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平凡的世界》中的民俗描写——以丧俗为例
简议《平凡的世界》中的民俗描写——以丧俗为例[20191210161639]
内容摘要:路遥于1988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描绘了延伸在广漠的黄土地上的一整个宏微兼备、百姿千态的世界。
在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涉及到了诸多民俗,其中以丧俗描写尤为细致精彩。因此,本论文试图立足文本与事实,抓住作品中关于丧葬习俗的描写,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言的意义展开论述与研究。首先,论述民俗与丧俗的概念,将两者定义界定清楚;其次,通过适当的整理整合,详细介绍作品中出现的相关丧葬习俗;最后,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就描绘具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这三个方面展开浅层次的论述与研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我们便可得知,在当时的年代以及当时孙少安所在的煤矿地区普遍使用的是土葬的安葬方式。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民俗与丧俗 1
(一)民俗概念 1
(二)丧俗概念 2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丧俗 3
(一)安葬方式 3
(二)从业人员 4
(三)葬前礼仪 5
四、《平凡的世界》中丧俗描写的意义 6
(一)描绘具体环境 7
1.自然环境 7
2.社会环境 8
(二)塑造人物形象 8
1.可笑的“革命家”——孙玉亭 9
2.粗线条的大汉——金俊文 10
3.精明的二队长——金俊武 11
(三)表达主题思想 11
1.血浓于水的亲情 12
2.自然纯朴的乡情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简议《平凡的世界》中的民俗描写
——以丧俗为例
一、引言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于陕西榆林。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于1988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描绘了延伸在广漠的黄土地上的一整个宏微兼备、百姿千态的世界。
关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形象、人物情感世界、作品爱情悲剧原因探寻这三个方面。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的诸种民俗,作者都是在有意无意间将其渗透于作品中,哪怕是轻描淡写的几笔,也在整个小说的构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以丧葬习俗描写最为细致精彩。
因此,本论文试图立足文本与事实,抓住作品中关于丧葬习俗的描写,就作品本身而言的意义,从描绘具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这三个方面展开浅层次的论述与研究。
二、民俗与丧俗
(一)民俗概念
对于“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皆有不同的看法。
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说道,在我国古代,“民俗”一词早在文献中就已使用了。《礼记·缁衣》中的“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之句,就是民间习俗的概念。《史记·孙叔敖传》记“楚民俗,好庳车”;《汉书·董仲舒传》载“变民风,化民俗”;《管子·正世》曰:“料事务,察民俗。”可见,在我国古代,“民俗”这个概念是早已确立了。
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提议将“民间”和“知识”合并,意为“民众的知识”,又于十九世纪中叶创立了新的学科术语,即“民间风俗现象”。
中国民俗会副理事长乌丙安教授在新版《中国民俗学》一书中并没有对“民俗”一词作具体的概念解释,然而从他对民俗作出了分类,大致包括四个大的方面:一是经济的民俗,以生态民俗、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及消费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二是社会的民俗,以家族、亲戚、乡里城镇的传承关系、习俗惯制为主要内容;三是信仰的民俗,以传统的迷信与俗信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四是游艺的民俗,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习俗为主要内容。
中国民俗会副理事长陈勤建教授在《中国民俗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民俗,就是社会民众中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在生活的层面,表现为生活的技艺和生活的习惯;在文化的层面,概括为某种日常生活的规范或范式;在哲学层面,是为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他将中国民俗也分为四大类:有形物质民俗、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仰民俗、游乐技艺民俗。
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然而从上述对于民俗的分类来看,各学者对于民俗的理解与解释是有一定的相通性的。关于民俗这一概念的理解无外乎是从经济、社会、信仰、游艺这四个方面出发的。
在《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涉及到了诸多民俗。例如有端午节、元宵节等节令习俗,打枣节等生产劳动习俗,“骡马大会”等社会组织习俗,婚丧嫁娶等人生仪礼习俗。在这其中,丧俗涉及到的部分最多,并且作者详细展示了相关丧葬礼仪的程序与步骤,体现出双水村村民对丧葬之事的足够重视,彰显出丧葬习俗的繁冗复杂以及当地人民“事死如生”的观念。
