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纵横思想体系探寻(附件)
摘 要鬼谷子是历史上颇具传奇性的人物,其著作《鬼谷子》也是较为神秘的,甚至称其为禁书。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鬼谷子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开宗立派的宗师,而《鬼谷子》正是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本文试图蠡测《鬼谷子》中纵横思想体系,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鬼谷子》中的纵横思想体系是以纵横之道为统领,以纵横五术、纵横五法为具体的术和法来形成纵横系统。探寻《鬼谷子》纵横思想体系,为纵横学的传承发展献出微薄之力。
目 录
前言 1
一、 鬼谷子与《鬼谷子》 2
二、 纵横之道 3
三、 纵横五术 5
(一) 反应之术 5
(二) 内楗之术 5
(三) 抵巇之术 6
(四) 飞钳之术 7
(五) 忤合之术 7
四、 纵横五法 9
(一) 揣之法 9
(二) 摩之法 9
(三) 权之法 10
(四) 谋之法 11
(五) 决之法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前 言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此时整个时代迸射出思想之光,以老子、孔子、墨子为代表的道家、儒家、墨家兴起并活跃于这个时代,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大繁荣局面。事实上,此时也出现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各家各派的最具实用性的派别——纵横家。韩非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有诗云: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诸子百家创世纪,奇门鬼谷最真经。纵横家往往既是卓越的雄辩家和谋略家,又是各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与共同焦点。纵横家们通过“合众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以布衣寒士之身,跻身于朝堂之中,从而影响着各大小诸侯国的治国方略和国家走向。纵横家们往往深明大势、善于揣摩、通于机变、长于谋略、勇于决断;他们进退有度,左右有方,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左右着各诸侯国之间局势,影响着天下大势之走向;他们一言便可平定战乱,数言便可安抚天下。因此,后世对他们评价颇高,诸如:“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一策而退敌兵,数语而安天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如是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云,无不透露出纵横捭阖之威!如此一来,历史上无数志士对《鬼谷子》更是向往之至、推崇之至。
一、鬼谷子和《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极为神秘的人物。不仅在历史记载中难见踪影,在稗官野史中也是只言片语。鬼谷子之真名也可谓是众说纷纭,有说王诩,有说王禅,又有说刘务滋,但是据专家考证,这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许富宏先生认为,叫王诩或王禅这两种说法证据不足,叫刘务滋这种说法不足信。因此我们采取司马迁《史记》中对鬼谷子的称谓即“鬼谷先生”。关于“鬼谷”此名的由来,各种说法也是莫衷一是,一是由王嘉提出的“归谷说”,谯周《古史考》中认为“鬼”同“归”,“鬼谷”是来源于归隐山谷;一是李凭先生提出的“殷人信鬼”,他认为“鬼谷”来源于殷人信鬼;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因鬼方作为一个大部族,部族迁移后,多地都称“鬼谷”。对于鬼谷先生的生平所居之地,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存有的史料不足,说法比较可靠的是颍川阳城之鬼谷是鬼谷先生曾居之地。
《鬼谷子》一书版本繁多,说法不一,甚至有伪书的说法。针对于《鬼谷子》真伪的问题,从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思想发展史、汉语史等角度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鬼谷子》是战国时期作品,并且产生于河南地区一带,这可称为定论。但是其中有些部分也存在真伪问题,如《管子九守》与《鬼谷子符言》大同小异;另外《鬼谷子》中的《持枢》《中经》两篇基本可以判断为后人托伪,但《捭阖》《反应》《内楗》《抵巇》《飞钳》《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为鬼谷先生之真作可能性极大。所以本文对《鬼谷子》纵横思想体系的研究便是以此为研究基础。
二、纵横之道
纵观《鬼谷子》全书可以发现,其中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道家,全书始终以“道”为根本,以开篇《捭阖》篇为全书思想体系的统领,所以开篇可曰为捭阖之道。所谓“纵横”,纵横同于捭阖,捭阖同于开合,开合同于动静,动静同于阴阳,阴阳是为两仪,两仪生于太极,故纵横亦为道也;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亦为阴阳,阴阳亦是纵横,纵横亦为道;又说一纵一横分四象,二纵二横分八卦,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纵横即为道也。
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阴阳是构成“道”的两个核心要素,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捭阖》篇中首先引出“阴阳”的概念,“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紧接着又进一步归结到了“道”的概念,“捭阖者,道之大化。”在《捭阖》篇最后,又总结性地对阴阳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这实际上是对道家思想“道”的深发和具化。鬼谷先生此处对阴阳的论述,充满着朴素的辩证观,这个道理其实在《老子》中也有类似的阐述:“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我们可以推论,鬼谷子对老子的学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老子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有云:“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老庄皆为道家之代表人物,其对阴阳哲学贯穿于整个道家思想体系。鬼谷先生在对“阴阳”的问题上与老庄有所不同,鬼谷先生不仅仅高屋建瓴地从理论上去构建,而且还将“阴阳”运用到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上,从而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从而为我所用。可以说,这一点既是难得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鬼谷子学说受传统儒家学说讥诋之原由,因为正是由于为鬼谷子学说是注重实用的,所以被判为功利主义,无疑,这种说法是有待商榷的。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历来被称为黄老之学的经典,其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对阴阳概念的阐释,可以说对鬼谷子学说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们在《鬼谷子》一书后面会发现,诸多地方都会运用到“阴阳”的概念,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此处对“阴阳”的解说。鬼谷子在开篇即云:“捭阖者,天地之道”;又曰:“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通过其中义理的比对,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既有相似之处,更有相通之处。“阴阳者,天地之道”与“捭阖者,天地之道”;“变化之父母”与“说之变”,乃至于后面会提到的诸多义理均与此有共通之处。总的来说,《鬼谷子》与道家的渊源颇深,纵横思想体系的探寻离不开也绕不开对道家思想的研究,所以,开篇立意,我们称为纵横之道。
