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中的政治权谋(附件)【字数:10746】
摘 要 政治是人类文明社会建立以来为人们所谈论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政治制度的变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政治是人类发明和维持的,政治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政治中心人物。莎士比亚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新型政治制度萌芽的时期,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乃至整个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权谋的理解都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而《李尔王》中的各种权力纷争,最是能表达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条件下关于政治与权谋的理解。本文从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出发,剖析书中各种人物与政治权谋的关系,用历史的观念辩证探索人物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人物对于政治追求的思考。
目 录
引言 1
2
1.1高纳里尔、里根的虚伪亲情 2
1.2私生子的阴谋 4
6
2.1李尔王的处心积虑 6
2.2封建王朝的维护者 7
9
3.1打破平衡的存在9
3.2涅槃的爱德伽 10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引 言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从问世之初便引发着人们对于该作品的各种讨论,关于人性、关于亲情、关于恩义,当然也有关于政治权谋的思考。《李尔王》书写于莎士比亚文艺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因为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以往作品中时常可见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他对现实的拷问与鞭挞。《李尔王》中的人物形象是君主制度催化而生的产物,而在莎士比亚看来,君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作品从一开始就显得轰轰烈烈,老国王为了王位继承对三个女儿抛出了亲情与权力划分的问题。因为人类生老病死的不可抗力,政治权力的更替是必然的,王位传承是一个国王对国家乃至对于君主制度最后的责任,所以不管老国王提出的问题中夹带了多少私人情感,他所需要达到的最后目的都是为了维持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长存。而李尔的三个女儿中,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花言巧语中所带有的真实情感难以测量,可以明白的是,她们对于王位的诉求才是她们发声的最终目的,而小女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却使她被驱逐出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的中心。用口说无凭的感情衡量权力,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过于荒谬,但李尔王却恰恰这么做了,我们是否又能猜测其中隐情的存在?剧情的副线,是伯爵葛罗斯特的庶子爱德蒙为争夺爵位所作出的种种不齿行为,导致了父亲被挖去双眼,哥哥爱德伽逃离家族装疯卖傻以求自保的悲剧以及最后自己的悲惨死亡的下场。剧中的高纳里尔、里根、爱德蒙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做出了违背人性道德、亲情伦理的行为,而他们的欲望,正是来自权力的诱惑,考狄利娅、爱德伽久处权力中心,他们又对故事的走向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从各个人物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大背景深入探索权力漩涡中心各种权谋的斗争。
新兴资产阶级心中的权力渴望
1.1高纳里尔、里根的虚伪亲情
李尔王的故事本是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而《李尔王》此书写于十七世纪初。纵观历史,十七世纪初的英国正在经历着一次王权变更,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登基为王,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蠢蠢欲动,“专制王权成为众矢之的。”根据这些现实记录,我们不难注意到在本书中,高纳里尔、里根、爱德蒙、便是当时社会中的新兴资产阶级。
