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书到必读红与黑在中国

摘 要《红与黑》这部西方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曲折,沉沉浮浮,对中国翻译界和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其为何被禁又为何被广泛阅读,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侧影。以往学者对《红与黑》的主人公形象、爱情观有较多研究,在重译复译上也有一些讨论。本篇论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主要通过搜集文献探寻《红与黑》必读的必要性以及分析其重译复译现象,总结归纳应如何认识、对待翻译,以及《红与黑》对中国当代文坛、思想界的影响。
目 录
第一章 《红与黑》成为禁书的背景与原因 1
第一节 背景介绍 1
第二节 《红与黑》成为禁书的原因 2
一、政治体制的更替 2
二、特殊的时代背景 2
三、批判现实主义思想 3
第二章 必读的必要性及重译复译评析 4
第一节 《红与黑》必读的原因 4
第二节 重译复译现象及评析 4
第三章 译文比较及在中国的影响 8
第一节 不同译者的翻译观点及比较 8
一、汉译讨论及译者风格 8
二、译文比较及如何对待不同翻译理论 9
三、重译复译后的反思及启示 11
第二节《红与黑》对文坛和思想界的影响 11
一、《红与黑》中特殊的表现手法 11
二、《红与黑》对思想界的影响 12
结束语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ABSTRACT
Red and Black this western novels in Chinas development process twists and turns, floating lifeles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had a great impact. Research on why it banned and why was widely read, we can clearly see the silhouette of development thinking in diff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ent historical periods,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Former scholars on the red and black hero image, the concept of love there is more research on the retranslation are also some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by collecting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 need for mandatory Red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retranslation phenomenon, summarized how to recognize, treat translation, and "Red"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intellectual impact.
Keywords: Red and Black; retranslation; influence; Inspiration?
第一章 《红与黑》成为禁书的背景与原因
《红与黑》这部小说通过展现主人公于连的奋斗历程来表现当时法国的社会面貌、政治面貌。这部具有政治色彩的小说,批判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及主人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其在中国沉沉浮浮,在不同的时段人们对它有不同的解读。这对于处于特殊历史变革中的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倾向于“社会主义阵营”,而《红与黑》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自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抵制;文化大革命时,《红与黑》被解读为具有“反革命性质”、“色情性质”,而被统治阶级打压。《红与黑》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批判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是其受到打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节 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小说《红与黑》于1830 年出版。《于连》是这部小说的原名,后被改为《红与黑》,因为具有代表性意义。在这部小说里, 作者把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作为时代背景, 把平民知识分子于连与上层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作为主线,着重描写了主人公从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开始,并与市长夫人相爱,到与上层贵族小姐相恋,最后因枪伤市长夫人而被送上断头台的生活历程。平民出身的于连聪明好学,天资过人,记忆力超凡,希望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建功立业。可是在波旁王朝复辟的时代,普通的平民根本不可能凭借自身实力实现其理想。这既是于连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作者司汤达在拿破仑时代时随他征战,驰骋疆场,对于当今的时代,司汤达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小说主人公以自己的思想倾向。有学者这样认为,与其说《红与黑》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政治小说。
我国禁书的简史,上起先秦,下迄清末,但并未随着清朝的灭亡而终结。只不过禁者们打着“革命”的旗帜。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被打下了深刻的政治烙印,其政治功能远高于美学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断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往来,并认为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都是黑暗腐朽的。这对《红与黑》的引进与传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批判修正主义运动,包括《红与黑》在内的外国文学成为了重点批判的对象。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连的形象有着不同的解读。于连富有极强的反抗意识,司汤达通过于连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文革”时期是“四人帮”文化专制时代,《红与黑》中于连的反抗精神、政治观念是他们所反对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红与黑》在中国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更加注重与外国的文化交流,阅读作品是了解外国文化的便捷方式之一。《红与黑》在中国出现了复译的热潮,被翻译为许多版本,张冠尧、郭宏安、许渊冲、罗新璋等人都加入到《红与黑》的翻译中来,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复译版本。《红与黑》的不断重译复译促使了国内各家出版社争相出版,甚至有些出版社一连出版了好几个版本。可以说,《红与黑》在我国外国文学的重译史上算得上是重译版本最多的译本著作了。探讨其重译复译现象,可以为以后的翻译界提供参考和借鉴,促使其翻译出更好的作品。同时对当代文坛和思想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的成长过程中,既有真诚善良的一面,也有追逐名利虚伪的一面,两者相互碰撞,这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中处于社会底层且有着理想的青年而言,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需要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金钱观,其又对我们广大青年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这也是其经久不衰,受人们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红与黑》在中国文学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节 《红与黑》成为禁书的原因
一、政治体制的更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上也趋于统一,希望维护祖国的统一,而不是激烈的极端思想。国际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抗阵营,我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支持苏联,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东西,《红与黑》作为西方意识形态上的产物,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受到抵抗和制约。1949至1985年期间只有罗玉君先生的一个全译本。《红与黑》作为一部批判实主义的小说,表现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对于一个刚刚实现了统一的国家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此阶段受到种种条件的约束,《红与黑》在中国曲折地发展着。此外,从50年代后期起,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有着日趋左倾的倾向,对外来的文学均以“一统”的、“纯粹”的无产阶级意识作为标尺来引进和接受,服从于“反帝反修斗争”的政治需要。这样,对包括法国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的撷取,逐渐失去了现代意识和主题精神,日趋政治化和单一化。在这种情况下,《红与黑》在中国的传播也就受到了限制,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被列为禁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