(二)丧俗概念
根据乌丙安教授对于民俗的分类以及对于社会民俗这一范围的界定,我们可以得知,丧葬礼俗是属于社会的民俗这一类。同时,它是属于社会民俗中的个人生活仪礼习俗。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必经的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就是通过这些重要阶段不断确立起来的,在各阶段中自古以来便用一定的仪式做出表示,以便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在这一生中各阶段所标示出的仪礼,就是人生仪礼。人类生活中普遍遵循的四大仪礼习俗,即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
葬礼,又称丧礼,是人结束了一生后,由亲属、邻里、友好等进行哀悼、纪念、评价的仪式,同时也是殓殡祭奠的仪式。这个仪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有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根据前文对于社会民俗与信仰民俗的界定和解释,可以明确的是,丧葬礼俗属于社会的民俗。它只是具有信仰的性质,但并不属于信仰的民俗这一大类。
丧葬的处理对象是死者,但对于生者,对于活着的人们,也有极密切,甚至更为重要的关系。在民间观念中,死对于活着的人是悲痛的,但对死者却意味着与尘世的解脱。所以在举办丧事的指导思想上,越热闹越好。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丧葬的对象虽是死者,但事实上是以活着的人为主导而进行活动的。这一点,在《平凡的世界》中便得到了很好地印证。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丧俗
在路遥的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制中,涉及了诸种民俗,有端午节、元宵节等岁时节令习俗,双水村特有的打枣节等生产劳动习俗,石圪节物资交流“骡马大会”等社会组织习俗。其中,关于丧葬礼俗,作者不仅细致描写了相关的程序步骤,又展现了小说事件的始末,在时间上做到了完美衔接,成为整部小说中的一个亮点。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与逼真性。路遥就是在对小说的描写中,逼真地再现了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主要的丧葬礼俗,本文主要浅论其中的三个要素。
(一)安葬方式
在历史上,除了本土生长的葬法,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兴盛的葬法。历史上曾经盛行的葬法,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悠久的是土葬,除此之外,还有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腹葬等等。在人类尸体处置的方式方法中,土葬在整个世界都占有主导地位,是人类一种最主要的葬法。土葬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制作坑穴,将尸体掩埋,故也叫“埋葬”。
人死后为什么要葬入土中?《中国丧葬礼俗》一书中说道,《吕氏春秋》中有一段解释:“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这虽说是秦汉朝的人对于土葬的解释,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土葬这一安葬方式是同伦理情感相关的。土葬的稚拙古朴源远流长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医院后边的山坡上又堆起一座新坟的时候,大牙湾的一切依然在轰隆隆地进行。
不久,青草就会埋住他的坟头,这个普通人的名字也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俊山说:“我已经叫人把队里的槐树伐倒一棵,木匠现在做上棺材了。我马上叫人打坟,另外派了两个人已经到米家镇区扯衣服了”
这是在金俊斌死后,金俊山对于其丧事的一小段安排。从“叫人打坟”即可得知,金俊山等人准备制作坑穴,待丧事完毕后,将死者埋入其中。由此,金俊斌死后采用的也是土葬的方式。
在金家祖坟那里,打墓人掘开了金先生的坟堆,把先生的骨骸装进一个小木棺函中,准备和老太太合葬。
金老太太装穿好七八身绸缎寿衣后,便入了早年间做好的镂花柏木棺中。
金先生的坟堆被掘开来了,这是为了安葬金老太太的尸体所做的准备。因此可知,金老太太采取同样也是土葬的安葬方式。
金家是双水村里的大户人家,而金老太太作为金家的最大的家长,她的最后归宿是与金先生合葬。这里,便涉及到了夫妻合葬之俗。夫妻合葬之俗,是最牢固的一夫一妻制的反映。同时,更是男尊女卑观念的体现,妻妾生是丈夫的人,死是丈夫的鬼。这一礼俗便很确切地体现了民俗封建味浓的特色。
在整部小说中,出场人物近百个,涉及到的人物的死亡也很多,但作者多是一笔带过。在对于上述三个人物之死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三者都采用的是土葬的安葬方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小说发生的那个年代以及双水村那个特定的地区,普遍采用的都是此种安葬方式。
(二)从业人员
在中国的东西北地区,从事殡葬礼仪的专业人员,叫阴阳先生。阴阳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流泉,观其阴阳,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大意是说根据日影认准方向,观察向阳背阴,勘测水源灌溉,辨别是否合宜。因此后世俗称风水师为阴阳先生。
在《平凡的世界》中,阴阳先生便做了诸多事情。作者对于阴阳先生的描写,主要是从小处着眼的,比如:做纸火、起殃、定穴位、念招魂曲等:
金波他妈忙着一天五顿饭侍候这位“圣人”;他们家的炕上和箱盖上,摆满了纸糊的房子、院落、碾磨、课幡、引魂幡和童男童女。
此时他手拿切菜刀,走到棺木前象征性地在鸡头旁砍了砍,然后把那只将属于自己的老公鸡扔在地上,背过身嘴里念了一会咒语,喊道:“起殃!”
