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诗经中的叠音词

摘 要《诗经》以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基础,是我国古代诗的文化的总结和升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内容是从我国周初开始的,一直记录到我国的春秋中期,真实的反映了这一个历史时代中的社会现状,其中包含了整个社会,从天子到庶民的生活状态,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尤其是其具备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化,对之后的文学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之后,于是大力地推行文化专制。《诗经》又被推上国家法典的地位,被运用到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维护统治者的领导权和维持国家秩序的重要工具。但在今天《诗经》已然失去了往昔作为圣典的意义,但它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和文学作品,还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热爱之外,《诗经》本身也具备强大的艺术魅力,使它具有永恒的价值,这才是最根本的。[1]P2《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其文化意蕴的开掘是无限的。特别是《诗经》中的叠音词有着非常独特的地方,它独特的语言现象却被人们所遗忘掉了。《诗经》中所运用到的叠音词,一方面非常有效的实现了作品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明显的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学中,对词汇灵活运用的特点,《诗经》中叠音词的存在同时也向我们证明了西周时期是以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叠音词的分析,对它们进行分类,以语言学理论作指导。从语用学角度,根据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以全新的视角分析《诗经》中的叠音词,探讨其成因、种类、句法成分及功能,意在抛砖引玉以补其缺。
目 录
引 言 1
1叠音词的定义及分类 3
1.1定义 3
1.2分类 3
1.2.1单语素叠音词 3
1.2.2多语素叠音词 4
2《诗经》中叠音词的结构方式及词性运用 6
2.1“生动活泼”的结构方式 6
2.1.1 AA式 6
2.1.2 ABAB式 6
2.1.3 AABB式 6
2.2“贴切恰当”的词性运用 7
3《诗经》中叠音词的拟声状物 9
3.1“铿锵和谐”的拟声运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9
3.2“侔色揣称”的状物运用 10
4《诗经》中叠音词“灵活多变”的句法成分 12
4.1作主语 12
4.2作谓语 12
4.3作定语 13
4.4作状语 13
5《诗经》中叠音词的影响意义 14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 言
《诗经》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高的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基础性的作用,并且,我国诗歌民族特色也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诗经》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先秦时代的社会生活,对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变革做了全面直接的反映。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共由《风》、《雅》、《颂》组成,这三部分分别为周代不同方面的内容,《风》主要是包含的民歌民谣;《雅》则为当时的正声雅乐;《颂》则是当时王室和贵族所开展的一些宗庙祭祀相关的乐歌。其信息量之大、文献价值之高、不禁令人惊叹。《诗经》中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据统计《诗经》中的叠音词共有 370个左右,那么叠音词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探其由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一是社会原因:语言与社会发展生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关系。从西周开始,一直发展到春秋时期,期间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生产技术逐渐成熟,手工业逐渐兴起,积累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其次,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语言文字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出现了老子、孔子等一些影响巨大的思想家,社会上的思想表现更加的丰满,“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也。”[2]P675于是双音节词产生了。二是语言内部变革的因素:对于单音词来说,其在运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单音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多种含义,因此,这就导致了运用中表达的模糊性。如对于单音词“病”,其存在着忧虑、疾病、缺点等多种含义。当在文学使用中,如果上下文语境表示存在模糊,在确定单音词的意思上就会很难确定,从而导致歧义的发生;另一方面,在音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限制,大量的单音词的使用,就会出现更多的同音词,从而在语言说辞上,会导致各种误解;再一方面,在诗歌中运用单音词,则就会对诗性产生弱化结果。因此,诗歌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双音节词的进步,以《诗经》中《周南?芣苢》为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3]P13它一般都是四言诗,而通过双音节词的使用,能够较好的增强诗歌节奏感,使得整个诗歌有着更强的律动和乐感。因此,改变单音词的使用,对构词方式做出变革,就需要从语言内部开展。而且,要达到声音连续的效果,也不能够使用单音节词,而且要实现对自然界各类声音的模仿,也需要叠音词才能够发挥作用。
对《诗经》中叠音词的研究由来已久,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当前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叠音词,研究的深入程度也不断的增加。从性质、结构等方面对叠音词开展研究,并得到了非常高的研究成果。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王力先生、向熹先生等。叠音词的使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叠音词的定义及分类
1.1定义
下面就各学者在研究“叠音词”方面所得到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归纳如下:
黄伯荣等在《现代汉语》中指出:叠音词其实就是说,相叠在一起的音节是相同的。
郭珑在《诗经叠音词新探》中表示:叠音词其实就是双音词,其包含了两个一样的音节。[4] P76
吴宗文则在《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中指出:叠音词可以从口头和书面两方面分析,前者就是指同样的两个音节,后者则是指相同的两个单子。
在《诗经里的复音词》中,向熹指出:重言词中包含的两个均为实词,并有着一定的意思存在。
《韩国诗经重言词研究》中,吕炳昌表示:重言词属于双音节词,其包含的练个单音字,有着完全一样的形音义特征。
本文则在分析中,所采用的叠音词界定是广义上的界定,也就是其属于复音词,构成方面为两个相同音节的重叠。
1.2分类
针对《诗经》的叠音词,在本文的分析中,共划分为两类,分别为单语素和多语素叠音词。
1.2.1单语素叠音词
单语素叠音词其实就是单纯词,其中的音节是完全一样的。在《诗经》中,这类词共存在180个,在总共的叠音词中占比达到了48%。
这类词的组成包含的两个音节是完全一样的,在重叠后所得到的新词,并不存在意义上与原来单词的关联关系,而是独立出来的新词。其构成语素为单个,所以在理解时不能够拆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80.html

好棒文