目 录
前言 1
一、 鬼谷子与《鬼谷子》 2
二、 纵横之道 3
三、 纵横五术 5
(一) 反应之术 5
(二) 内楗之术 5
(三) 抵巇之术 6
(四) 飞钳之术 7
(五) 忤合之术 7
四、 纵横五法 9
(一) 揣之法 9
(二) 摩之法 9
(三) 权之法 10
(四) 谋之法 11
(五) 决之法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前 言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此时整个时代迸射出思想之光,以老子、孔子、墨子为代表的道家、儒家、墨家兴起并活跃于这个时代,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大繁荣局面。事实上,此时也出现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各家各派的最具实用性的派别——纵横家。韩非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有诗云: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诸子百家创世纪,奇门鬼谷最真经。纵横家往往既是卓越的雄辩家和谋略家,又是各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与共同焦点。纵横家们通过“合众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以布衣寒士之身,跻身于朝堂之中,从而影响着各大小诸侯国的治国方略和国家走向。纵横家们往往深明大势、善于揣摩、通于机变、长于谋略、勇于决断;他们进退有度,左右有方,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左右着各诸侯国之间局势,影响着天下大势之走向;他们一言便可平定战乱,数言便可安抚天下。因此,后世对他们评价颇高,诸如:“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一策而退敌兵,数语而安天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如是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云,无不透露出纵横捭阖之威!如此一来,历史上无数志士对《鬼谷子》更是向往之至、推崇之至。
一、鬼谷子和《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极为神秘的人物。不仅在历史记载中难见踪影,在稗官野史中也是只言片语。鬼谷子之真名也可谓是众说纷纭,有说王诩,有说王禅,又有说刘务滋,但是据专家考证,这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许富宏先生认为,叫王诩或王禅这两种说法证据不足,叫刘务滋这种说法不足信。因此我们采取司马迁《史记》中对鬼谷子的称谓即“鬼谷先生”。关于“鬼谷”此名的由来,各种说法也是莫衷一是,一是由王嘉提出的“归谷说”,谯周《古史考》中认为“鬼”同“归”,“鬼谷”是来源于归隐山谷;一是李凭先生提出的“殷人信鬼”,他认为“鬼谷”来源于殷人信鬼;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因鬼方作为一个大部族,部族迁移后,多地都称“鬼谷”。对于鬼谷先生的生平所居之地,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存有的史料不足,说法比较可靠的是颍川阳城之鬼谷是鬼谷先生曾居之地。
《鬼谷子》一书版本繁多,说法不一,甚至有伪书的说法。针对于《鬼谷子》真伪的问题,从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思想发展史、汉语史等角度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鬼谷子》是战国时期作品,并且产生于河南地区一带,这可称为定论。但是其中有些部分也存在真伪问题,如《管子九守》与《鬼谷子符言》大同小异;另外《鬼谷子》中的《持枢》《中经》两篇基本可以判断为后人托伪,但《捭阖》《反应》《内楗》《抵巇》《飞钳》《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为鬼谷先生之真作可能性极大。所以本文对《鬼谷子》纵横思想体系的研究便是以此为研究基础。
二、纵横之道
纵观《鬼谷子》全书可以发现,其中的哲学思想可以追溯到道家,全书始终以“道”为根本,以开篇《捭阖》篇为全书思想体系的统领,所以开篇可曰为捭阖之道。所谓“纵横”,纵横同于捭阖,捭阖同于开合,开合同于动静,动静同于阴阳,阴阳是为两仪,两仪生于太极,故纵横亦为道也;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亦为阴阳,阴阳亦是纵横,纵横亦为道;又说一纵一横分四象,二纵二横分八卦,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纵横即为道也。
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阴阳是构成“道”的两个核心要素,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捭阖》篇中首先引出“阴阳”的概念,“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紧接着又进一步归结到了“道”的概念,“捭阖者,道之大化。”在《捭阖》篇最后,又总结性地对阴阳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这实际上是对道家思想“道”的深发和具化。鬼谷先生此处对阴阳的论述,充满着朴素的辩证观,这个道理其实在《老子》中也有类似的阐述:“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我们可以推论,鬼谷子对老子的学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老子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有云:“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老庄皆为道家之代表人物,其对阴阳哲学贯穿于整个道家思想体系。鬼谷先生在对“阴阳”的问题上与老庄有所不同,鬼谷先生不仅仅高屋建瓴地从理论上去构建,而且还将“阴阳”运用到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上,从而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从而为我所用。可以说,这一点既是难得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鬼谷子学说受传统儒家学说讥诋之原由,因为正是由于为鬼谷子学说是注重实用的,所以被判为功利主义,无疑,这种说法是有待商榷的。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历来被称为黄老之学的经典,其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对阴阳概念的阐释,可以说对鬼谷子学说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们在《鬼谷子》一书后面会发现,诸多地方都会运用到“阴阳”的概念,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此处对“阴阳”的解说。鬼谷子在开篇即云:“捭阖者,天地之道”;又曰:“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通过其中义理的比对,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既有相似之处,更有相通之处。“阴阳者,天地之道”与“捭阖者,天地之道”;“变化之父母”与“说之变”,乃至于后面会提到的诸多义理均与此有共通之处。总的来说,《鬼谷子》与道家的渊源颇深,纵横思想体系的探寻离不开也绕不开对道家思想的研究,所以,开篇立意,我们称为纵横之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