在墓地上,阴阳成了主要角色。孝子们都怀着敬畏的感情,由年轻的米阴阳用罗盘指导着将棺木吊入墓穴;坟堆起后,米阴阳念招魂曲
《丧葬与中国文化》中说道:“‘风水’说的产生与发展,与巫师道士利用‘深不可测’的‘学问’来骗钱谋生,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在作品中,作者就突出了阴阳先生实则在丧事中受益颇多这一特点。比如,在小说的描述中,阴阳先生在起丧前作势砍鸡头、最后将鸡扔到地上,作者另外特别写道:这只鸡将属于他。前文也有写道,金波他妈一天五顿饭侍候这位“圣人”,所以作者把阴阳先生说成“圣人”,这是非常贴切的。由此可见,阴阳先生作为丧事中的从业人员地位之大。
(三)葬前礼仪
《丧葬与中国文化》一书将我国的丧葬礼仪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葬前礼仪,即安葬入土之前的习俗礼仪;第二段是埋葬礼仪,即埋葬死者时的一整套礼仪;第三段是服丧、扫墓、祭祀礼仪。
作者描写金老太太的丧事过程中,主要叙写了诸多葬前礼仪,有详有略,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下来,相关略写的习俗礼仪大致总结如下:准备招待的饭食,金家湾的人碾米磨面、杀猪宰羊;请来阴阳先生做纸火,纸糊的房子、院落、碾磨、课幡、引魂幡和童男童女摆满在炕上和箱盖上;挖坑打墓,在打墓人掘开金老先生的坟堆后,把先生的骨骸装进一个小木棺函中,准备将老太太与之合葬;穿衣入棺,为金老太太穿好了七八身绸缎寿衣后,便将她入于早年间做好的镂花柏木棺中;停灵,“棺木停放在院子搭起的灵棚里;长明灯从屋里移出,放在棺木前;灵案上摆满供果和一头褪洗得白白胖胖的整猪;一只活公鸡绑住爪子,搁在棺木之上”;老太太的直系亲属轮坐守灵,接受村民的吊唁与叩拜;迎吹鼓手,放铳炮,全体孝子跪迎。
具体详写的相关丧葬习俗礼仪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撒路灯、“游食上祭”、“商话”,描写如下:
夜幕一降临,隆重的撒路灯仪式开始。吹鼓手前面引路,孝子们一律身穿白孝衣,头戴白孝帽,手拄哭丧棒,真假哭声响成一片;他们跟在吹鼓手后面,从金俊武家的院门里出来,沿着哭咽河边的小路,向金家祖坟那里走去。许多人手里都拿着白面捏成的灯盏,走一段,便往右边的雪地上放一盏,并且随州抛洒着纸钱。返回来时,又向路的另一边间隔搁置面灯。
第二天大出殡以前,又进行了著名的“游食上祭”仪式。全体男女孝子,手拄哭丧棒,披麻戴孝在老太太灵前间隔按辈数跪成方阵。仍然由吹鼓手领路,后跟两个三指托供果盘的村民,在孝子们的方阵中绕着穿行。
所谓“商话”,就是由死者娘家的人审问孝子们在老人生前是否对她孝顺;或者她死后的葬礼是否得到尽心操办?
