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庐隐小说海滨故人中的悲情女性意识及其成因(附件)

摘 要庐隐是五四新时期女作家群中的一颗耀眼行星,作者笔下五四新思潮唤醒了女知识青年,从而开始寻找女性的人生意义。她们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就是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他们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她们追求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但是,庐隐笔下的知识女性都是悲苦的,她们在寻求人生意义的道路上充满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因素,她们追求的人生都以失败而结束,而这些都与庐隐本人的个人生活阅历与思想认识有关。 目 录
引言 1
1 《海滨故人》中悲情女性意识的表现 2
1.1 恋爱自由的困惑——质疑爱情 2
1.2 人生意义的失落——拷问家庭 4
2 《海滨故人》中悲情女性意识的成因 6
2.1 作者不幸童年生活的折射 6
2.2 作者坎坷爱情的烙印 7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引言
所谓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追求。它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1]P117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还处于传统封建社会阶段,这个时期女人只是为男人而生的,就如波伏娃所说的:“女人最初是她父亲的,后来是她丈夫的”。[2]P50女性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在为自己而活。中国是一个封建礼教存在了几千年的国家,“三纲五常”观念让女性一直处于男性的压迫下,女性没有情感思想,她们的思想是被封建宗法礼教禁锢的。
由于新文化运动的传播和冲击,伴随着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的觉醒,妇女解放运动也迅速蔓延。中国女性开始为自己争取自由而努力,一些知识女性开始用文笔来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在众多女作家中,庐隐首当其冲。在她1925年发表的《海滨故人》中,庐隐用自叙传的手法,以自身的经历为出发点,描写了一批知识女性的觉醒,以及她们探寻人生的意义和在这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女性没有情感思想,她们的思想是被封建宗法礼教禁锢的。
由于新文化运动的传播和冲击,伴随着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的觉醒,妇女解放运动也迅速蔓延。中国女性开始为自己争取自由而努力,一些知识女性开始用文笔来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在众多女作家中,庐隐首当其冲。在她1925年发表的《海滨故人》中,庐隐用自叙传的手法,以自身的经历为出发点,描写了一批知识女性的觉醒,以及她们探寻人生的意义和在这道路上的坎坷与困惑。表现了当时的知识女性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心境,谱写了五四时期新女性的情感悲歌充满了悲情色彩,也使该小说成为当时文坛的巅峰之作。
1 《海滨故人》中悲情女性意识的表现
五四时期是一个中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广大青年女性为寻求她们的理想,纷纷走出封建旧家庭而进入学堂学习知识,希望能够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随着妇女解放思潮的蔓延让她们意识到只有改变自己的地位,争取人格的独立和社会地位,才能实现男女平等的权利,实现真正的女性解放,摆脱男权的附属地位。那么要想真正拥有与男人那样平等的地位,就必须勇敢地走到社会中去,实现事业上的自我价值,自我寻找,自我实现。与此同时,追求婚姻自主和恋爱自由也是她们实现自我的重要目标,或者说追求理想伴侣就意味着她们对于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理解。在庐隐笔下描写出了一批寻找人生理想,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要求与男性拥有平等地位的女性。正如《海滨故人》中所说的“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3]P40她们是抱着美好而带有幻想的理想,伴着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她们刚从旧的封建家庭中走出来,因而表现出热情而伴有空想,好强但是却很脆弱的特征。在五四新思想的号召下,她们清醒的意识到男女要平等这一特点,要成为与男人一样平等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和男人的附属品。但她们又是刚从封建家庭当中走出来的,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她们的追求中往往伴随着空想、脆弱甚至苦闷、悲情。庐隐小说《海滨故人》中写的就是这样的一群悲情女性,在她们身上有着明显的悲情女性意识。
1.1 恋爱自由的困惑——质疑爱情
庐隐的小说《海滨故人》就展现了五四时期新知识女性觉醒后,对于爱情婚姻,对于人格独立,以及女性人生意义的探寻。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五四时期高呼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但《海滨故人》并没有像同时期其它女性作家的作品那样歌颂男女爱情,它更多的是对于男女爱情的质疑,小说中描写的爱情并不一味的甜蜜、浪漫,同时又伴随着苦闷和心酸。小说中的主人公们虽然都有抱负理想并勇敢的冲出封建礼教的禁锢,但却有两大难题的阻挡了她们解放的道路:一个是封建旧家庭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自身的心理。于是,产生了理想和现实、新时代与旧时代、理性与情感的矛盾纠结,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下她们陷入了无法摆脱的苦闷与困惑之中,也使她们的理想抱负屡屡遭受挫折。也就是说在庐隐笔下觉醒的知识女青年们在争取女性独立人格和爱情婚姻的同时,却又陷入无尽痛苦且无路可走的境地,她们经过一系列抗争后,终究还是没能逃脱现实的黑暗,再次回到传统旧家庭生活当中去。妇女解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部分内容,它只能说是一场传播思想的文化运动,在妇女解放这一实质性社会问题上并未涉及到其根本内容,只是对它起到一种启蒙的作用,由于当时社会和意识结构并未与之相适应,它就注定难以取得圆满的成果。
《海滨故人》这篇小说通过五个知识女青年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她们苦闷、困惑的内心情感世界,小说中的主人公露莎是个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宠爱的孩子,长大后的她也就变得多愁善感,她始终怀着一颗冷漠的心去面对人生中的人和事物,去面对这个让她痛苦的世界,露莎是苦闷、感伤的新女性的代表,云青、宗莹、玲玉也和她一样,有着同样的情感,她们都曾经历过幻想、追求、反抗、彷徨、失望的人生道路,而在这条道路上的探寻中,女性群体所感受的情感是细腻的,更充满哀愁的基调。当海滨故人的女青年为争取自己幸福生活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时候,她们表现出了女性的勇气和魄力,但当她们真正走入婚姻后,才发现自己却无法走出这个禁锢。婚后的生活把她们从快乐的少女变成了怨妇,伺候丈夫、照顾孩子、整理家务几乎成为了她们的职业,她们不会照顾家庭,又不能参与社会,她们处在了这样的一种尴尬境地,她们的内心十分苦闷、忧愁,感到了做为人尤其女人是多么无趣。《海滨故人》中写道:“世界上的事情,本来不过尔尔,相信人,结果固然不免孤零之苦,就是不相信人,何尝不是依然感到世界的孤寂,求安慰于善变化的人类,终是不可靠的,我们还是早些觉悟,求安慰于自己吧。十年读书,得来的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是知识误我?我误知识?”[3]P68她们进入学堂学习知识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人生到底做什么?牵来牵去,忽想到恋爱的问题上去,花木不能躲时间空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么人生到底做什么?”[3]P52露沙发出这样的感叹,流露出了女性对其命运不能自主而产生悲哀和无奈。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女性对无法支配自己自由的苦闷和女性对于现实的困惑,从而她们对人生心灰意冷,她们对于自己人生追求的质疑不得不让我们对于时代思潮进行深思。
《海滨故人》中露莎及她的四位好友,在五四新思潮的号召下纷纷走出封建家庭,带着反封建反宗教礼法、要求女性解放和追求爱情自由的强烈愿望。她们怀揣美好的理想抱负走向社会,可是又同旧的封建习俗观念又难于彻底决断,从而陷入了连连不断的不幸与痛苦之中。露沙叹道:“十年读书,得来只是烦恼与悲愁,究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3]P58云青道:“如果知道越有知识,越与世界不相容,我就不当读书自苦了。”[3]P58宗莹道:“进了学校,人生观完全变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