在《李尔王》这一出权力争锋中,作为离王位最近的人,李尔的三个女儿毫无争议的身处权力漩涡中心,正直善良的考狄利娅暂且不表,李尔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从李尔王抛出的关于对父亲的爱的问题开始就处心积虑的想要争夺更广袤富饶的土地为自己的权势添砖加瓦。
书中高纳里尔表述的一番看似满怀敬意与爱意的发言仿佛让李尔王动心了,她说“我对您的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再看里根说的,“我跟姐姐具有同样的品质,您凭着她就可以判断我。”她将自己置于和姐姐高纳里尔相同的地位,作为女儿,她对父亲的爱不仅不比姐姐少,甚至还在她之上。
两人巧舌如簧,高纳里尔将对父亲的爱超越了宇宙时空,然而宇宙如此宽泛,“毫无情感的实际指向。”她将自己能够堆砌出的最华美的文字通通说出来好使自己能加强在李尔王心中的分量,以便李尔王心中愉悦能给她更加丰厚的财产,然而在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她的遣词造句早已暴露了她对权力的渴望。里根更是,在自己姐姐的话上变本加厉的宣扬自己有多么的爱自己的父亲。然而纵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两人对权力的爱已经狠狠地压过了对父亲的爱,甚至可以说,她们对自己的父亲并无多少爱意,因为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权力一词上,她们全部的热情都放到了追逐权力上,那一番花言巧语便是她们为了增加自己所能拥有的权力设下的计谋。
待到李尔王驱逐了小女儿考狄利娅,将自己的国土一一划分,将所有的行政事务交给了两个女婿,将国王的宝冠交给他们共同保管,而李尔王又将在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势力范围内轮流居住下去的时候,两个为人女为人臣子的贵妇人已然开始谋划如何压制自己的父亲,伟大的李尔王了。
李尔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式的君主,他心中对权力的依赖不低于自己的女儿们,甚至在她们之上。他掌控了这个国家数十年,生杀予夺、万人景仰,权力对他的熏陶早已将他变成了一个暴躁的老兽,年老却虎视眈眈。他生而便拥有权力,他的生活、他的政务、他活在人世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与权力相伴相随。他虽然划分了国土,交出了行政权力,让出了宝冠,但他却保留了自己国王的名义和尊号,保留了一百名骑士供自己身侧驱使,他放不下这些虚名,放不下这些排场,放不下这些可供自己驱使的可怕的力量,或者说他放不下的,是他以为可以伴他一生的一个国王所能拥有的无上权力。
考狄利娅是李尔王最疼爱的小女儿,李尔王却能因为几句肺腑之言便突然发怒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并将她驱逐出境,这一切高纳里尔和里根看在眼里,心中打响了警铃。李尔王尚且保存了国王名号,还有百名骑士护他左右,而脾气却愈发暴躁,这让她们心中毫无安全感可言,哪怕拥有了国土和权力,李尔王活在世上一日对她们便是一种威胁。
而正如高纳里尔和里根心中所想的,李尔王住在大女儿高纳里尔的宫殿里还未满一个月,高纳里尔便深感李尔王的霸道,如高纳里尔所言,“他一天到晚欺侮我。”而在李尔王看来,自己不是在欺负女儿,只因养尊处优了一辈子,他的吃喝拉撒都带着上位者的姿态,身为国王就要处处都有国王的排场和脾气,身为国王他就可以因为一丝一毫的不顺心迁怒身边的人,这是权力与谄媚互相发酵而成的。
目 录
引言 1
2
1.1高纳里尔、里根的虚伪亲情 2
1.2私生子的阴谋 4
6
2.1李尔王的处心积虑 6
2.2封建王朝的维护者 7
9
3.1打破平衡的存在9
3.2涅槃的爱德伽 10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引 言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从问世之初便引发着人们对于该作品的各种讨论,关于人性、关于亲情、关于恩义,当然也有关于政治权谋的思考。《李尔王》书写于莎士比亚文艺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因为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以往作品中时常可见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他对现实的拷问与鞭挞。《李尔王》中的人物形象是君主制度催化而生的产物,而在莎士比亚看来,君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作品从一开始就显得轰轰烈烈,老国王为了王位继承对三个女儿抛出了亲情与权力划分的问题。因为人类生老病死的不可抗力,政治权力的更替是必然的,王位传承是一个国王对国家乃至对于君主制度最后的责任,所以不管老国王提出的问题中夹带了多少私人情感,他所需要达到的最后目的都是为了维持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长存。而李尔的三个女儿中,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花言巧语中所带有的真实情感难以测量,可以明白的是,她们对于王位的诉求才是她们发声的最终目的,而小女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却使她被驱逐出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的中心。