内容摘要:路遥于1988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描绘了延伸在广漠的黄土地上的一整个宏微兼备、百姿千态的世界。
在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涉及到了诸多民俗,其中以丧俗描写尤为细致精彩。因此,本论文试图立足文本与事实,抓住作品中关于丧葬习俗的描写,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言的意义展开论述与研究。首先,论述民俗与丧俗的概念,将两者定义界定清楚;其次,通过适当的整理整合,详细介绍作品中出现的相关丧葬习俗;最后,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就描绘具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这三个方面展开浅层次的论述与研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我们便可得知,在当时的年代以及当时孙少安所在的煤矿地区普遍使用的是土葬的安葬方式。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民俗与丧俗 1
(一)民俗概念 1
(二)丧俗概念 2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丧俗 3
(一)安葬方式 3
(二)从业人员 4
(三)葬前礼仪 5
四、《平凡的世界》中丧俗描写的意义 6
(一)描绘具体环境 7
1.自然环境 7
2.社会环境 8
(二)塑造人物形象 8
1.可笑的“革命家”——孙玉亭 9
2.粗线条的大汉——金俊文 10
3.精明的二队长——金俊武 11
(三)表达主题思想 11
1.血浓于水的亲情 12
2.自然纯朴的乡情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简议《平凡的世界》中的民俗描写
——以丧俗为例
一、引言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于陕西榆林。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于1988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描绘了延伸在广漠的黄土地上的一整个宏微兼备、百姿千态的世界。
关于《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形象、人物情感世界、作品爱情悲剧原因探寻这三个方面。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的诸种民俗,作者都是在有意无意间将其渗透于作品中,哪怕是轻描淡写的几笔,也在整个小说的构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以丧葬习俗描写最为细致精彩。
因此,本论文试图立足文本与事实,抓住作品中关于丧葬习俗的描写,就作品本身而言的意义,从描绘具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这三个方面展开浅层次的论述与研究。
二、民俗与丧俗
(一)民俗概念
对于“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皆有不同的看法。
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说道,在我国古代,“民俗”一词早在文献中就已使用了。《礼记·缁衣》中的“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之句,就是民间习俗的概念。《史记·孙叔敖传》记“楚民俗,好庳车”;《汉书·董仲舒传》载“变民风,化民俗”;《管子·正世》曰:“料事务,察民俗。”可见,在我国古代,“民俗”这个概念是早已确立了。
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提议将“民间”和“知识”合并,意为“民众的知识”,又于十九世纪中叶创立了新的学科术语,即“民间风俗现象”。
中国民俗会副理事长乌丙安教授在新版《中国民俗学》一书中并没有对“民俗”一词作具体的概念解释,然而从他对民俗作出了分类,大致包括四个大的方面:一是经济的民俗,以生态民俗、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及消费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二是社会的民俗,以家族、亲戚、乡里城镇的传承关系、习俗惯制为主要内容;三是信仰的民俗,以传统的迷信与俗信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四是游艺的民俗,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习俗为主要内容。
中国民俗会副理事长陈勤建教授在《中国民俗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民俗,就是社会民众中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在生活的层面,表现为生活的技艺和生活的习惯;在文化的层面,概括为某种日常生活的规范或范式;在哲学层面,是为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他将中国民俗也分为四大类:有形物质民俗、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仰民俗、游乐技艺民俗。
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然而从上述对于民俗的分类来看,各学者对于民俗的理解与解释是有一定的相通性的。关于民俗这一概念的理解无外乎是从经济、社会、信仰、游艺这四个方面出发的。
在《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涉及到了诸多民俗。例如有端午节、元宵节等节令习俗,打枣节等生产劳动习俗,“骡马大会”等社会组织习俗,婚丧嫁娶等人生仪礼习俗。在这其中,丧俗涉及到的部分最多,并且作者详细展示了相关丧葬礼仪的程序与步骤,体现出双水村村民对丧葬之事的足够重视,彰显出丧葬习俗的繁冗复杂以及当地人民“事死如生”的观念。
