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附件)

摘 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她“侦探女王”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她所掀起的推理小说热潮至今也仍未衰退。她的推理小说之所以如此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出色的叙事艺术。在叙事结构方面,她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悬念”结构和独创的舒适推理使读者产生了愉悦的阅读效果;在叙事话语方面,对话式语言、童谣等使读者充分了解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叙事视角方面,独特的视角转换使读者对阅读推理小说有了新的体验;在叙事时间方面,“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不规则运用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推理小说的情节层次;在叙事人物方面,众多人物的塑造使读者感受到一个个形象鲜明的角色。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流行也对流行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刺激了各国通俗文学的兴起,还促进了翻译、出版等行业的发展。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流行不仅是因为她出色的叙事艺术,人们的文化心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读者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愉悦感同样影响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流行。
目 录
引 语 1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叙事艺术 2
(一)叙事结构 2
(二)叙事话语 5
(三)叙事视角 8
(四)叙事时间 10
(五)叙事人物 12
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与流行文化 17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社会地位 17
(二)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17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流行的大众文化心理 18
结 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引 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界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经济萧条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新的社会思潮、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思潮、观念等内容的新奇性、热点的多元化令无数学者惊叹不止,通俗文学开始出现并作为一种流行思潮逐渐登上文坛。过去通俗文学在学者眼中一直被认为是“亚文化”,难登大雅之堂,而两次世界大战后,通俗文学却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吸引了大批读者,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当时的通俗文学有通俗小说、手抄报、音乐剧等形式,影响最大的是通俗小说。通俗小说不仅包括科幻小说、言情小说,还有侦探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说等。这些小说样式与严肃文学有着不同的写作题材、写作手法,并且从这些通俗小说作家的创作趋势来看,通俗文学越来越受到读者们的青睐。于是一批批的专业人士展开了对通俗文学的研究,有的试图归纳通俗小说的种类,有的试图追踪通俗小说的源头,甚至不少严肃文学作家也开始进行通俗小说的创作。他们用通俗小说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社会等相关的严肃主题,使通俗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纯粹的娱乐取向,提高了通俗小说的思想性和审美性,进一步促进了通俗小说的流行。推理小说可谓是通俗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小说一经问世便掀起一股潮流。它严密的推理过程、多变的叙事情节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因此形成了无数推理小说读者群。这种潮流不仅在西方文学界盛行,影响着西方文坛,由于东西方的交流日益加强,连东方文坛也受到了它的影响,在东方也掀起一阵推理小说的热潮,出现了一批侦探小说家等。即使在当代,推理小说仍然拥有雄厚的读者群,并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推理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而被搬上了大屏幕,推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得以进一步发展。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她引发的推理小说热潮至今仍未衰退,她一生创作了八十多部推理小说,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侦探女王”。在笔者看来,她的推理小说地位如此之高不仅是因为当时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推崇,更因为她用独特的叙事艺术创造了一个推理小说的王国。她在创作推理小说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前辈的创作经验,更开辟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叙事艺术
推理小说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因为从古至今破解谜题、寻找答案就是人类的天性,但是从文学的方面来看推理小说的真正发展历程却并不长久。美国作家爱伦坡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杀案》正式拉开了英美推理小说的序幕,开创了西方推理小说的写作模式。柯南道尔在某些方面借鉴了爱伦坡的写作模式并结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开创了英国的古典式侦探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古典式侦探小说的典型作家,她在爱伦坡、柯南道尔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
(一)叙事结构
爱伦坡开创的西方小说创作模式“罪案——侦查——推理——破案”是推理小说最经典的结构,这种结构包括犯罪行为的故事和调查罪行的故事。可是爱伦坡创造出这种结构后并没有被多少人所采纳,推理小说也就没能成为多大的气候,直到柯南道尔对他的继承与发展,推理小说这种通俗文学体裁才正式形成。读者们之所以被推理小说吸引,叙事结构可谓是其中一大原因。作者通过独特的结构设置,使读者在读推理小说时既是在阅读又是在冒险,阅读过程充满刺激、悬疑与冲突,当故事结局揭晓时,读者或许还处在故事情节中难以解脱,内心却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正是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将读者带进她的世界。
1.“悬念”式推进结构
“悬念”式推进结构即增强小说的悬疑性,作家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在安排情节时设下层层陷阱,尽可能地避免凶手的暴露,在侦探一步步揭晓谜底的同时,作家所创造的悬念效果被推到高潮。悬念结构可以被看作推理小说的“灵魂”,这种结构在推理小说的兴起阶段便有所体现。爱伦坡的《莫格街血案》就是最初的“悬念”结构,小说在开篇就展现了案件发生的后果,将整个案件的悬念性一下子增强,使读者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随后在作家的层层设置下,读者才一步步获知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柯南道尔对爱伦坡的创作模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悬疑性”特点。他的“悬疑”结构矛盾更加突出,悬念效果的不均衡性和游戏性也有突出发展。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通常也是采用“罪案——侦查——推理——破案”这样的经典结构,并在这样的结构中设置一系列悬念,创造出经典的“悬念”式推进结构。读者在阅读时通常被作家设置的结构带动着思考,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这往往也在作家的考虑之中,而当谜底揭晓的时候,小说的高潮和读者的思考迭起,一切结果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在《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小说中,谜底的揭晓可谓一波三折,它并不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其他小说中受害者只有一人,而是每次在即将揭示凶手是谁时关键人物被杀死。琳内特死时最有嫌疑的对象是杰奎琳,因为两人有最明显的矛盾,琳内特的丈夫是杰奎琳的前未婚夫。随着大侦探波洛的一步步揭秘,其实游轮上的每个人和死者琳内特都有矛盾,每个人都有杀人动机。这将整部小说推向一个小高潮,这是作家设置的谜团,目的便是使读者跟着作家的悬念走。最后波洛和搭档雷斯上校经过重重推测终于揭露杀害琳内特的凶手就是她的丈夫西蒙,杀害两名关键证人的是杰奎琳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两人是贪图琳内特的财产,西蒙设法摆脱杰奎琳的嫌疑,当西蒙要暴露时,杰奎琳不得不帮助西蒙杀掉路易丝和奥特伯恩夫人,这出悲剧最终以三人的死亡、两人的落网而告终。可以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的“悬念”结构是故意将结局推迟,让读者翘首以盼以达到悬念的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