用口说无凭的感情衡量权力,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过于荒谬,但李尔王却恰恰这么做了,我们是否又能猜测其中隐情的存在?剧情的副线,是伯爵葛罗斯特的庶子爱德蒙为争夺爵位所作出的种种不齿行为,导致了父亲被挖去双眼,哥哥爱德伽逃离家族装疯卖傻以求自保的悲剧以及最后自己的悲惨死亡的下场。剧中的高纳里尔、里根、爱德蒙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做出了违背人性道德、亲情伦理的行为,而他们的欲望,正是来自权力的诱惑,考狄利娅、爱德伽久处权力中心,他们又对故事的走向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从各个人物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大背景深入探索权力漩涡中心各种权谋的斗争。
新兴资产阶级心中的权力渴望
1.1高纳里尔、里根的虚伪亲情
李尔王的故事本是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而《李尔王》此书写于十七世纪初。纵观历史,十七世纪初的英国正在经历着一次王权变更,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登基为王,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蠢蠢欲动,“专制王权成为众矢之的。”根据这些现实记录,我们不难注意到在本书中,高纳里尔、里根、爱德蒙、便是当时社会中的新兴资产阶级。
在《李尔王》这一出权力争锋中,作为离王位最近的人,李尔的三个女儿毫无争议的身处权力漩涡中心,正直善良的考狄利娅暂且不表,李尔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从李尔王抛出的关于对父亲的爱的问题开始就处心积虑的想要争夺更广袤富饶的土地为自己的权势添砖加瓦。
书中高纳里尔表述的一番看似满怀敬意与爱意的发言仿佛让李尔王动心了,她说“我对您的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再看里根说的,“我跟姐姐具有同样的品质,您凭着她就可以判断我。”她将自己置于和姐姐高纳里尔相同的地位,作为女儿,她对父亲的爱不仅不比姐姐少,甚至还在她之上。
两人巧舌如簧,高纳里尔将对父亲的爱超越了宇宙时空,然而宇宙如此宽泛,“毫无情感的实际指向。”她将自己能够堆砌出的最华美的文字通通说出来好使自己能加强在李尔王心中的分量,以便李尔王心中愉悦能给她更加丰厚的财产,然而在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她的遣词造句早已暴露了她对权力的渴望。里根更是,在自己姐姐的话上变本加厉的宣扬自己有多么的爱自己的父亲。然而纵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两人对权力的爱已经狠狠地压过了对父亲的爱,甚至可以说,她们对自己的父亲并无多少爱意,因为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权力一词上,她们全部的热情都放到了追逐权力上,那一番花言巧语便是她们为了增加自己所能拥有的权力设下的计谋。
待到李尔王驱逐了小女儿考狄利娅,将自己的国土一一划分,将所有的行政事务交给了两个女婿,将国王的宝冠交给他们共同保管,而李尔王又将在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势力范围内轮流居住下去的时候,两个为人女为人臣子的贵妇人已然开始谋划如何压制自己的父亲,伟大的李尔王了。
李尔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式的君主,他心中对权力的依赖不低于自己的女儿们,甚至在她们之上。他掌控了这个国家数十年,生杀予夺、万人景仰,权力对他的熏陶早已将他变成了一个暴躁的老兽,年老却虎视眈眈。他生而便拥有权力,他的生活、他的政务、他活在人世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与权力相伴相随。他虽然划分了国土,交出了行政权力,让出了宝冠,但他却保留了自己国王的名义和尊号,保留了一百名骑士供自己身侧驱使,他放不下这些虚名,放不下这些排场,放不下这些可供自己驱使的可怕的力量,或者说他放不下的,是他以为可以伴他一生的一个国王所能拥有的无上权力。
考狄利娅是李尔王最疼爱的小女儿,李尔王却能因为几句肺腑之言便突然发怒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并将她驱逐出境,这一切高纳里尔和里根看在眼里,心中打响了警铃。李尔王尚且保存了国王名号,还有百名骑士护他左右,而脾气却愈发暴躁,这让她们心中毫无安全感可言,哪怕拥有了国土和权力,李尔王活在世上一日对她们便是一种威胁。
而正如高纳里尔和里根心中所想的,李尔王住在大女儿高纳里尔的宫殿里还未满一个月,高纳里尔便深感李尔王的霸道,如高纳里尔所言,“他一天到晚欺侮我。”而在李尔王看来,自己不是在欺负女儿,只因养尊处优了一辈子,他的吃喝拉撒都带着上位者的姿态,身为国王就要处处都有国王的排场和脾气,身为国王他就可以因为一丝一毫的不顺心迁怒身边的人,这是权力与谄媚互相发酵而成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