(二)丧俗概念
根据乌丙安教授对于民俗的分类以及对于社会民俗这一范围的界定,我们可以得知,丧葬礼俗是属于社会的民俗这一类。同时,它是属于社会民俗中的个人生活仪礼习俗。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必经的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就是通过这些重要阶段不断确立起来的,在各阶段中自古以来便用一定的仪式做出表示,以便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在这一生中各阶段所标示出的仪礼,就是人生仪礼。人类生活中普遍遵循的四大仪礼习俗,即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
葬礼,又称丧礼,是人结束了一生后,由亲属、邻里、友好等进行哀悼、纪念、评价的仪式,同时也是殓殡祭奠的仪式。这个仪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有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根据前文对于社会民俗与信仰民俗的界定和解释,可以明确的是,丧葬礼俗属于社会的民俗。它只是具有信仰的性质,但并不属于信仰的民俗这一大类。
丧葬的处理对象是死者,但对于生者,对于活着的人们,也有极密切,甚至更为重要的关系。在民间观念中,死对于活着的人是悲痛的,但对死者却意味着与尘世的解脱。所以在举办丧事的指导思想上,越热闹越好。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丧葬的对象虽是死者,但事实上是以活着的人为主导而进行活动的。这一点,在《平凡的世界》中便得到了很好地印证。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丧俗
在路遥的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制中,涉及了诸种民俗,有端午节、元宵节等岁时节令习俗,双水村特有的打枣节等生产劳动习俗,石圪节物资交流“骡马大会”等社会组织习俗。其中,关于丧葬礼俗,作者不仅细致描写了相关的程序步骤,又展现了小说事件的始末,在时间上做到了完美衔接,成为整部小说中的一个亮点。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与逼真性。路遥就是在对小说的描写中,逼真地再现了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主要的丧葬礼俗,本文主要浅论其中的三个要素。
(一)安葬方式
在历史上,除了本土生长的葬法,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兴盛的葬法。历史上曾经盛行的葬法,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悠久的是土葬,除此之外,还有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腹葬等等。在人类尸体处置的方式方法中,土葬在整个世界都占有主导地位,是人类一种最主要的葬法。土葬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制作坑穴,将尸体掩埋,故也叫“埋葬”。
人死后为什么要葬入土中?《中国丧葬礼俗》一书中说道,《吕氏春秋》中有一段解释:“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这虽说是秦汉朝的人对于土葬的解释,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土葬这一安葬方式是同伦理情感相关的。土葬的稚拙古朴源远流长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医院后边的山坡上又堆起一座新坟的时候,大牙湾的一切依然在轰隆隆地进行。
不久,青草就会埋住他的坟头,这个普通人的名字也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俊山说:“我已经叫人把队里的槐树伐倒一棵,木匠现在做上棺材了。我马上叫人打坟,另外派了两个人已经到米家镇区扯衣服了”
这是在金俊斌死后,金俊山对于其丧事的一小段安排。从“叫人打坟”即可得知,金俊山等人准备制作坑穴,待丧事完毕后,将死者埋入其中。由此,金俊斌死后采用的也是土葬的方式。
在金家祖坟那里,打墓人掘开了金先生的坟堆,把先生的骨骸装进一个小木棺函中,准备和老太太合葬。
金老太太装穿好七八身绸缎寿衣后,便入了早年间做好的镂花柏木棺中。
金先生的坟堆被掘开来了,这是为了安葬金老太太的尸体所做的准备。因此可知,金老太太采取同样也是土葬的安葬方式。
金家是双水村里的大户人家,而金老太太作为金家的最大的家长,她的最后归宿是与金先生合葬。这里,便涉及到了夫妻合葬之俗。夫妻合葬之俗,是最牢固的一夫一妻制的反映。同时,更是男尊女卑观念的体现,妻妾生是丈夫的人,死是丈夫的鬼。这一礼俗便很确切地体现了民俗封建味浓的特色。
在整部小说中,出场人物近百个,涉及到的人物的死亡也很多,但作者多是一笔带过。在对于上述三个人物之死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三者都采用的是土葬的安葬方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小说发生的那个年代以及双水村那个特定的地区,普遍采用的都是此种安葬方式。
(二)从业人员
在中国的东西北地区,从事殡葬礼仪的专业人员,叫阴阳先生。阴阳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流泉,观其阴阳,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大意是说根据日影认准方向,观察向阳背阴,勘测水源灌溉,辨别是否合宜。因此后世俗称风水师为阴阳先生。
在《平凡的世界》中,阴阳先生便做了诸多事情。作者对于阴阳先生的描写,主要是从小处着眼的,比如:做纸火、起殃、定穴位、念招魂曲等:
金波他妈忙着一天五顿饭侍候这位“圣人”;他们家的炕上和箱盖上,摆满了纸糊的房子、院落、碾磨、课幡、引魂幡和童男童女。
此时他手拿切菜刀,走到棺木前象征性地在鸡头旁砍了砍,然后把那只将属于自己的老公鸡扔在地上,背过身嘴里念了一会咒语,喊道:“起殃!”
