情的真相时没有崩溃,但在明白了伊斯兰教的教规神圣不可侵犯后,“这颗心已经破碎了,这具躯壳已经疲惫不堪了,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命运终点:毁灭,一切都毁灭!”[1]P596韩太太的这种失去人性的反对,无疑把宗教信仰的沉重枷锁套在新月的肩上,把还带有一丝希望的新月推向了绝望的深渊,让她在清醒的痛苦中等待着死亡。韩新月的生母梁冰玉,在她两岁的时候,就抛弃了她让梁君璧继续充当母亲的角色。但养母所给的母爱是不一样的。新月自己也觉得“母亲”对自己冷淡,对自己漠不关心,甚至还不如姑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呢!新月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她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自己的母亲给自己多一份爱,多一份关心,但是没有。韩太太没有做到,梁冰玉更是没有,留下的是遗憾,不完整的母爱。虽然新月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让人怜悯甚至是同情,但她对自己心灵的冶炼过程却是值得肯定的。笔者觉得她是一株清新馥郁的奇葩,她的一生是一部充满着抗争的悲剧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