在墓地上,阴阳成了主要角色。孝子们都怀着敬畏的感情,由年轻的米阴阳用罗盘指导着将棺木吊入墓穴;坟堆起后,米阴阳念招魂曲
《丧葬与中国文化》中说道:“‘风水’说的产生与发展,与巫师道士利用‘深不可测’的‘学问’来骗钱谋生,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在作品中,作者就突出了阴阳先生实则在丧事中受益颇多这一特点。比如,在小说的描述中,阴阳先生在起丧前作势砍鸡头、最后将鸡扔到地上,作者另外特别写道:这只鸡将属于他。前文也有写道,金波他妈一天五顿饭侍候这位“圣人”,所以作者把阴阳先生说成“圣人”,这是非常贴切的。由此可见,阴阳先生作为丧事中的从业人员地位之大。
(三)葬前礼仪
《丧葬与中国文化》一书将我国的丧葬礼仪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葬前礼仪,即安葬入土之前的习俗礼仪;第二段是埋葬礼仪,即埋葬死者时的一整套礼仪;第三段是服丧、扫墓、祭祀礼仪。
作者描写金老太太的丧事过程中,主要叙写了诸多葬前礼仪,有详有略,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下来,相关略写的习俗礼仪大致总结如下:准备招待的饭食,金家湾的人碾米磨面、杀猪宰羊;请来阴阳先生做纸火,纸糊的房子、院落、碾磨、课幡、引魂幡和童男童女摆满在炕上和箱盖上;挖坑打墓,在打墓人掘开金老先生的坟堆后,把先生的骨骸装进一个小木棺函中,准备将老太太与之合葬;穿衣入棺,为金老太太穿好了七八身绸缎寿衣后,便将她入于早年间做好的镂花柏木棺中;停灵,“棺木停放在院子搭起的灵棚里;长明灯从屋里移出,放在棺木前;灵案上摆满供果和一头褪洗得白白胖胖的整猪;一只活公鸡绑住爪子,搁在棺木之上”;老太太的直系亲属轮坐守灵,接受村民的吊唁与叩拜;迎吹鼓手,放铳炮,全体孝子跪迎。
具体详写的相关丧葬习俗礼仪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撒路灯、“游食上祭”、“商话”,描写如下:
夜幕一降临,隆重的撒路灯仪式开始。吹鼓手前面引路,孝子们一律身穿白孝衣,头戴白孝帽,手拄哭丧棒,真假哭声响成一片;他们跟在吹鼓手后面,从金俊武家的院门里出来,沿着哭咽河边的小路,向金家祖坟那里走去。许多人手里都拿着白面捏成的灯盏,走一段,便往右边的雪地上放一盏,并且随州抛洒着纸钱。返回来时,又向路的另一边间隔搁置面灯。
第二天大出殡以前,又进行了著名的“游食上祭”仪式。全体男女孝子,手拄哭丧棒,披麻戴孝在老太太灵前间隔按辈数跪成方阵。仍然由吹鼓手领路,后跟两个三指托供果盘的村民,在孝子们的方阵中绕着穿行。
所谓“商话”,就是由死者娘家的人审问孝子们在老人生前是否对她孝顺;或者她死后的葬礼是否得到尽心操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